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脑梗死可逆性血管增多及静脉充盈早现一例

 韩的宝贝 2019-11-09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66岁,因“突发意识不清3 d”入院。患者3天前行双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手术,术后观察3 h,未给予药物治疗,中午出院下楼梯后突发胸闷不适、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小便失禁,继而意识不清,无牙关紧闭、肢体抽搐。测血压65/40 mmHg,考虑低血压休克,转入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抢救,行心肺复苏、静脉补液、多巴胺升压等治疗,5 h后意识转清,生命体征逐渐平稳,但出现言语不能,听不懂别人说话,烦躁不安,右侧肢体力弱,尚可抬举,无大小便异常。2 d后行头颅CT示左侧额颞顶叶大面积脑梗死。

既往“双下肢静脉曲张”病史5年, 2次行手术治疗,手术部位情况良好。否认心脏病、高血压病、糖尿病、肝炎、结核等史。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无毒物接触史,无烟酒嗜好。

查体:体温36.8℃、脉搏62次/分、呼吸21次/分、血压121/78 mmHg(右)、118/75 mmHg(左)。心、肺、腹查体无异常。神经系统查体:神志清楚,混合性失语(完全性运动性失语、不完全性感觉性失语),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右侧上下肢远近端肌力3级,左侧上下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左侧共济运动正常;双侧深、浅感觉正常。右侧Babinski征(+)、Chaddock征(+),颈软,脑膜刺激征(-)。NIHSS评分7分。

血、尿、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D-二聚体:8.87 μg/ml (0~0.5 μg/ml)、纤维蛋白原:4.1g/L(2~4 g/L)、纤维蛋白降解产物:23.32 μg/ml (0~6μg/m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75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5 mmol/L,总胆固醇:4.62 mmol/L,甘油三酯:2 mmol/L;血糖:5.9 mmol/L;同型半胱氨酸:19 μmmol/L(0~10 μmmol/L)。自身免疫抗体全套未见异常。

心脏彩超:左室舒张功能正常,射血分数(EF)61%。头颅CT:左侧额颞顶叶大面积脑梗死(图1A)。颅脑MRI:左侧额颞顶叶急性脑梗死(图2A、图2B)。头颅CTA及CTP:左侧大脑中、后动脉及其分支明显增多增粗、扭曲,并左侧颅内浅静脉及静脉窦早显,致左额颞顶叶密度欠均匀,其供血区呈相对高灌注,考虑动静脉瘘可能性大(图3A);左侧大脑半球脑梗死,可能伴少许渗血灶(图1B)。肺动脉CTA:肺动脉CT增强造影未见明显异常;两肺炎症,建议治疗后复查;两下肺背侧稍许间质性改变;双侧胸膜增厚。动态心电图:窦性心律;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24小时记录到4次)。

图1 患者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

注:图A为发病第3天CT提示左侧额颞顶枕叶大面积脑梗死(红色箭头所指);图B为发病第7天CT提示左侧大脑半球脑梗死范围较前有缩小(红色箭头所指),左额叶伴少许渗血灶可能(黄色箭头所指);C为发病第15天左侧颞顶叶脑梗死灶范围缩小(红色箭头所指),左额叶少量渗血(黄色箭头所指)。CT:计算机断层扫描

图2 患者颅脑磁共振成像

注:图A、图B分别为发病第7天MRI的弥散加权成像及T 2 像(可见左侧额颞顶枕皮层的广泛高信号;图C为发病第14天复查MRI弥散加权成像显示可逆性皮层高信号;图D为T 2 像显示部分颞叶梗死信号出现逆转。MRI:磁共振成像

图3 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注:图A为发病第7天CTA提示左侧大脑中动脉较对侧血管数量明显增加,管径增粗(黄色箭头所指),并出现早期的皮层静脉显影(白色箭头所指);图B为发病第15天复查CTA显示双侧血管对称,左侧大脑中动脉分支血管形态恢复正常。CTA: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入院诊断:

脑梗死

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TOAST)

双下肢静脉曲张术后

诊疗经过:按照脑梗死TOSAST分型标准,考虑患者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根据2014美国心脏学会/美国卒中学会卒中和短暂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予入院后阿司匹林(100 mg,每天一次)和氢氯吡格雷(75 mg,每天一次)抗血小板、瑞舒伐他汀(10 mg,每天一次)调脂稳定斑块治疗,完善血检验和危险因素筛查及血管评估。发病7天头CTA及CTP检查(图3A、图4A)提示动静脉瘘可能。

图4 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

注:图A为发病第7天CTP显示左侧大脑半球较对侧TTP明显减低,MTT、CBV及CBF升高,提示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呈相对高灌注。图B为发病第15天复查CTP提示左侧额颞顶叶较对侧TTP、MTT延长,CBV、CBF稍增加,可见左侧额颞顶叶轻度缺血,较前明显好转。CTP: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TTP:达峰时间;MTT:平均通过时间;CBV:脑血容量;CBF:脑血流量

由于CT提示梗死区域内有渗血,根据欧洲协作急性卒中研究(ECASS)出血转化的CT分型标准,以及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未见加重及无头痛等表现,考虑为脑梗死出血转化HI-1型,治疗上停用阿司匹林,改为氯吡格雷单抗。为进一步排除动静脉瘘可能,于发病第9天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图5),术中发现左侧大脑中动脉分支明显增多,染色不均匀,成团簇样改变,毛细血管显影,未发现瘤样改变和动静脉瘤或畸形。

图5 患者DSA成像

注:图A:发病第9天DSA示右侧颈内动脉造影正常;图B: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血管增多,脑组织染色明显,静脉充盈早现并出现团簇样毛细血管染色。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治疗2周,患者右侧肢体肌力逐渐改善,NIHSS评分降至3分。为查看颅内渗血吸收情况及血管异常情况,于发病15 d复查头颅CTA及CTP(图1C、图3B、图4B)示左侧额颞顶叶脑梗死并少量渗血,较1周前好转,双侧血管对称,左侧大脑中动脉分支血管形态恢复正常,左侧大脑半球由高灌注状态转变为轻度缺血。发病18 d时,患者语言及右侧肢体肌力较入院时改善,神经系统查体:神志清,完全性运动性失语,右侧上下肢肌力5-级,双侧病理征未引出。NIHSS评分3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1分,遂予出院。

出院诊断:

脑梗死伴出血转化(HI-1型)

左侧完全前循环(OCSP分型)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TOAST分型)

低灌注

双下肢静脉曲张术后

讨论

静脉充盈早现(early venous filling)是脑梗死患者脑血管造影的一种影像学表现,多发生在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后,其发生机制可能是缺血后的血管显著扩张,造影剂快速通过血管导致,提示局部血液循环增加,脑组织过度灌注状态,曾被称为“奢侈灌注(luxuryperfusion)”。

随着脑血管造影检查的普及,这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加,而颅内可逆性血管增多及静脉充盈早现,同时出现奢侈灌注,并有详尽影像学报道者,国内少见。本病例详细描述了这一现象的发生、发展、治疗及转归,通过影像随访,可全面观察到脑梗死后出现的极为罕见的病理生理过程。

在临床中静脉早显常提示梗死后出血转化、脑血管调节受损、不可逆性脑梗死等病理生理可能。对于前循环具有更高的指导意义,敏感度可达94.9%,特异性达81%,但对预测后循环的指导价值有限。静脉早显具体分为丘脑纹状体和脑皮质静脉充盈两类,研究表明前者脑出血的发生率较高。但其是否为预测出血转化相对独立的风险因素,及其持续时间的长短对出血转化的发生率有何影响尚不明确。它一旦发现,尤其在脑深穿支血管供血区域,则高度提示出血转化可能,应避免动脉溶栓等治疗,并监控血压。本病例为脑皮质静脉充盈,存在脑梗死出血转化,因渗血量少,为HI-1型,故未停用抗血小板药物,且复查渗血有吸收,患者预后良好。

按照TOAST标准探讨本例病因机制,考虑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低灌注亚型。尽管影像学检查并无颅内外大血管的闭塞或程度≥50%狭窄的发现,但患者有下肢静脉手术史,病程中有血压下降、意识丧失、失语等症状体征,且颅脑CT及MRI检查发现有广泛大脑皮质损害。进一步完善的肺动脉、主动脉CTA等检查排除了下肢静脉血栓导致的肺栓塞或胸主动脉夹层等。而脑血管造影发现静脉充盈早现及“奢侈灌注”,更加佐证了早期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的存在,遗憾的是患者因病情原因,第一次的颅内血管检查已是发病7 d时,若能更早,如发病1~3 d时行头颅CTA检查,可能会有大血管闭塞或狭窄的直接发现。

文章选自中国卒中杂志2015年12月第10卷第12期

中国卒中学会学术年会(CSA)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TISC)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