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端:现场打脸某才子,宴上抱得美人归

 林歌作品 2019-11-11

李端是唐代宗大历年间“十才子”之一,出身书香世家。

他的叔父是被李白曾称赞为“我家小阮贤”“诗人多见重”的李嘉佑,也是肃宗和代宗两朝有名的才子。

李端是河北赵州人,少年时代,前往庐山跟随高僧皎然读书,悟得佛家清静虚无要旨。

大历五年,他前往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科,授秘书省校书郎。

他才思敏捷,作诗极快,质量极高,与同时代的诗人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耿湋、夏侯审并称为大历十才子,在长安城里诗名大振。

中唐时代,依然是文艺繁盛的时代。

“十才子”必然成为社交场所的宠儿,出入于长安达官贵胄的宴会场合。

大将郭子仪的爱子郭暧,虽然出身武将世家,但同样喜欢文采风流。

他娶了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夫妻俩常常召集当时的文人雅士举行宴会。

“十才子”是其家中常客。

他在前面与诗人们诗酒唱和,升平公主则在帘子后面,细心地倾听才子们吟诗作赋。

谁的诗做得好,公主就会赏赐白银百两。

诗人们,也常常通过谁拿赏赐的次数最多的方式,作为评判“十才子”成就的高低。

这笔赏赐,通常会被“十才子”中的钱起拿去。

有一次,郭暧拜清源县侯,在家中举行盛大的宴会。

酒到正酣处,郭暧诗兴大发,对在座的诗人们提议:“这会儿你们的肚子里都有心事了吧,快快写下来,公主的赏赐已经准备好。

公主那位贴身婢女镜儿也按照公主吩咐,在帘后高声道:“公主有吩咐,今天谁的诗写得快写得好,照例得到百两银子。

“好呀,好呀。”众人听后个个摩拳擦掌,看起来都非常自信。

其他宾客也顿时精神了,都拭目以待,想看着今天究竟谁能更胜一筹。

李端自进门开始,就一直盯着帘子后面。

他从第一次进郭暧府邸,听到帘子后面那位叫做镜儿的声音,就向往不已。

此刻,听到这个熟悉的声音再次响起,微微一笑,心生快慰。

不到一盏茶的功夫,便提笔一蹴而就,第一个完成,诗名为《赠郭驸马》:

青春都尉最风流,二十功成便拜传侯。

金距斗鸡过上苑,,玉鞭骑马出长楸。

熏香荀令偏怜小,傅粉何郎不解愁。

日暮吹箫杨柳陌,路人遥指凤凰楼。

李端写罢,将诗作呈给帘子后面。

帘后的镜儿接过手卷,在公主的示意下,高声吟诵出来。

郭爱听完频频点头。

帘后的公主也连连发出赞叹之声。

满座的宾客都赞不绝口。

公主示意镜儿,将百两白银,用托盘赏赐给李端。

李端从镜儿的手中接过赏银,兴奋而又羞赧。

其他几位诗人都表示祝贺,并没有表现出嫉妒的样子来,起码表面上没有表现出。

可是,钱起却面带怒色。

他认为,这份荣光,本该像以前一样,应该由他来享受,怎能容李端染指。

所以,他立刻站了起来,冲着郭暧和帘后的公主躬了躬身,然后朝着李端沉声道:“李兄确实有大才,但是,将旧作充新作,似有不妥吧。李兄先一步知道郭大人升迁了清源县侯,推知府中今日必定大摆宴席,所以,昨晚便将诗作提前做好,现在再写出来装装样子,怎能算是第一名呢?

宴席上一阵沉寂。

李端听了钱起的话,也不生气,只是微微一笑。

他知道,钱起是个输不起的人,今日被抢了风头,心生恚怨而已。

其他才子却有点儿生气,觉得钱起太输不起了。

以前她拿赏银时,大家都祝贺他,如今他却如此输不起。

于是,跟李端关系较好的司空曙反唇相讥道:“钱兄,你说正已兄这首诗是昨晚写好的,你可有证据没?

没想到,钱起根本没有接他的话茬,仍然咄咄逼人地看着李端,沉沉地道:“如果李兄真的是作诗高手,能很快写出一首诗,不妨当场再写一首,让在座的各位看看。

说着,话锋突然一转,揶揄道:“不过,这首诗的韵脚得我说了算才行。

司空曙没有想到钱起会这样,一时哑口无言。

他看了看李端。

其他人也看着李端,倒是也想验证一下,他究竟有没有作弊。

李端笑了笑,望了望帘子后面镜儿的身影,看着钱起道:“就依钱兄所言,你说我再写一首什么韵脚的诗吧?

钱起道:“那就请以我的姓氏为韵吧。

李端沉思了一会儿,很快就吟出了一首《“钱”韵诗》:

方塘似镜草芊芊,初月如钩未上弦。

新开金埒看调马,旧赐铜山许铸钱。

杨柳入楼吹玉笛,芙蓉出水妒花钿。

今朝都尉如相顾,愿脱长裾逐少年。

李端的话音刚落,满场又是一片叫好声。

帘后的镜儿立刻娇羞,特别是听到第一句的时候。

这个年轻人,居然堂而皇之地将自己的名字嵌入诗中,真是羞死个人了。

升平公主也是展颜一笑,仿佛看穿了自己婢女的心事。

同时,她也对自己没有早发现李端的才华感到遗憾,一边又为自己遇到如此有才华的人而开心。

于是,又赏了他很多银子和绸缎。

并亲自谱曲,让善于抚琴的镜儿在宴席上吟唱出来。

抚琴吟唱的镜儿,又增添了无尽风采,让李端心动不已。

帘后的升平公主微微笑道:“我看先生对我家镜儿很是倾慕,如果先生能够以此时此景再吟诗一首,我便将镜儿作为彩头,赏赐与你如何?

李端大喜。

镜儿大羞。

那时,仆人婢女是可以当做礼物相互转赠的,李端并没有觉察有什么不妥,镜儿也不觉得公主将自己当做礼物赏赐给人有什么不妥,她甚至有些感激,公主将自己赏赐给李端这样一位大才子。

李端连忙拜谢,举起酒杯,想了想,遂以刚刚镜儿抚琴的场景吟咏了一首《弹筝》: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这首诗前面两句,描写了镜儿在堂前抚琴的情景,后面两句则化用了“曲有误,周郎顾”的典故。

传说,三国时东吴名将周瑜,精通音律,只要别人弹琴时出现错误,他一下子便能指出错在那里。

李端通过这个典故,来说明自己想得到美人儿,成就美好姻缘的愿望,就像三国时那些美人一样,故意抚错琴曲,以得到周郎的眷顾。

诗已按照要求完成,而且还完成得如此风华无限,升平公主立刻将镜儿配给李端,成就了一段郎才女貌的姻缘。

这件事让李端在京城变得更加有名气了。

直到李端晚年还有人提起此事。

而李端本人也深以为此事为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