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样的教育才能面向未来?

 liuzhaoli4876 2019-11-12

面对这样一个变幻莫测的时代,我们的教育正越来越强调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真实情境中问题的能力。

基于情境与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是思维型教学理论的基本要求与重要环节,如何创设优质的教学情境,提出高质量的探究问题,既影响学生学习的动机,也关乎课堂教学的质量。

日前,第二届全国思维型教学大会暨思维型教学优质课展示在陕西省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举行。本次大会由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陕西师范大学分中心主办,陕西省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承办,思维智汇、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等单位协办。包括专家、领导、教研员、校长、老师在内的1000余人共赴这场“千人盛会”。

大会现场,几位专家分别围绕课堂教学、智慧校园、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从宏观到微观,多元立体呈现思维型教学和情境创设的深度内涵。

课堂教学要重视情境创设

201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意见中特别提到了要重视情境教学。

为何国家会如此关注情境?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学思维活动课程》主编胡卫平认为,其原因在于情境对学生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核心素养的落地必须基于真实的情境。同时,情境与问题是激发学生思维最重要的条件。

在进行课堂情境创设的时候,他建议教师要基于情境复杂性与问题难度进行系统设计,逐渐深入。随着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情境难度也要不断提升。

“知识越多,不等于能力越强,素养越好。关键能力是能做事,必备品格是习惯做正确的事。”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强调。

真实情境指的是真实情境中的任务,即做事,强调任务即强调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解决能力,即核心素养。任务一定是一种活动,而活动未必是任务,不能为动而动。

基于新课标和新高考的背景,他建议教师们要重视单元设计。单元设计的目的是提升站位和格局,联结知识点与素养目标。课程单元指向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指向素养目标,是以问题链或任务串来组织的。

未来的课堂将更加智慧

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院长黄荣怀,结合当下技术分享了如何创设智慧学习的环境。他指出,世界发展的每个阶段所面临的教育问题不一样,不同的教育问题则导向不同的教育目标。而如今,“学会学习”则显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在他看来,教学方式变革必须以学习方式变革为前提并与之相匹配,比如思维型教学就是一种先进有效的学习方式的变革。而未来的课堂将会发生5个变化:重组学习内容、突破课堂边界、延展教学时空、改变师生关系、优化教学互动。

教学思维要切合社会文化

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梁衡表示:社会文化作为一种宏观的情境,影响着每一个身在其中的人。梁衡从高位视角阐述了文化的内涵,并从信息文化、知识文化、思想文化、道德文化、审美文化、制度文化六个层面剖析了文化的内容。以思想文化而言,他曾观察到70%的学生害怕数理化,因为小学阶段的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于是他写了一本《数理化通俗演义》的章回体小说,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之间搭建一座桥梁,旨在以形象化的手法让学生理解深奥的数理化知识。

“思想不能被征服,只能信服,教育也是一样,要让学生自己慢慢接受,而非强迫。”梁衡强调。

在第二届全国思维型教学优质课评比活动中,经过层层筛选评出了12节优质课例,在专家的指导下反复推敲打磨,最终在大会现场进行展示,涵盖小学到高中学段,语文、数学、科学、学思维四门学科,分文科和理科两个会场举行。每一门课都提供了各自学科视角的情境创设与问题提出的优秀范本,让现场的教师大开眼界。(孙习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