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现代设计中,常见两个字共用一个偏旁部首的情况,在书法作品中是否也可行?

 杞乡青年 2019-11-10

什么是书法?目前并没有让大多数人认可的标准定义,不过大家大致认可以下三点:1.写字;2.美观;3.主要为欣赏。以第3点说,以实际运用为主要目的的写字,一般不列为书法。但你说书圣王羲之写的字不是书法,恐怕大多数人不认可,然而现在能看到他的字,多为实际运用,并非为欣赏而作。以第一点来说,书法有写字的含意,但篆刻为刻字,通常也归入书法。书法与实际书写和运用,并非界线十分明确!所以,下面在笼统的书写范围内,谈一下共用偏旁的问题。

书法源于实用,在实际运用中,美的元素,符合多数人需要的创新元素,会渗透到书法,如果许多人接受,就会成为书法惯例,如果大多数人不接受,也不能就说非书法元素,毕竟,书法是艺术,艺术离不开个性。艺术,共性、个性都重要,它们会互相转化,都会随时间、社会习惯有改变,比如,古时字竖写,“翡翠”二字会共用'羽'字偏旁,现在横写,这种现象就不容易岀现了,但你不能说书法不能横写。现在写信少了,以前军人写信,横写的情况下,'部队'二字共用耳刀,很常见。

常用,就有可能进入书法,比如'部队',就是一个符号化了的书写单元,不好折分!这种符号化的写法,在行草书中更常见,比如'(羲之)顿首顿首'的'顿首'二字,已突破偏旁共用,二字已分不开,就是一个符号!


这种共用偏旁的根源,在于人们追求表意的精准和书写的便利,无非是少写几笔,基于这个意义,共用偏旁和共用笔划原因是一致的,而共用笔划,在草书中很常见,比如'尸'字,上下两横省为一'粗抹',再演化讹传,变成了'横撇',

然后尺字变得和下字很相似,下面是草书尺字、下字和草书下字对比。


'粗抹'变横撇的字如'屋',

这个字和厔(生僻地名用字),如果不讲究地用'粗抹'写,很难分辨。草书省笔划例子很多,比如国字框省底横,风字边省左撇,等等。

知道这个原理,就可以理解,书法中,有共用偏旁现象,草书中有共用偏旁或笔划现象,比如'上下'(上下天光等语句)连续岀现,共用一个点。

规矩的文字中,也曾岀现过一个共用省却偏旁的字,是国字框中一个繁体字書字,读作'图书馆',后来不用了。

它用的是图字的外框,这种'借框'现象在篆刻中也有运用,比如'黄竹园'(朱耷用的印),园字的外框,借用印文外框。





朱耷,就是八大山人,'八大山人'是一个人,不是八个人。看八大山人署名,山字末笔和人字首笔,处于共用和连写模糊地带!

再看一个八大山人印章(仿写),能看岀'八大山人'几个字吗?

篆刻贵巧思,共用不共用,就是文字的共性和书刻的个性把握分寸约问题了,比如,冰清,可共用'水',

江水清,也可共用'水',这个水加两圆点,提示了水单独也成字。

书法,书画,离不开署名,署名有不少个性鲜明的例子,签名,是不是书法呢?

'下'字,通常如下:

很少有人这么写:

但这么写也符合六书原理,如果你看这个不常见的字形感到奇怪,看'今'字的写法,或许就'见怪不怪'了,“今'字通常这么写:

也有这么写的:

还有这么写的:

理解了'下'字的另类写法,我们看一下宋徽宗的署名:天下一人,这是共用偏旁呢,还是共用笔划?

其实,偏旁或笔划共用与否,在书法中就是一个艺术的共性与个性处理问题,您说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