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检查目的 适应症 疑鼻窦炎均应行CT检查 急性鼻窦炎 ◆ 以鼻堵、脓涕、脓涕倒流及面部疼痛为特征 ◆ 疼痛或头痛的分布有助病变定位 ◆ 额窦炎头痛向前额部放射,整个头痛 ◆ 上颌窦炎疼痛从內眦部向面颊或齿槽区部放射 ◆ 筛窦炎疼痛位于鼻根和內眦后部,周期发作,晨起重 ◆ 蝶窦炎一般缺少特性,枕部或球后部疼痛 ◆ 疼痛在窦口完全阻塞和脓性分泌物潴留时更为严重 ◆ 发展致骨壁破坏溶解,引起眶内或颅内并发症 平片及CT检查表现 急性鼻窦炎 急性鼻窦炎 急性鼻窦炎 筛窦异物伴急性感染 慢性鼻窦炎—临床表现 ● 症状多,平常较轻,有鼻堵、流涕、嗅觉障碍、鼻衄及头痛 ● 慢性鼻窦炎急性发作与急性鼻窦炎相似 鼻窦炎临床分期标准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 ◆ Ⅰ型:单纯型鼻窦炎 Ⅰ期:局限性单个鼻窦慢性炎症 Ⅱ期:前组鼻窦炎和/或波及部分后组筛窦 Ⅲ期:全组鼻窦炎 ◆ Ⅱ型:鼻窦炎伴有鼻息肉 Ⅰ期:局限性单个鼻窦慢性炎症伴单发息肉; Ⅱ期:前组鼻窦炎和/或波及部分后组筛窦伴多发息肉 Ⅲ期:全组鼻窦炎伴多发息肉 ◆ Ⅲ型:全组鼻窦炎伴复发、多发性息肉和/或筛窦骨质增生 慢性鼻窦炎分期与预后(1000例) Ⅰ期治愈 延期治愈 迁延炎症 Ⅰ期(99) 80 19 Ⅱ期(210) 162 30 18 Ⅲ期(150) 88 42 20 Ⅳ期(541) 227 192 122 合计(1000) 557 283 160 CT对鼻窦炎分型分期的价值 ★ 对病变程度和范围的了解必须依靠鼻窦CT扫描 ★ 鼻窦CT扫描所见是鼻窦炎、鼻息肉分型分期的基础 ★ 术前CT扫描对判断鼻窦炎鼻内窥镜鼻窦手术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CT表现 ● 冠状和水平位及HRCT技术 ● 黏膜增厚 ● 黏膜囊肿 ● 骨质:吸收或硬化肥厚 ● 并发症 CT筛窦炎分型 1.蜂窝型:蜂房密集数量多,骨间隔菲薄 2.空泡型:蜂房少,融合成较大空泡,间隔较薄 3.骨质增生型:蜂房多少不一,骨间隔明显増厚, 部分间隔过度增生,蜂房融合闭锁 1994年对975例患者CT分型: 空泡型297例30.5%,术后疗效好 蜂窝型356例36.5%,蜂窝型次之 骨质增生型322例33.0%,预后较差 鼻窦骨壁增生 长期慢性炎症刺激 ● 儿童期致鼻窦发育不良和窦腔狭小 ● 骨炎的范围与感染的次数和病史的长短有关 ● 分为硬化和肥厚 ● 硬化是骨的细密化,多见于蝶窦和上颌窦 ● 肥厚是骨壁的增厚一般向中心性 鼻息肉 ◆ 原因不清,与慢性炎症、变态反应有关 ◆ 起源于筛区,最常见是筛漏斗、中鼻甲和钩 ◆ 临床表现:长期鼻堵、脓涕、复发鼻窦炎和/或头痛 CT表现 ★ 平片无特征,可有鼻腔、鼻窦透光度下降 ★ CT:单侧或双側鼻腔、鼻窦软组织团块影,软组织密度 ★ 息肉生长处骨壁吸收 ★ 少数骨壁増生硬化 ★ 病变轻度增强 术后CT检查 ● 半年行CT复查为宜。3月内易出现假阳性,术后黏膜愈合一般在3个月内,消除黏膜肿胀和功能恢复须更长时间,CT不能作为疗效评价的唯一依据 ● 开放状况:了解窦口或开窗口的程度 ● 黏膜:黏膜肿胀或纤维化造成假阳性 ● 了解有无残余病灶 ● 并发症:前颅底、眶纸板及视神经管等 慢性鼻窦炎—平片改变 慢性鼻窦炎—黏膜改变 慢性鼻窦炎—黏膜囊肿 慢性鼻窦炎—积液 慢性多发鼻窦炎鼻息肉 慢性多发鼻窦炎鼻息肉 慢性多发鼻窦炎—MRI 慢性多发鼻窦炎—MRI 鼻窦炎—骨质改变 鼻窦炎—骨质改变 鼻窦炎—骨质增生 鼻窦炎—骨质增生及脑膜炎 鼻窦炎—骨质增生及脑膜炎 额窦脓囊肿 鼻窦炎—破溃入口腔 牙源性鼻窦炎 牙源性鼻窦炎 蝶窦炎—眶尖综合症 鼻窦炎—眶尖综合症 鼻窦炎—眶尖综合症 鼻窦炎内窥镜术后改变 鼻窦霉菌病 ● 较少见,常误诊为慢性细菌性鼻窦炎 ● 临床表现与明显鼻窦炎相似,缺乏特征性 ● 分为慢性及爆发型 影像学表现 ◆ 柯瓦氏位表现为窦腔密度増高混浊,窦壁骨质增生或破坏。平片诊断率不超过50% ◆ CT表现 窦腔黏膜增厚 窦腔内团块影,密度高,为菌丝团块 不规则钙化 窦壁骨质破坏 影像学表现 MRI表现: ★ 侵袭为黏膜炎性水肿和蜂窝织炎,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 ★ 慢性为明显低信号,钙化,霉菌内含有铁和锰等顺磁性物质,含蛋白质高的黏液等。 ★ 反应性肉芽肿或鼻窦炎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 ★ 增强扫描病变周边黏膜明显强化 ★ 显示侵犯眼眶、颅底、颅内实质或硬脑膜窦 鼻窦霉菌感染 鼻窦霉菌感染 鼻窦霉菌感染 鼻窦爆发型霉菌感染 鼻硬结症—CT 鼻硬结症—MRT 鼻硬结症—CT 鼻硬结症—MRT 鼻窦结核 鼻窦结核 黏液囊肿 ● 病因:窦口阻塞;黏液腺膨大;真性肿瘤 ● 临床表现:早期无症状 增大后岀现鼻堵、流涕 眼部症状 面部畸形 黏液囊肿—表现 1.发病以筛窦、额窦多见,上颌窦、蝶窦少见 2.窦腔内软组织影CT值30HU,密度均匀 3.窦腔膨胀性扩大 4.窦壁压迫变薄、吸收、移位 5.增强后边缘强化,内无强化 6.多侵及眼眶 CT价值: 1.正确诊断率达97.1% 2.鉴别眼眶肿瘤、鼻窦恶性肿瘤、脑膜膨岀 蝶窦黏液囊肿 蝶窦黏液囊肿 蝶窦黏液囊肿 蝶窦黏液囊肿 蝶窦黏液囊肿 额窦黏液囊肿 额窦黏液囊肿 额窦黏液囊肿 额筛窦黏液囊肿 筛窦黏液囊肿 上颌窦黏液囊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