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物质基理(22)——电子绕核运动

 高原猎鹰 2019-11-09

  牛顿力学认识与爱因斯坦时空认识同样无法建立起稳定的电子绕核运动,这一点我们只要将两种认识认真地进行物理分析就不难发现了。此前的认识认为宏观与微观物质在运动中的表现是不相同的,这显然对基本物质的基本属性首先不了解,导致对自然的宏观现象和微观现象都没有正确的认识,出现对自然的宏观认识与微观认识不同也就不奇怪了。

  宏观认识的关键是惯性认识,惯性的本质是一种现象,并非物质物体的基本属性,产生惯性现象的背后有根本原因的,那就是基本物质的相互作用。没有认识到基本物质是产生惯性的根本原因是基本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必然无法正确认识惯性。当同一物体的惯性强度发生变化时就很难理解了,惯性质量、引力质量因此就被发明出来了。惯性质量、引力质量可以说直接否定了最初的质量概念,物质物体的质量是基本物质含量的多少,而不是物质物体对外的作用力。惯性质量、引力质量显然都是将质量与作用力混淆在一起了的认识。

  如果我们坚持惯性质量、引力质量的话,那么必然就还会需要更多的质量来解释自然现象。如必然要用电力质量来解释电力场中的物质物体运动和电子绕核运动问题、用磁力质量来解释磁力场中的物质物体运动问题、用核力质量来解释原子核内物质物体运动问题等等才似乎有点儿合理。

  要真正认识电子绕核运动我们必须了解正电子与负电子结合体由远到近与电子的相互作用,同时还要了解外部物质物体表面运动的电子与相关电子的相互作用。目前大量的人说电子是在作“规则运动”这是不科学的,电子是在复杂的内外作用下产生运动,每一瞬间的运动状态变化都是有必然的原因的,并非自己主动进行了运动状态的变化。

  电子绕核运动为什么会在一定的层次上进行?这就必须认真分析中子、质子的内部结构及中子与质子间的结构,质子带电会将等电量的电子吸近原子核,由于电子的初速度、运动方向、质子、中子的结构,电子不会轻易堕入原子核而绕核进行复杂的绕核运动。

  电子绕核运动为什么能够较长时间地进行?这要从力学的角度去分析,电子的运动很难从微观上进行控制,而微观上的电子的能量与质量比是非常强大的,可以说人类目前根本就没有控制单一独立的电子的运动状态的能力。这是目前的科学技术所能确认的基本物质所决定的,除非人类能够从物理上突破“基本物质”定义的界限。人类目前所能做的都只是有限地控制无数电子的运动状态。这就是说单一电子的运动本身就是在绝对的真空中进行,没有任何摩擦力消耗其能量,仅有宏观上的电力有限地消耗其能量,而且单一的电子随时在吸收着外部的能量保持运动中能量平衡。单一的电子的运动状态或能量受宏观控制而很难受微观控制。

  在这里我再重复一遍:质子、中子都是正电子与负电子的结合体,只是正负电子数量有一个电子的差别而已。因此原子核的结构与对外作用都是非常复杂的但也是可以有效推理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