分享

别随便说孩子有多动症, 真正的“多动症”, 家长了解吗?

 骄阳飞雪 2019-11-09

张姐家的孩子幼儿园放暑假了,张姐一开始很高兴,不用早起给孩子做饭了,每天的家庭作业也不用辅导到很晚了。本以为会有很多的精力干自己的事儿了,结果孩子放假还没超过一周,家里已经乱作一团。感觉孩子没有一刻安静的待着的时候,张姐也是深感担忧,难道孩子有多动症?这还没有上小学呢,孩子这样子怎么安心上课学习啊?于是张姐在幼儿园的家长群里说出了自己的担忧,结果很快就得到了大家的回应。很多宝妈都表示,自家孩子也这样,就连吃饭的时候手脚也不闲着。

很多家长在孩子儿童时期都会有这样的担忧,因为孩子的活泼好动的天性,担心孩子是因为多动症的原因。事实上,孩子对世界的探索一直很有热情,一些大人看上去很无厘头的表现,但是在孩子看来却是很正常的行为。比如说,家长不理解孩子为什么要在吃饭的时候也乱跑。不理解孩子为什么不能安静的带着,时不时地就发出一声嚎叫。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这可能是很有乐趣的事儿。简单的把这些行为定义为“多动症”难免会有些偏颇,这很有可能只是孩子正常的行为表现。

01别随便定义孩子是“多动症”

前段时间,在网络上看到一项很有趣的社会调查,调查中发现8月出生的孩子比9月出生的孩子更加容易患上“多动症”。然后在随后的调查中发现,这是因为9月是孩子入学的时间,而8月出生的孩子就是班级里最小的,所以在行为表达上会和其他的同学有些不同,比如说肢体动作以及学习成绩方面。在儿童时期相差一年会有很明显的不同,所以这些年龄偏小一些的孩子就很容易被定义成“多动症”,这显然是一种误解。

另外,有些家长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或者是缺少对孩子的言行的规范而拿“多动症”当做借口,这种随意的给孩子强加的评价,会在潜意识里对孩子进行错误的引导,而孩子也将会在行为上有所约束,显然这样并不有利于孩子的行为表达。事实上,行动比较活跃的孩子并不一定就是多动症,也就是说多动不等于多动症。家长的认知不足或者认知误区容易对孩子做出错误的行为定义。

02真正的“多动症”是什么样的?

前段时间看到有一份美国的调查显示,当地有一百万的儿童被医生误诊为多动症。而在我国也有很多类似的案例。看到这样的调查结果确实会让人觉得有些疑问,为什么专家们的判断和专业医生的诊断会造成如此多的误诊呢?这是因为在医生做出诊断的时候很大部分是根据家长的反馈来进行的。比说判断孩子是否有多动、冲动的行为表达时多是通过父母的形容来进行判定的,这就难免会存在一定的偏差。另外就是专注力的部分,如果孩子的注意力持续的时间过短也会有可能被医生作为是多动症的一种表现。

多动症也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事实上这种常见的病症并不限于孩子,即使是成年人也可能会有多动症的表现,只是在孩子中会被发现的较多一些。这种病症的一般表现是注意力方面的明显缺陷、活动量过大、情绪状态不稳定、学习方面有困难。在注意力方面,不同成长阶段孩子的注意力时间是不同的,一般3岁左右的孩子注意力持续时间只有6-10分钟左右,而6岁的宝宝也不过是12-30分钟。

另外,判断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时,也需要同时具备多种行为表现才能确定。比如说,在注意力不集中部分,孩子在学习的时候注意力不够集中,但是在游戏的时候可以做到集中注意力,那么就不能说明孩子的注意力有问题。另外,也要注意这些行为表达是否持续了6个月以上,以及是否不分场合等多方面的因素制约。

03面对“好动”的宝宝,家长怎么办?

闺蜜家的宝宝虽然不是多动症,但是行为表达上确实是过于活泼。想要让孩子安静的做作业特别困难。有时候闺蜜在辅导孩子做作业,孩子突然要唱歌,闺蜜也很是无奈。家里有客人来的时候,孩子就像是一个调皮的小猴子,不断的抢话不说,甚至还要站到沙发上去蹦跳,不仅仅是有危险,看着也着实很闹腾。怎么应对孩子的“多动”行为表现呢?闺蜜对此特别疑惑。

★适当地进行户外运动

一般来说,比较好动的孩子精力会过于旺盛,那么父母就可以为孩子安排一些消耗精力的运动方式。比如说带着孩子去爬山,或者是参加一些球类运动。这种体力上的消耗,可以让孩子的好动表现有所改善。

★找到孩子可以保持注意力的活动项目

比如说孩子对父母要求背诵的诗词不感兴趣,一分钟也消停不下来。这时候可以适当的安排其他的项目给孩子,比如说积木、智能机器人等等其他的孩子的比较感兴趣的事物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给予孩子优质的陪伴

当父母陪孩子一起游戏的时候,习惯性的待在一旁玩手机,而让孩子自己去做游戏,那么孩子很容易受到父母的影响而不能够静下心来玩游戏,反而会被父母的手机所吸引。也就是说受到连同注意力的影响,孩子的注意力会被分散。

孩子对父母的评价极为敏感,当孩子没有得到权威医生的确诊时,家长尽量不要对孩子随意地下定义,并不是每个好动的孩子都是多动症。父母的负面评价会增加孩子的内心压力,使得孩子的行为能力发展受到限制。对于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以及爱冲动等情绪方面的障碍,家长可以通过适当的干预方法进行引导,过多的对孩子进行批评和否定并不是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