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学行书,《兰亭序》、《圣教序》先从那本起步?

 a岳阳 2019-11-10
初学行书其实《兰亭序》、《圣教序》都不是很适合起步,最好是从赵孟頫的行书开始起步,作为学习“二王”书法的跳板。

《兰亭序》的问题

《兰亭序》是号称天下第一的行书,为何不适合初学呢?有下面的一些原因:
兰亭序》不是在正常情况下写的,是王羲之在微醉的情况下写的草稿,这种书写时候的状态我们很难模拟。

《兰亭序》的外观特点是牵丝萦带非常丰富,起笔多是尖峰起笔,有一个笔尖。这跟当时的书写工具也有莫大的关系。而初学者不懂其中的道理,很容易把这些东西当成最主要的特点来学,最后习得一身的习气。


《兰亭序》的笔法非常丰富,但是字却并不多,所以初学者很难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用笔,只能是邯郸学步。
《圣教序》的问题

《圣教序》是集字书法,说白了就是一本王羲之行书字典,因此字与字之间的行书应该具备的那种行气不足。再加上是碑刻书法,再加上后期的风化,造成失真很厉害,很多原本的用笔痕迹都看不出来。


而初学行书,对于用笔要求比较高,学的就是古人的笔法,但是你却看不明白它每一笔的来龙去脉,这样的话你写的行书就会缺乏行气。

为何从赵孟頫开始

赵孟頫是对王羲之书法的最好继承者,也是元代书法的宗师级人物,他的书法自成一家,但又是“二王”一脉的发扬光大者。


赵孟頫的行书作品,温润雅致,不激不历,很得王羲之书法的中和之美。而且赵孟頫留下的作品众多,而且都是墨迹、真迹。临摹学习这些字帖的话,对我们研究行书的笔法非常有帮助,你能看得很清楚每一笔是如何下笔,如何使转,我们能很清楚他的每一笔的笔势。例如,你就可以先从赵孟頫临摹的《圣教序》入手。

因此,我的建议是从赵孟頫入手,把赵孟頫的行书作为跳板,学好赵孟頫之后,再去学《圣教序》,最后去学《兰亭序》,学其用笔之超逸。

若以欧楷为基开始学习行书,有《兰亭序》、《圣教序》两本帖子择一学习,应该从《圣教序》入手为佳,《圣教序》乃怀仁集王羲之字所成,可学笔画呼应相连、结体规律等,待上手后即可学习大王的其他诸帖以求行气、章法、神采等方面的提升。

一、欧阳询与王羲之的渊源

王羲之将笔法传给王献之,王献之传外甥羊欣,羊欣传之王僧虔,王僧虔传之僧智永,智永传之虞世南,虞世南传之欧阳询。

从笔法上来讲,欧阳询也是属于大王的一脉,因此,以欧楷为基学习大王行书也算是溯源了。

二、行书的特点

行书介于草书与楷书之间,相比楷书其更具放纵之感,相比草书其则显得收敛,但其自身所具有率意流畅、生气活泼特质。

1、行书以中锋为主,侧锋为辅

行书书写只有用好中锋,其笔毫方能平铺,下笔不浮,即使细如毫发也能使人觉得浑厚圆劲,用侧锋,可使线条富于变化,妍美生动,避免的单调呆板,如此中锋侧锋相结合,这正是书法给人以美感的重要原因。

2、行书以露锋为主,藏锋为辅

行书的书写速度比楷书快,故而其多采用凌空取势露锋起笔,顺势放锋收笔。减少了笔画起笔、收笔的往复运动动作,加快了书写流速。藏锋凝重含蓄,露锋生气活泼,两者结合在书写中追求笔法多变特点。

3、行书以圆转为主,方折为辅

为了加快书写速度,行书多将方折处以圆转来处理,但是,若通篇都是圆转必然会缺少了峻拔的风采,因此必须方圆并用,刚柔并济。

4、行书书写要流畅

流畅不代表要快,行书由于增加了钩挑与牵丝,使点画呼应关系显露在外,字态犹如轻歌曼舞,故要求书写需要流畅,讲究迟有速,节奏轻快。

5、行书追求虚实变化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有说过,中国的书法艺术技法上就是阴阳中得统一,虚实也是阴阳的其一表现。行书笔法的虚实表现在轻重、连断上。轻为虚,重为实;连为实,断为虚。笔不虚则欠圆活,不实则欠沉着,只用虚则漂浮,只用实则呆滞。故,用笔应该虚实相间如此则别具有一番风味。

综上所述

以行书笔法特点印证《圣教序》的学习,注意其用笔的中侧锋、藏露锋、方圆转、快慢行、虚实变等诸多行书特点。待上手后可择其他诸帖再行提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