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先秦三一、楚始称王

 蚂蚁神威 2019-11-12

传说楚国是帝颛顼(zhuān xū)的后代,其先祖在帝喾(kù)的时代曾做过管火的官祝融,直系祖先则是帝颛顼的四世孙季连,此后由于家道中落,世代不可考。周文王的时候,季连的后代鬻(yù)熊“子事文王”,大概就是认了干爹的意思,因此算是攀上了高枝。后来,周成王封赏文武时期勤劳之臣的后代,封鬻熊的孙子熊绎为子爵,姓芈(mǐ)氏,居丹阳(或今湖北宜昌枝江市)。他们家这才重新走上发达之路。

楚国居于南蛮之间,自然条件较为恶劣,但他们的生命力很顽强,经过几代人“筚(bì)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努力,到了昭穆时期就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实力,到了周夷王时期更是进入了扩张期,出了位以“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为理由,把自己的三个儿子都封为王的牛人,这就是熊渠。不过,由于忌惮周厉王的暴虐,熊渠最后还是主动取消了王号,所以“楚始称王”这个荣誉他没得到,而是由他的八世孙熊通得到了。

熊通弑侄自立,和郑庄公是同时代的人。在郑庄公纵横捭(bǎi)阖、小霸中原的时候,他也没闲着,积极向汉水以东拓展势力。到了周桓王十年(楚武王三十一年,鲁桓公二年,前710年),汉水以东的邓国已经迫于楚国的压力,不得不寻求中原势力的支持了,史称“蔡侯、郑伯会于邓,始惧楚也”。熊通俨然成为了春秋早期在江汉一带的另一个小霸。

周桓王十四年(楚武王三十五年,鲁桓公六年,前706年),楚国伐随。随国姬姓,位于今天湖北省随州市一带,恰好挡住了楚国东扩的道路,所以熊通会跟它过不去,并不是什么难以想象的事。可问题是,随国并不像是个软柿子。在汉水以北和以东那些负责监控蛮夷、屏藩周室的“汉阳诸姬”中,随国不仅号称“汉东之国,随为大”,而且由于控制着当时著名的铜矿铜绿山,所以还很富有。打这么个大而且富的国家是不是明智,很值得我们留意。

面对楚国的进攻,随国摆出了一个先礼后兵的姿态,派人对楚国说:“我无罪也”,言下之意是,你要是说不出打我的理由来,只是没事找事欺负人,那就别怪我不给面子。熊通也知道自己没什么能拿得上台面的理由,索性就把他祖宗熊渠的那句“我蛮夷也”又搬了出来,完全是一副我是流氓我怕谁的样子。

不过,流氓固然是流氓,但流氓不等于弱智。熊通知道还没到跟随国真正开战的时候,便同意跟随国讲和,也许是为了挽回面子,还提出了“请王室尊吾号”的要求作为退兵条件,也就是嫌子爵的爵位太低,让随国向周王室代为转达想要晋爵的意思。

这次和谈双方都没有多少诚意。熊通听从斗伯比的骄敌之计,故意让楚军表现出疲弱散漫的状态。这个斗伯比是楚国先君若敖的儿子,也是熊通的叔叔,大概是楚国的第一位令尹【注】,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他之所以出这么个主意,是想要让随国产生骄傲自大的思想,一则使它轻视楚军,二则使它傲慢对待周边小国。如果随国中计,那就一定会兵骄众离,战胜它就变得容易多了。

楚国人不地道,随国人也差不多。随国派来议和的大夫少师见楚军这么一副德行,以为楚军软弱可欺,回去后就劝随侯追击楚军。随侯跟少师一样,既没看透楚国的险恶用心,也不顾刚刚订立的和约,真的想要派兵了,幸亏另一个大夫季梁是个明白人,及时劝住了他。季梁认为随国不该受楚国故意示弱的影响而急于出战,应该“修政而亲兄弟之国”,以做长期对抗的打算。熊通见无机可乘,“不敢伐”,这才死了心撤军回国。

有意思的是,随国连跟楚国议和的诚意都没有,但却很认真的对待了熊通“请王室尊吾号”这个离经叛道的要求,真的向周桓王汇报了。我们不知道这是不是随国想要以此引起周王室对楚国不满的借刀杀人之计,我们知道的是,周桓王根本就没理这个茬,既没答应也没追究,就像没有这回事一样。

周桓王十六年(楚武王三十七年,鲁桓公八年,前704年),熊通在沈鹿(今湖北荆门钟祥县)召集江汉一带的诸侯开会,顺便还招呼了远在淮河流域的黄国。黄国没理会楚国。大概是由于离得太远,熊通只是派薳(wěi)章去训斥了一顿完事。可随国也没去,熊通不干了,沈鹿之会结束后,立即兴师再次伐随。

这一次,斗伯比两年前设下的骄敌之计有了收成,随侯在少师的怂恿之下贸然出击,结果大败,连他的战车都被楚国缴获了,净出馊主意的少师也做了俘虏,随国不得不向楚国求和。熊通本来不想同意,可是斗伯比却认为楚国之所以能战胜随国完全是由于少师乱出主意,现在既然少师已经被俘,乱出主意的人没了,随国也就不太容易再被战胜了,所以还是见好就收比较好。熊通这才答应了随国的求和。

不过熊通没忘记两年前让随国转达的晋爵要求,听说周桓王没理他这茬就生气了,说:“我的先祖鬻熊是文王之师,成王以子爵封我们于楚地,蛮夷皆服,可王室却不肯给我晋爵,那我就自己给自己晋爵好了!”于是,熊通自立为武王,“与随人盟而去”。

谁都知道文王之师是姜尚姜太公,熊通却说自己的先祖鬻熊是文王之师,这睁眼说瞎话的功夫实在令人汗颜。从这一点来看,他还真不如郑庄公坦荡。不过,对于一国之君来说,坦荡不见得是什么优点,“必为之辞”也许是更好的选择。

奇怪的是,周桓王对熊通自立为王这件事仍然没做任何表示。我们不知道他是没接到消息,还是接到了消息也无可奈何,索性就装作不知道了。反正从此之后,楚国的国君就一直自称为王,开了诸侯称王的先例。




【注】:令尹是楚国的最高官职,地位相当于后来其它诸国所设立的百官之首——相,应该是熊通为了适应对外扩张的需要而设立的职位,但此时令尹之位尚在莫敖之下,由于楚人称没成为国君的公族子弟为“敖”,楚武王嫌其封号太重,所以才改以令尹为重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