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孩子OR坏孩子?别让“标签效应”毁了娃

 用心的人生 2019-11-10

电影《哪吒》里,哪吒一出生,就被贴上了“妖怪”、“坏孩子”的标签,所到之处人人喊打,即便做了善事也会被村民误会。
因为众人的偏见,哪吒干脆破罐破摔,最终变得顽劣不堪。但幸运的是,他的身后永远站着无条件支持和爱他的父母。
“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了算!”正是父母经常给哪吒说的这句话,最终让哪吒摆脱了“坏孩子”的标签。
和哪吒一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这样的话:这个孩子好,那个孩子坏......
孩子的好与坏都是谁给下的定义?好坏的标准是哪里来的呢?是什么影响着孩子的好与坏?
我们来看看罗浮国附一位老师的教学案例。
01
“乖孩子”不乖了

“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随着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的到来,炎热的南方也由热转凉了。此时的南方,才刚刚有了北方秋天的味道。过惯了炎炎夏日,凉爽秋天的来临也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和心情。


《道德经》第十二章讲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接触的人和物也越来越多,对这个世界的感知能力也越来越强。虽然我们一直在培养孩子们的理性选择力,但孩子毕竟还是孩子,在选择面前,能够抵制一些不良行为的影响,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本学期,咱们班的一些“乖孩子”也开始变得不乖了。这是一件坏事吗?

集合的时候,我看到小C做了一个不雅的手势,我让他到队伍的后面,想跟他说这样做是不对的,但是他一直拒绝我。后来,站在队伍后面的我看到小C默默擦眼泪,他肯定知道那样做是不对的。

国学课之前,我想找他聊一聊,他同样拒绝了,并且最后谈判破裂,他摔门而出。我们心目中的“好孩子”竟如此“叛逆”!让我一时无法接受,感受到强大的挫败感。

02
爱和包容,是进入孩子内心的钥匙

事后,我冷静思考这件事,慢慢体会到了孩子的感受,竟然会因为这件事的发生而感到庆幸。

钱钟书先生说:“婚姻就像围城,围城外的人想进来,围城里的人想出去。”其实,不仅仅是婚姻,也许很多事情都像围城般困住我们的思维。就像所谓的“好学生”羡慕所谓的“坏学生”,所谓的“坏学生”又想变成所谓的“好学生”一样。

课堂上,我说和孩子们玩个辩论赛的游戏,辩论赛的辩题是“当一名‘好学生’好还是当一名‘坏学生’好?”我问孩子们:“为什么老师给好学生和坏学生加了引号?”孩子们说:“因为没有真正的好和坏。”

正方

当一名“好学生”好

论据

“好学生”的成绩更好,品德好;他们会交到更多的朋友;他们会被当做别人学习的榜样;他们更遵守规则,时间观念强;“坏学生”违反规则后其实是不自由的,比如研学的时候,违反规则的同学就得一直跟着校长,不能去跟家族做活动了,所以当“坏学生”不好,当“好学生”好。

反方

当一名“坏学生”好

论据

“坏学生”更自由,他们可以不遵守规则,有更多的时间去玩,去打游戏;他们的进步空间更大,有一点的进步就可以被看见,然后得到老师的表扬;他们的学习压力小,不用老担心成绩。

从两方的话语中我们听到了一部分学生内心真实的声音。

我提问反方一孩子(当时摔门而出的孩子小C):“你认为自己是‘好学生’还是‘坏学生’?”

他思考了一会儿说:“好学生。”

我继续问:“那你认为做一名‘好学生’的压力大吗?”

“我感觉挺大的,因为总会担心自己有哪些做得不好的地方,就一直严格要求着自己。”他回答。

我追问:“那你有没有羡慕过‘坏学生’的时候?”

他毫不犹豫地说:“有,就是在我看到他们有很多的自由时间去玩,然后学习压力很小的时候。”


听完小C的话,我更加理解了他当时行为背后的原因。小小年纪的他被老师、同学各种称赞,这是一种荣誉,但又何尝不是一份压力呢?

他选择模仿一些不好的行为,也是想体验一把放松的感觉。大人遇到这样的情况,所要做的,不是着急、生气、自我否定,而是发现背后的原因,走进孩子的内心,帮助其进一步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从这个角度看,那件事情的发生又何尝不是一个契机,何尝不是一个值得庆幸的事呢?

03
恶性标签,从来都是孩子的灾难

我采访了很多孩子,他们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几乎都是“好学生”。只有其中一个孩子说:“有好的部分,更多的是不好的部分。我很羡慕那些学习成绩好的人,我会经常担心我的考试,担心语文听写,担心数学算数。他们说有更多时间去玩,其实我在玩的时候心里也在想着考试和成绩,所以玩得并不踏实。”

听完双方的辩论,我们对“自由”有了更深地理解。不遵守规则真的意味着自由吗?表面上的自由,却有内心的自我矛盾;现在的自由,却是未来不自由的隐患。

所以,最后孩子们懂得,自由是建立在遵守规则的基础之上。眼见不一定为实,表面上、现在看上去的自由,不一定是真的舒服,我们要看到深层,看到以后。

同样,“好学生”和“坏学生”是可以轻易被界定和贴标签的吗?别人以为我有更多的时间去玩,有更少的压力去学,只有真正的自己才知道,其实我也想成为那个人人称赞的孩子;别人以为我事事优秀,被称赞,被立为榜样,只有真正的自己才知道,这份荣誉后的压力和反抗。

所以,人心向善、向上,不给孩子贴“坏孩子”的标签,只是鼓励他,肯定他,他就真的会越来越好;不给孩子贴“好孩子”的标签,只是倾听他,理解他,他就会越来越阳光。


在我们大人的概念里,好孩子就等于乖孩子,这样的孩子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听话。但是,“听话”其实是大人一种自私的想法,因为方便我们管理,方便我们控制。可是,听话的孩子不一定一直听话,他们的想法也会有表达出来的冲动,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应该感到开心,因为他终于可以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去勇敢表达。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真实的他,从而因势利导,培养他的思维力、选择力和是非观。

其实,最让我们担心的反而是那些从小到大一直听话的孩子。生活波澜不惊,一帆风顺,他们的思维力如何发展?选择判断力如何发展?

各位家长朋友们,您对给孩子贴标签有何看法?您在教育孩子时出现过这种行为吗?欢迎大家留言探讨。

文字 |冯金殿

编辑 |祝   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