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贺:诗风鬼气,形似魑魅,一副绝对北宋时才有人对出

 林歌作品 2019-11-11

众所周知的诗,唐代是个诗人辈出的年代,随便拉出一个,都牛皮闪闪。

但上天又似乎觉得唐代的诗人又太多了,所以,随手一挥,英才早逝了好些人,比如说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再比如李贺。

他们的人生,都定格在了二十七岁这个点上。

李贺是河南福昌县人,也就是现在的洛阳市宜阳人。

他的远祖李亮,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

如果按照正常的发展,他这个带有皇家血脉的旁支可以很风光地延续下去的,怎奈中途突然杀出了一个武则天。

武则天称帝之后,大肆屠杀了唐朝宗师,到了李贺这一代,就已经完全没落了。

但这点儿仅有的宗室血脉,却又成了李贺一生都引以为傲的精神寄托。

他曾经不厌其烦地在作品中宣扬自己“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欲雕小说干天官,宗孙不调为谁怜”“蛾鬟醉眼拜诸宗,为谒皇孙请曹植”。

我们想象中的才子,都是风流倜傥、潇洒自赏的,但李贺的长相却有些出人意料,身体孱弱,眼眉相连,鼻子肥大,指如鸡爪,有“长爪郎”之称。

别看他貌不惊人,但脑袋却极其灵光。

七岁时,就已经能够出口成章,十五六岁时,已经成了乐府诗里的名家。

据说他有个习惯,写诗之前,先到处采风积累岁才,用的时候直接拿出来。

他常常骑着痩驴,背着书囊,带着书童,到处游走,想出好的词句的时候,就记下来放进锦囊,回家后再整理成文章。

他从小身体差,每次回家,就打开他的书囊,如果发现整理出的诗句很多,就会心疼地责备他说,为什么不爱惜身体,而是把心血都放在写诗上,是想把自己的心血都呕出来吗?

这便是“呕心沥血”成语的来历。

多年的笔耕不错,让他早早诗名传天下,甚至惊动了时任吏部员外郎的大文学家韩愈。

韩愈听说后,开始还不大相信,心想只是在书上看到过神童,而现实中居然也有。

于是,他便找来自己的学生皇甫湜,向他打听说,“听说京城有个神童叫李贺,你听说过吗?

皇甫湜点了点头说,“知道。我看过他的几首诗,确实不错,只是听说才年仅七岁,太小了。传闻恐怕不实。

韩愈倒不觉得年纪小是问题。

他打断了皇甫湜的话,说道,“能否作诗跟年龄大小没有关系,只要天分高就行,你去打听一下这位小诗人的住处,能见面见一见才好。这样吧,你现在就派人去打听一下他的住处,我要亲自去拜访。

皇甫湜听说韩愈要亲自拜访一个小孩,惊讶得半天没有说出话。

韩愈时任吏部员外郎,这样的大官亲自拜访一个孩子,怎能不让人吃惊。

但皇甫湜还是执行了命令,很快就打听到了李贺的住处。

第二天一早,韩愈就带着皇甫湜乘着马车来到李贺家。

听到隆隆的马车声停在自家门外,李贺的父亲李晋肃急忙出来看看是哪位贵客到访。

当看到韩愈和皇甫湜向他施礼的时候,吓得脸色都变了。

韩愈和皇甫湜是当朝官员,如今两位大人亲自拜访,李晋肃担心是不是出了什么大事。

韩愈见李晋肃面色慌张,连忙安慰道,“不要担心,我们冒昧前来,是因为听闻令郎李贺诗写得很好。我想见见他。

李晋肃这才恢复常态,恭敬地将两位大人请到屋里去,又命人将李贺带来。

当扎着朝天辫儿,穿着肮脏的衣服,满脸是土的李贺来到两人面前时,两人都惊呆了:这怎么能是少年才子呢?明明就是一个小顽童嘛。

当李晋肃将眼前的两位大人物介绍给李贺,李贺一点也没有表现出害怕的样子。

他端正地向两人行礼,就在旁边站着。

韩愈见他很有礼数,便主动问道,“你最近写了什么诗?可不可以拿出来让我们看看呢?

李贺就将自己前段时间写的诗拿出来,两人看过后纷纷点头称赞。

韩愈又说,“现在我出一个试题,你能不能当场写首诗出来?

李贺深施一礼说道,“我试试看吧。

韩愈说:“那就以今天我们来看望你为题吧。

“好的,请二位稍待。

李贺说完,抹了抹脸上的脏汗,然后背过身面对着墙壁思考了片刻。

很快一首名为《高轩过》的诗就做好了。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

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罗心胸,元精耿耿贯当中。

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

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

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此诗在章句、措辞安排上十分得体,同时,比喻奇特,想象丰富。

尤其“笔补造化天无功”一句,议论精辟,千古不易。

韩愈及皇甫湜看完,激动地连声称赞:“天才啊!天才啊!

有了两位大佬的加持,李贺的诗名又上了大大的一个台阶。

成年后,李贺像其他才子一样,参加了科举考试。

可是,还没等开考,他的父亲李晋肃便去世了。

按照唐代律制,家中至亲去世,必须服丧三年。

这是李贺的不幸,同时,也是他的幸运。

因为三年后,李贺再次走进考场的时候,主考官正是欣赏他的韩愈。

唐代,科举考试不封巻糊名的——封巻糊名是到了宋代才有的,所以,每到考试前夕,举子们就到处找门路推荐自己,白居易、王维、杜甫都走过后门找过关系。

到了宋代,因为开始了糊名,欧阳修看到了苏轼的试卷,误认成了曾巩写的。因为两人有师生之谊,为了避嫌,便将苏轼点成了第二名。

韩愈与李贺造就相识,同时对他的试卷也很满意,就点他中了进士。

但是,有些嫉妒李贺才名的句子却攻击他,说他的父亲叫李晋肃,“晋”与“进”同音,犯了家讳,不能录取。

韩愈气急,连夜写了一篇《讳辩》,为李贺背书,举了古代很多例子,说同音词没有什么可讳的,应该录用李贺。

但是没有用,尊长者讳是唐代道德的底限,谁也不能触碰。

李贺最终被刷了下来。

此后终其一生,也未再参加进士考试,

天生内向的李贺,竟因这些小人的恶意中伤,最终没去参加进士考试,为其27年的一生辛酸和贫困埋下了伏笔。

只是凭着皇家宗室的身份,被授予从事奉礼郎的小官,在二十七岁这个人生的黄金节点上,郁郁而终。

李贺死后,他的好友沈子明请杜牧为其生前自编的诗集《李贺诗歌集注》写序。

诗集内共收录诗歌233首,宋以后,始则传诗四卷220首,今学者均少作一首误计219首。

其中,出自《金铜仙人辞汉歌》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被称作千古绝对,一直没用人能够对出下联。

而李贺生前也以此为荣。

据说他死后的灵魂,经常骑着痩驴,吟咏着这一句,在人间游荡。

后来,碰到一位书生,给他对了一句“月如无恨月长圆”。

李贺听后突然沉默不语,慢慢觉得这句话越来越有意境,这才心服口服。

从此以后,他的魂魄这也没用出现过。

当然,这都是传说,以此证明此句的绝妙。

事实上,这句话出自北宋的一位书生。

后来,又有人将李白苏轼,李贺和石延年的诗句各择一句,拼成了一副名句:

把酒问青天,天若有情天亦老;

举杯邀明月,月如无恨月长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