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姜太公封地,'都昌'、'长乐'两地名之尾字得名——昌乐

 渐华 2019-11-10

【开篇语】自幼长在孔孟之乡,虽不才亦多受传统文化之影响,一向喜欢探究历史,追溯既往。一直以来,对地名颇感兴趣,充满好奇——为何金乡并无金矿,济南、济宁、济阳得名的济水消失去了哪里,而鱼台、嘉祥又藏着什么样的故事……凡此种种,都让我浮想联翩,于是我决定去探究这些地名的由来,以及这名字背后隐藏的历史,还有,关于这里我能想起的人和事……

姜太公封地,

昌乐地图

【地名由来】

昌乐县古称营丘。为姜太公初封地。宋朝建隆三年(962年)始置昌乐县,以'都昌'、'长乐'两地名之尾字取名昌乐县,寓昌盛安乐之意。

营丘(原),历史悠久,早在6000年前先民就在这里繁衍定居,今位于昌乐县营丘镇营丘村。营丘古城,春秋称缘陵,西汉称营陵,曾为北海郡治所,北齐撤销,隋复置,改称营丘,唐武德八年(625年)复撤。营丘,后改称缘陵,营陵,北海等,几经更易,发展至今。

都昌,乃是古地名,南北朝时曾为北海郡治所,距离现今昌乐县不远。长乐虽然距离都昌不算太远,但却归属渤海郡,故感觉以'都昌'、'长乐'两地名之尾字取名昌乐县似有争议。

姜太公封地,

南北朝昌乐周边地图

昌乐县,隶属山东省潍坊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东距海滨城市青岛150公里,北离80公里。与的交汇点,是内陆通往胶东沿海地区的咽喉地带。、、等贯穿。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海经济开放县,也是著名的之都。土地面积1101平方公里,总人口63.8万人(2018年)。政府驻地城关街道。

【寻欢昌乐】

对于昌乐的印象先从昌乐路开始!

姜太公封地,

青岛市北区昌乐路

青岛市北区有个昌乐路,总长度1公里左右,但在青岛市却名闻遐迩,因为这条路上有青岛文化市场。在网络时代尚未兴起的时候,这里是我最喜欢来的地方——古玩字画、期刊杂志、书籍文具……应有尽有!因为喜欢来这里,所以对昌乐也有了独特的印象,爱屋及乌嘛,虽然昌乐这个地方我没去过。

对昌乐直观的印象却来自于西瓜。

姜太公封地,

昌乐西瓜

每到夏天西瓜上市的季节,岛城的超市或者农贸市场总会有昌乐西瓜出售,一度让我以为岛城所有的西瓜都来自于昌乐,因为昌乐西瓜的名头最响。

昌乐西瓜历史悠久,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版《昌乐县志》即有昌乐西瓜的种植记载,距今已有200年栽培历史。昌乐西瓜品质优良,民国版《昌乐县志续》即有'北乡所产,最多且佳,每岁运销青岛甚多'的记载。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对一个地方的了解往往需要实地的体验。可是对于从来没有涉足的地方,最能引起直观印象的却是食物。就像没去天津之前我已经吃过包子和麻花,虽然昌乐至今未有机缘前往,但是昌乐的西瓜却让我对昌乐有了甜甜的印象。

【历史沿革】

早在五、六千年以前,先民就在这里繁衍定居,为少昊时爽鸠氏、虞夏季则、商逢公伯陵的辖区。

西周时期,武王封姜太公吕望于齐,都营丘,故城在今县城东南25公里处(今昌乐县营丘镇古城村)。历六世,至胡公,徙都薄姑(今山东省博兴县)。

春秋时期,营丘改称缘陵,为齐地。僖王四年(前678年)——襄王二十九年(前623年),缘陵曾为杞国国都,后杞迁都安丘县淳于。

战国时期,缘陵属田齐。周赧王三十一年(前284年),燕乐毅伐齐,缘陵陷于燕。周赧王三十六年,齐将田单,袭退燕军,缘陵复归于齐。

秦朝时期,前221年,秦朝统一中国,分天下为36郡,缘陵属齐郡。

西汉时期,刘邦于高祖十一年(前195年),封从兄刘泽为营陵侯,从此缘陵改称营陵。景帝中元二年(前148年),从齐郡中分出北海郡、治营陵。北海郡辖26县,在今昌乐县境内的有营陵、剧(今城西北7里,大、小丹河交汇处,《水经注》云:'东丹水北迳县,合西丹水',又名剧南城)、剧魁(今城西北)等。王莽天凤元年(14年),改营陵为北海亭。

东汉时期,更始元年(23年)秋九月,汉兵诛王莽,北海郡恢复旧称。光武帝二十八年(52年),改北海郡为北海国,剧为治所,辖剧、营陵、朱虚等培城(县)。

三国时期,昌乐县境属魏青州北海郡。《魏志》载:'汉建安十一年(206年)。国除,改称北海郡;魏太和六年(232年),改郡为国;青龙元年(233年),改国为郡,又营陵县地。'北海郡治所从剧迁回营陵。魏朝末年,郡所迁往平寿(今潍城西关处),营陵及剧仍属北海郡。

晋朝,初属城阳郡。太康中,营陵、剧划归徐州东莞郡。惠帝永康元年(300年),营陵、剧等11县划为高密国,复归青州。晋明帝太宁元年(323年)秋八月,石虎陷青州,剧、营陵两县属后赵。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慕容德陷青州,邑属南燕。

南北朝,刘宋时期,营陵属高密郡,剧属北海郡。北魏,剧属青州北海郡,营陵属胶州平昌郡。北齐天保七年(555年),改北海郡为高阳郡;八年,剧县省废,辖地归都昌县。承光元年(577年),北周兴师灭齐,营陵属北周。

隋朝初,改高阳郡为北海郡。开皇三年(583年),隋文帝将魏晋以来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营陵县归密州管辖。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潍州,辖县营陵改称营丘。大业三年(607年),废潍州;同年,改青州为北海郡,营丘县属之。大业八年,省营丘县入北海县。

唐朝时期,武德二年(619年),复为营丘县;同年,再置潍州,辖北海、营丘等17县;六年,留北海、营丘、下密3县,余14县废;八年,潍州废,省营丘、下密入北海,为北海县。贞观十年(636年),设河南道(属监察性质,755年'安史之乱'后,演变为行政机构),北海县属河南道青州。五代相沿。

宋朝,属京东东路潍州。建隆三年(962年),始置昌乐县。嘉庆版《昌乐县志总纪》载:'宋太祖建隆三年,以北海县为北海军,始置昌乐县为属邑。乾德三年(965年),升北海军为潍州,改昌乐县为安仁县。寻复昌乐县。'

金,昌乐县属山东东路潍州。

元朝,昌乐县属山东东西道宣慰司益都路潍州。元初,潍州领北海、昌邑、昌乐3县及司侯司。至元三年(1337),省昌乐县入北海。

明朝,洪武初,复置昌乐县。洪武九年(1376),革元中书省,置布政使司,昌乐县属山东布政使司青州府。

清朝,沿明制,昌乐县属山东省青州府。

民国三年(1914),裁府设道,昌乐县属山东省胶东道;十四年(1925),改划胶莱道;十七年(1928),裁道存县,昌乐县直属山东省。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2月,中国共产党昌乐县委员会成立。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昌乐县民主政府在临朐县尧山区大桃花村宣告成立。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5月,昌乐县民主政府改称昌乐县政府,昌乐县委、县政府移驻昌乐城,期间移驻乔官区梁家庄,1949年7月迁回昌乐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