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体会|ADR技术的成与败

 赤脚游侠 2019-11-09

作者 陕西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一科 张勇

正向内膜下重回真腔(Antegrade Dissection Re-entry,ADR)技术指使用专门的器械,辅助进入内膜下的导丝重入真腔,以开通CTO。作为目前CTO病变新兴的开通技术之一,陕西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一科张勇教授通过两例经典案例,分享了手术中应用ADR技术成与败的宝贵经验,《门诊》特作整理,以飨读者。

病例一

患者男性,52岁;

主诉:“间断胸闷2月”

既往史:既往外院造影提示LAD闭塞,PCI术未能开通LAD而转入我院;无吸烟史。

查体:血压135/85 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率 76次/分,心脏听诊未闻及杂音,余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

辅助检查:血常规、尿粪常规、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均未见明显异常,糖化血红蛋白5.6%,BNP 70pg/mL。

心电图:未见特异性ST-T改变(见下图)。

心电图

心脏超声:可见前壁室壁运动幅度降低,各腔室测值正常。

入院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稳定型心绞痛,心功能II级。

造影结果显示:前降支100%闭塞,右冠后降支通过间隔支向前降支逆灌注(见动图c1-1至c1-7)。

c1-1左冠头位造影

c1-2左冠左肩造影

c1-3左冠蜘蛛位造影

c1-4左冠肝位造影

c1-5左冠右肩造影

c1-6右冠左前斜造影

c1-7右冠头位造影

追问病史:初次PCI,由于前降支闭塞段内出现大角度折弯,导丝进入内膜下,无法进入真腔,平行导丝技术失败。

策略选择:初次PCI距今14天时间,夹层无法愈合,闭塞段角度大,前向导丝技术易再次进入内膜下,成功率低。由于逆向灌注显示,着陆区条件尚可,可以首选ADR技术,通过内膜下进入血管真腔,且ADR技术快速高效,可明显降低曝光量;该患者逆向侧枝尚可,如果ADR技术失败,逆向冠脉技术可以做为补救手段。

手术过程:

在corsair微导管的辅助下, XTA进入内膜下(见动图c1-8);

c1-8XTA进入内膜下

corsair跟进进入内膜下创造一定的通道,为crossboss进入做前期准备,导入crossboss,快速旋转,crossboss前行(见动图c1-9);

c1-9导入crossboss前行

前行过程中crossboss遇到边枝血管,无法前行,gaia3导丝引导改变方向,克服困难,继续前行且逆向造影核实进入着陆区(见动图c1-10);

c1-10crossboss进入着陆区

送M12导丝进入着陆区(见动图c1-11);

c1-11送M12导丝进入着陆区

stingray球囊准备后送入着陆区,4atm打起球囊,寻找合适体位呈单轨征(见动图c1-12);

c1-12送stingray球囊进入着陆区成单轨征

逆向造影确认穿刺方向(见动图c1-13);

c1-13逆向造影确定穿刺方向

gaia3导丝穿刺进入前降支真腔(见动图c1-14);

c1-14gaia3穿刺进入前降支血管真腔

逆向造影进一步核实导丝在血管真腔(见动图c1-15);

c1-15逆向造影核实gaia3在真腔

推进corsair微导管交换工作导丝(见动图c1-16);

c1-16推进微导管交换工作导丝

预扩球囊依次预扩张(见动图c1-17及c1-18);

c1-17预扩球囊依次扩张

c1-18预扩球囊依次扩张

依次植入支架2枚(见动图c1-19及c1-20);

c1-19植入远段支架

c1-20植入近段支架

后扩张球囊依次后扩张(见动图c1-21及c1-22);

c1-21依次后扩张

c1-22依次后扩张

最终造影结果良好(见动图c1-23)。

c1-23前降支最终结果

病例总结

该患者初次尝试PCI失败,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闭塞段血管迂曲,导丝易进入内膜下无法找到血管真腔;stingray球囊具有良好的导丝穿刺定向定位功能,在其辅助下的ADR技术可以更容易的解决此类病变。具有良好的着陆区血管,是ADR技术成功的关键;保证导丝血管结构内,XT系列导丝更容易进入内膜下,不易穿出血管外,所以首选XT系列导丝。

crossboss前端是1mm圆形头,直接进入内膜下困难,可选用corsair微导管先进入内膜下,为crossboss创造进入空间。crossboss钝性分离内膜下,需要较大的支撑力,常规要选择强支撑力指引导管;由于血管钙化、组织致密、遇到边支血管,crossboss常无法前行,可以采取球囊锚定,guidezilla延长导管增加支撑力,小球囊扩张梗阻处解决。crossboss掉入边支,可采用knuckle引导或者硬导丝引导避开边支前行;大概三分之一的患者,crossboss可直接进入血管真腔;crossboss制造的通道规律可控,有利于下一步stingray球囊的进入,在其前进时,需要不时逆向冒烟确认其位置;有时crossboss无法前行,可采用corsair微导管替代。

stingray球囊准备非常重要,要多次抽负压排空气体,压力泵纯造影剂充盈球囊,起球囊时压力泵不要抽负压,以确保stingray球囊显影;找出合适体位使stingray球囊呈单轨征,逆向造影确认导丝穿刺方向;穿刺导丝可以选择gaia3、cp、cp12或者cp8-20,头端根据情况塑形,一般情况下长度1mm,角度30度,由于stingray专用穿刺导丝穿刺完毕后无法前行,需要交换p200导丝;如果stingray球囊移动,p200不易寻找到原穿刺点,操作复杂,所以本人不太选用stingray专用穿刺导丝。穿刺时只是向前用力推进穿刺导丝,不要旋转(冠脉介入大师李成祥教授语:push,非常形象),如果穿刺不成功,可以改变部位再次穿刺(雪橇技术:直接前向推送stingray球囊;或回撤stingray球囊;或再次向前开辟通道);植入支架时,最好IVUS指导,观察有无血肿及支架落脚点,如果经验性植入,支架应超过穿刺点以远10mm,避免血肿前移。

病例二

患者男性,67岁;

主诉:“间断胸痛胸闷20天”

既往史:既往“高血压病”病史20年,血压控制欠佳;无吸烟史。

查体:血压135/85 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率 78次/分,心脏听诊未闻及杂音,余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

辅助检查:血常规、尿粪常规、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均未见明显异常,糖化血红蛋白5.7%,BNP 103 pg/mL。

心电图:可见ST-T改变(见下图)。

心电图

心脏超声:可见室间隔及左室壁明显增厚,左心房扩大,考虑高血压性心脏病。

入院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稳定型心绞痛,心功能Ⅰ级,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

造影结果显示:右冠脉100%闭塞,呈钝头样;前降支近段重度狭窄,间隔支往右冠逆向灌注,存在可用逆向侧枝血管,右冠着陆区血管条件良好;旋支近段重度狭窄(见动图c2-1至c2-9)。

c2-1左冠头位

c2-2左冠右肩位

c2-3左冠肝位

c2-4左冠蜘蛛位

c2-5右冠左前斜

c2-6左冠左前斜逆灌注

c2-7左冠右肩逆灌注

c2-8左冠右前斜逆灌注

c2-9双侧造影

策略选择:该患右冠着陆区血管条件良好,可以采用ADR术式;逆向侧枝条件同样良好,也可逆向导丝技术,但前降支做为供血血管,近段重度狭窄,逆向导丝技术风险大,综合考虑,决定首选ADR术式,如果ADR技术失败,逆向冠脉技术可以做为补救手段。

手术过程:在corsair微导管的辅助下, XTA进入内膜下(见动图c2-10);

c2-10cosair微导管辅助下XTA进入内膜下

反复尝试不能前行,corsair跟进进入内膜下创造一定的通道,为crossboss进入做前期准备,导入crossboss,快速旋转,crossboss前行,逆向造影核实进入着陆区(见动图c2-11);

c2-11crossboss进入着陆区

送M12导丝进入着陆区,stingray球囊准备后送入着陆区,4atm打起球囊,寻找合适体位呈单轨征(见动图c2-12);

c2-12stingray球囊呈单轨征

gaia3导丝反复穿刺失败(见动图c2-13);

c2-13gaia3穿刺不成功

退出stingray球囊,再次送入crossboss,crossboss遇到边支,无法前行,XTA导丝knuckle引导crossboss进入远段着陆区(见动图c2-14);

c2-14XTA导丝knuckle引导crossboss进入远段着陆区

送M12导丝进入着陆区,stingray球囊准备后送入着陆区,4atm打起球囊,寻找合适体位呈单轨征,逆向造影核实穿刺方向(见动图c2-15);

c2-15大血肿形成、stingray球囊呈单轨征

逆向造影显示着陆区形成巨大血肿,管腔严重受压,cp导丝反复穿刺失败(见动图c2-16);

c2-16CP导丝穿刺失败

由于巨大血肿形成,继续行ADR术式成功率较低,遂启动逆向导丝技术,sion导丝尝试前降支重度狭窄以远通过各间隔支侧枝均失败(见动图c2-17);

c2-17逆向导丝通过失败

逆向导丝通过近段间隔支侧枝成功(见动图c2-18);

c2-18逆向导丝通过成功

调整正逆向导丝交回,正逆向导丝相距较远,reverse-cart技术失败(见动图c2-19);

c2-19正逆向导丝交回相距较远

尝试调整正向导丝靠近逆向导丝,再次行reverse-cart技术成功(见动图c2-20);

c2-20正逆向导丝交回相距近

corsair微导管进入正向指引导管,RG3导丝完成体外化(见动图c2-21);

c2-21微导管进入前行指引导管,送RG3导丝完成体外化

依次预扩张,造影前向血流未恢复(见动图c2-22至c2-24);

c2-22预扩球囊依次扩张

c2-23预扩球囊依次扩张

c2-24前向造影无血流

考虑大血肿压迫血管造成前向血流受阻,通过RG3导丝送入前向微导管,微导管造影可见前向血流(见动图c2-25);

c2-25前向送入微导管

通过微导管送工作导丝至右冠左室后支(见动图c2-26);

c2-26通过前向微导管送工作导丝至左室后支

依次植入支架4枚(见动图c2-26至c2-30);

c2-27远段植入第一枚支架

c2-28植入第二枚支架

c2-29植入第三枚支架

c2-30植入第四枚支架

依次后扩张(见动图c2-31、c2-32);

c2-31依次后扩张

c2-32依次后扩张

造影示最终结果良好(见动图c2-33)。

c2-33最终结果

病例总结

1. 血肿特别是大血肿的形成,是影响ADR技术失败的最常见因素,此例手术,由于使用了knuckle-boss,导致巨大血肿的形成,直接导致了ADR术式的失败,所以控制血肿,是ADR术式成功的关键,可以通以下办法来控制血肿的形成:(1)避免前向造影,采取逆向造影;同侧逆向侧枝最好微导管超选造影进行逆向显影;(2)避免球囊扩张;(3)减少前向导丝操作、平行导丝操作;(4)减少使用knuckle技术;在CTO体部可采用knuckle技术,但尽早切换crossboss达到着陆区;crossboss优于knuckle,软导丝XT-A knuckle优于Pilot200 knuckle。

一旦血肿形成,可采用straw技术(需要8F指引导管),球囊堵塞近段,通过stingray球囊持续抽吸减少血肿,或者guidezilla封闭,stingray球囊持续抽吸减少血肿;也可采用cp8-20穿刺导丝,头端塑形2mm,角度70度来进行穿刺,也许会成功。

2. 穿刺点选在较平直的血管段穿刺成功率更高,此例患者穿刺点选在了右冠2段及3段的移行区,血管不平直,影响了该穿刺的效率。

3. 穿刺点距离血管真腔较远,此情况下,可以调整导丝接近血管真腔,此例患者穿刺点距离血管真腔较远,可以选择回退stingray球囊接近血管真腔进行穿刺(仔细观察影像,回退可以距离真腔较近,没有必要再次前行寻找好的着陆区)。

4. 逆向冠脉技术可做为ADR术式的补救手段。

总之ADR技术成功的关键是具有良好的着陆区血管及规范的操作,血肿特别是大血肿的形成是失败的常见原因,控制血肿的形成是ADR术中首要注意的问题。

张勇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陕西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陕西省保健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陕西省医学会心血管内科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委员,西安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委员,陕西省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高血压杂志》中青年编委。熟悉大内科业务,精于心血管专业,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复杂冠心病介入诊断及支架植入术,在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冠脉慢性闭塞性病变CTO介入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正向导丝技术、逆向导丝技术及ADR技术,形成了软硬导丝相结合的技术特点,CTO开通率在90%以上,熟练掌握冠状动脉钙化旋磨术、冠脉生理学检查FFR测压、腔内影像学IVUS在冠脉优化治疗中的应用及多种冠脉辅助器械的应用(Guidezilla、Corsair微导管、Finecross微导管、双腔微导管、Tornus微导管、抽吸导管、药物球囊、切割球囊等);熟悉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及CRT-D植入术、经皮导管射频消融术、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主持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参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科研基金2项;发表论文38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中英文核心论文10篇,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索引论文9篇;主编专著1部、主译专著1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