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良华 | 生命课堂与兴发教学(其二)

 wwm5837 2019-11-10
文章来源 / 出自doc360个人图书馆,作者刘良华
图片来源 / pexels

▲▲▲ 



//

二、兴发教学

//

兴发的关键是兴趣和引发学生自学的激情,兴起和引发学生建立强大的意向性。

(一)教师对学生的意向性的兴发

兴发教学的重点是兴起和引发学生的学习的意向性。学生的意向性具体包括学习的兴趣(倾心)、掌控感(自信心)和意志力(决心)。让学生喜欢某件事(倾心)、让学生对完成某件事有足够的把握(信心)、让学生能够持久地投入到做某件事的过程之中(决心或意志力)。

意向性最直接的意思是意志力,由此也可以把意向性称为意志力。如果说人和人是有差别的,那么,人和人最重要的差别就是意志力。有的人意向性发达,有的人意向性脆弱。

意向性西方哲学尤其是现象学的重要概念。也可以把意向性理解为中国的心学传统。心学其实是一种意志哲学。从孟子到王阳明,有一条可贵的心学传统。儒学的正宗也许是心学,可惜心学一度被视为异端。可以将“意向性”视为中国心学的核心主题,甚至可以把中国心学的传统称为“精神现象学”。重视意向性的哲学并不是哲学的全部,并非所有哲人都重视意向性,也因此,不可能让所有老师都承认兴发教学的重要意义,不可能让所有老师都承认意向性的重要性。有些人牢牢地陷入知识教育,那些人不太可能转移到意向性这边来。

该图片由Maël BALLAND 在pexels网发布https://www./zh-tw/photo/3195771/


如果承认意向性的重要,那么,兴发教学的重点就是引导学生建立强大的意志力。如果学校的校长有足够的胆识,他甚至可以不要他的学生学知识,而只需要做两件事:第一,让学生学会过一种意志的生活以及相关的爱的生活或有信念的生活。第二,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外面去运动、劳动、户外活动,在活动中而不是在知识中发展人的意向性。其实,现在已经有这样的学校和这样的校长,可惜,目前这样的学校主要还只局限于幼儿园,这样的校长主要还只是幼儿园的园长。好的幼儿园往往只做这两件事,如果做不到这两件事,这个幼儿园就是坏的幼儿园,这个园长就是坏的园长。可惜,中国教育过早去幼儿园化,让孩子过早地离开幼儿园。中国现在终于开始重视幼儿教育了,却又搞偏了方向。有那么多的孩子在幼儿园就开始学数学,开始学识字。中国教育界经常有类似这样的神童的新闻。这样的新闻曾经上了中央电视。但遗憾的是,几乎所有的“神童的成长”都在后来的成长过程中出现各种严重的障碍。如果一个社会过度宣传神童的“神迹”,如果学知识当作“神童”的唯一标准,那么,过早、过度、片面的知识学习将成为类似癌细胞一样的病毒,它不仅不会让孩子带来幸福,反而会给孩子以及社会带来灾难。知识是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力量,而且,每个儿童都先天地具有知识的潜力,但是,如果这种知识的潜力在某个儿童身上过早、过度地被开发开开采,这种知识就会毁掉这个儿童。如果某个儿童的知识潜能过早、过度地被激发和开采,这个儿童原本就是一个“病人”或“病童”,但社会恶毒地称之为“神童”。现代社会已经出现越来越多这样的“病人”。让孩子过早或过度的接受知识教育,虽然可以让他在知识学习方面获得成功,但他将在精神生命的成长道路上遭遇失败甚至惨败。

可见,人的求知欲过早、过度地被激发、开采,也不是什么好事。因为,知识的过早或过度发展,将导致情感神经会萎缩。人的生命有一个内在的平衡系统,这个平衡系统一旦被打破,原来美好的潜能(比如求知的潜能)就会发生“病变”。所以,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过一种顺应自然的生活。如果我们想让我们的学生成为自然之子,那么,就需要警惕所谓的知识教育过早、过度地从事知识学习或知识生活,把知识当唯一,一辈子只喜欢知识,这种知识就会给人类带来灾难。让孩子过早、过度地学知识将导致知识天才的诞生,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知识天才。但是,人类将为此付出代价。

从生命课堂和兴发教学的视角来看,情感(意向性)比知识更重要,人可以没有太多的知识,没有多少知识的人可以照样过幸福的生活,但,人不能没有正常的情感,没有正常的情感的人一辈子不幸。知识学习当然也是重要的,但是,知识学习和意向性训练相比较而言,知识学习就没那么重要。问题是,意向性恰恰是不可直接学的,倾心、信息或意志力都是不可直接教或学的。

总体而言,意向性的兴发教学就是帮助孩子建立喜欢或倾心于某事或某人的意向性,让孩子有强大的喜欢某事或某人的能力。真正的喜爱需要交往,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交往的条件。有时候恨也是重要的。苏联曾经入侵捷克,捷克人面对苏联的坦克、铁链,有人选择了屈服,但也有很多人选择了抵抗,这就是“恨”的意向性,它是“恨”的意志力。捷克人把“意志现象学”变成他们的生活信念,现象学所隐含的意志力在这里发挥了力量。除了喜爱和意志力,还一种意向性,它也是重要的,就是自信心。自信不是能力,但如果没有足够的自信,它就导致人失去能力。

如果说人的意向性包括倾心、信心和决心(或者意志力)三个要素,那么,在三者之间,意志力似乎是最重要的。如果说兴发教学就是兴起和引发学生自学的意向性,那么,意志力是意向性的核心。有强大的决心或意志力人意味着这个人有持久地做某事的意向性。

但是,意志力并不意味着在任何事情上都无例外地显示自己的坚持和不放弃。真正美好的意志力是有前提的,这个前提是:先要有喜爱的意向,然后因自信能够实现自己所喜爱的目标去坚持。它是对自己喜爱的坚持而不是在自己不喜欢不感兴趣的领域的坚持。如果一个老师对某个学生束手无策,无论做什么,这个学生总是成绩不好。怎么办?老师要做的第一件事,引导学生喜爱某种事或某人或某个知识主题。湖南卫视曾经做了一个节目《变形计》,里面讲了一个所谓的差生的故事。他什么都不想学,是个“问题少年”。怎么办?《变形计》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可以让这个孩子接受劳动治疗,也可以让让接受阳光治疗、沙滩治疗或海洋治疗,去旅游,但是,最重要的只有一个,可称之为“作品治疗”。首先让他做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与其什么都不想学,不如就让他学最喜欢的。他总有一个最喜欢的。做到了这一条之后,让他有了足够的成就感有了足够的自信心之后,再逐步让他学习别的内容。人只有在自己最喜欢的主题活动才能找到成就感和自信心。

这样看来,在喜爱(爱的意向性)、信心和决心(或意志力)三个意向性之间,最重要的是喜爱与自信而不是意志力。喜爱(倾心)是意志力的前提,而喜爱只有转换为“自信”才显示出喜爱的力量。“自信”是贯通“喜爱”与“意志力”的中介。为了让学生建立足够强大的自信,需要让学生有足够的作品感或成就感。如果不让学生有足够的作品感和成就感,自信就无影无踪,自信的意向性就无法建立。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倾心(喜爱)、自信(信心)和意志力(决心)三者之间,自信心是最重要的意向性。

该图片由bruce mars 在pexels网发布https://www./zh-tw/photo/935756/

因此,可以说,做老师的第一责任,就是兴起和引发学生的自信心。以往,人们总觉得人的思考必须符合客观对象,人在客观世界中是被动的,但是,康德做了一个颠倒:我以前是围着客观世界转,现在,我让让客观世界围着我转。比如,看一本书的时候,你感觉看不懂,不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意味着你在努力地围绕书转。如果换一种阅读方式,如果你头脑里有强大的主见或偏见,你就可以反过来,你会问:这句话的意思很可能就是说,……,然后你带着这个主见或假设去读这本书。于是,你就能够让书本围着你转了。这是用你的思(思考)牵引你的学(阅读)。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这是很重要的,但又说“思而不学则殆”,后面这句很容易把前面一句的重要性抵消掉。我的建议是,读书的时候,我们的头脑里要有强大的主见或偏见。偏见换个词,不是贬义,是褒义。它接近远见、先见。让自己成为一个有主见的人。阅读中的主见或偏见就是意向性。带着自己的意向性去读书或者去观察这个世界,然后,在后续阅读或观察中不断地同化书本。按照心理学的说法,当我们面对新知识的时候,有两种可能:一是顺应,就是调整自己的原来的知识去适应新知识;二是同化,就是用自己的已有的知识去融化新知识。有意向性的人不是冥顽不化地不顺应新知识,而是不会轻易让自己顺应,不到万不得已,不会顺应书本里的新知识。要用自己的主见或偏见把所谓的新知识吃掉,不要轻易跟着书本跑。

(二)同学的“同伴文化”对学生的意向性的兴发

与教师的兴发作用一样,同学之间的意向性的兴发也是对喜欢某事或某人(倾心)、对自信心和决心(意志力)的兴发。但是,同伴之间的意向性的兴发与教师对学生的兴发的具体途径不太一样。同学之间的兴发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班级的学习风气将兴起和引发某个或某些同学的学习的意向性;二是某些同学的生活理想或生涯规划。同学之间的生活理想或生涯规划将兴起和引发某个或某些同学的学习的意向性;三是同伴之间的相互交往,同学之间的合作和竞争将兴起和引发某个或某些同学的学习的意向性。

(三)知识或课程本身对学生的意向性的兴发

为了发挥知识本身的兴发效果,首先需要把焦点知识或某个主题的知识还原为有边缘、有背景的知识。比如,如果教师打算教勾股定理的知识,那么,最好让学生先了解有关勾股定理的数学史,让学生了解毕达哥拉斯是怎么发现勾股定理的,了解中国的勾股定理是如何发现的,有哪些有关勾股定律的故事。

该图片由Pragyan Bezbaruah 在pexels网发布https://www./zh-tw/photo/1598122/


其实,把焦点学习还原为背景学习的最好的办法是“上手学习”或“做中学”。比方,如果教学生骑车,那么,焦点学习就显示为分步骤的学上车、学下车、学习保持平衡。这种焦点学习会导致学习的失败或“没趣”。学骑车最好的方式就是整体地扑上去。只要让学生整体地在操作中学习而不是讲解有关骑车的知识,那么,学生就会在亲自操作中自得其乐。亲自操作的秘密是整体学习。只要知识保持整体的形态,它就有兴发的效果。波拉尼举的例子是,如果你想用锤子钉钉子,那么,你最好不要盯着这个锤子,也不要盯着这个钉子,否则你会操作失败而且感到没趣没成就感。最好的办法是亲自尝试,逐步建立整体感:对锤子和钉子都保持似看非看的整体感,千万不要死死地盯着锤子或钉子。

除了操作学习或做中学,最能激发学生意向性的知识学习是主题学习或研究性学习。以语文教学为例。任何美好的文章,如果老师总是引导学生划分段落大意、归纳中心思想、语法修辞,那么,学生就会厌恶语文。美好的语文教学的方法是整体教学。好的阅读就是“好读书,不求甚解”。偶尔“追求甚解”也是可能的,但在“好读书,不求甚解”的总体进程中偶尔“追求甚解”,那是一种美妙的过程。因为,这样的学习就是把手焦点放在背景之中。所以语文老师要做两件事,第一,一如既往地教,因为这样对学生应付语文的知识考试是有效的;第二,必须回到整体。保持文章的整体美感,把教学放到背景里面去。尽可能引导学生整体诵读——整体复述——从模仿到自由创作。


外语教学的秘密也在整体教学:整体视听教学——整体阅读理解——语法归纳练习。有一个中学生:英语成绩不行,但她能说比较流利的日语,因为她爱看日本动漫。她就在看日本动漫的过程中学会了日语。有效的外语学习的秘密就是让学生大量地视听外语,可以让中学生看《走遍美国》,可以让大学生看《老友记》,等等。那样,他们就学会了英语。


数学学习的秘密也仍然是整体教学,让学生保持数学超前学习的状态。有一个数学教学方面的专著,叫《高观点下的初等数学》,可以从这个书名中寻找一个深刻的寓意:如果你想学好初等数学,就好超前学习,等到你学了高等数学,站在高处,你就能彻底的一目了然地理解初等数学。数学的课本的编排结构和语文课本的编排结构不一样。语文课本的结构是一袋土豆,任何时候把手伸进去,你取出来的都是一个完整的土豆;可是,数学课本的编排结构是一架楼梯。学生一旦开小差或掉队,他就很难继续学习。因此,学生学数学最好的办法就是超前学习,走在老师的前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