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剂学》学习笔记260

 药膳食疗方注释 2019-11-12
第十五章 祛湿剂/清热祛湿/三仁汤(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三仁汤
(三仁汤《温病条辨》
【组成】杏仁五钱(15克) 飞滑石六钱(18克) 白通草二钱(6克) 白蔻仁二钱(6克) 竹叶二钱(6克) 厚朴二钱(6克)生薏苡仁六钱(18克) 半夏五钱(15克)
【用法】甘澜水八碗,煮取三碗,每服一碗,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头疼恶寒,身重疼痛,肢体倦怠,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
笔记者摘自《方剂学》新世纪一版)

   三仁汤,是个名方,是一类方,它出自温病学派吴鞠通的《温病条辨》。
   这个三仁汤是治疗湿热病,《温热经纬》里曾经提到,湿热的形成有外感、内伤两类。
   《温热经纬》里这段话讲它的成因,
“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 这段话简单的讲了湿热形成的两个途径:
* 一个,太阴内伤,也就是说脾胃内伤,不能正常运化湿邪,湿饮就可以停聚,这是产生内湿的一个基础。
* 一个,客邪再至,由于气候因素,或者居住环境等因素,造成外来的湿热之邪侵犯人体,客邪再至。
   这样内在湿邪和外来的湿热之邪相结合,内外相引,故病湿热,所以他提出了湿热产生有内外两类因素,这是前面我们也提到过。

   那湿热侵犯人体,特别是跟外湿有关,又引动内湿,内外结合的,这里我们要区分它的湿热的轻重,那作为三仁汤证,从原方在原书里提出来,它的主治证候有两个特点:
* 第一个特点是湿瘟病初起
   比如说提出它湿温初起或者暑温挟湿,暑温、暑天、暑热,暑天本身多雨,我们说暑多挟湿,甚至于暑必挟湿,所以在暑温或者湿温初起,或者暑温挟湿这类证,都跟外来的气候,外邪特点有关,这是这个病证的第一个特点,跟一些外邪特点,外邪引起的湿热有关,所以外来之邪侵犯人体,人体的肺卫、体表首当其冲,这是第一点要注意的,它多侵犯体表,侵犯上焦为主,所以有的时候三仁汤证把它叫做上焦湿热。

* 第二点,要注意三仁汤证的特点
   它湿热的比例来说是湿重于热,所以说这湿重于热证,湿热阴阳两种病邪,它是以阴邪湿邪为主的,这个往往在湿热病初起的时候,外来湿邪侵犯到人体的体表上焦。

   这是从三仁汤证,湿温初起或者暑温挟湿初起阶段,有这样两个特点
一个,多出现表卫症状,所以有时候称它上焦湿热,有表卫症状。
一个,它是湿重于热,是它病邪侧重上一个特点。

   从临床表现来看,三仁汤证,
* 第一个,湿遏卫阳
   也就是说从侵犯体表,侵犯上焦,它可以有一组类似于表证,特别有点类似于表寒证,但不是外感风寒,这个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肢体酸痛。它有一种表证挟湿,实际上外来伤湿的初起表现,侵犯到人体体表,侵犯到经络骨节,造成湿邪郁遏体表,
 @ 头痛恶寒,往往结合头重,身体沉重,疼痛可以酸痛,肢体倦怠,因为湿邪困滞阳气,有一组这个表现,这个表现要和外感风寒区分。

* 第二个,湿阻气机,湿邪归脾
   湿邪侵犯人体可以阻滞气机,
 @ 造成胸闷。
   湿邪归脾,可以影响到脾胃运化,所以可以产生胸闷不饥,
 @ 胸闷不想吃东西。

* 湿热交蒸
   这个湿热之邪虽然湿重于热,毕竟有热,湿热交蒸在一天之中湿热比重也会变化,随着气候,所致外界环境,到午后的时候,整个自然界热偏盛,那内外影响,午后的时候湿热之邪,热的程度就会提高,所以午后就会产生发热,
 @ 午后发热明显。
 @ 面色淡黄,这里讲的主要湿热当中,偏重于湿重的一个特点。

* 舌象、脉象,
 @ 苔白那这个偏重于湿,热不重。
 @ 不渴说明伤津不明显,因为它毕竟偏重于是阴邪为主。
 @ 脉弦细而濡,是湿邪阻滞气机,濡脉主湿,湿邪阻滞气机可以出现脉弦细的特点。

   所以从三仁汤证原书提出来主治,是反映出病位偏于表,偏于湿热,湿温初起或者暑温挟湿在初起阶段,影响到体表期,同时有一定的湿热阻滞气机的表现。
   对于这类证候,我们有的时候要和相关一些症状相区别,临床辩证要和一些证候区别。
   比如说
第一,与风寒区别,
 @ 作为风寒之邪,可以有恶寒发热头痛,肢体疼痛,这些表现,前面我们多次讲过外感风寒或者外感风寒挟湿这些证候。
   它这个病邪主要是湿邪,而不是寒邪。
 @ 从季节来说,
  风寒都是冬天为多,寒冷天气为多,而这个湿邪往往是湿温初起,暑温挟湿都是多湿的季节,
   所以发病季节不同。
 @ 这种头痛恶寒,
   恶寒程度不重,头痛也不象风寒那么剧烈,而且有沉重、头胀,有这种特点,以头胀、胀痛,头痛,以头胀这种特点突出。
 @ 同时它伴湿邪阻滞气机
   有一组,胸闷不饥,这类外湿引动内湿阻滞气机这个表现。
 @ 而且从发热特点来说,
   它湿热交蒸有午后身热,有这个特点,
 @ 再加上我们看舌脉表现。
   这是要和风寒区别的。

* 第二个,由于湿邪阻滞气机,往往胃脘部分比如胸闷,胃脘有时候是湿邪阻滞气机严重,也可以出现胀满,你要和实邪阻滞气机相区别。
   它这个程度上,
 @ 在三仁汤证这个阶段胀满不会很严重,因为不是属于这种湿热阻滞很重,或者是和有形积滞相合了,不是这种阶段。

* 第三个,在区别当中,还要注意和这种阴虚发热相区别,
 @ 它午后身热,是由于午后,整个自然界天地间阳热偏盛,所以湿热虽然是湿重于热,到午后内外相引,引起热偏高一阵。
   它不是属于阴虚发热,阴虚发热的往往是夜间发热,而且伴随有盗汗这些阴虚的其它见症,舌脉这些都不符合。

   所以临床辩证的时候,你要仔细,
 @ 要和外感风寒,
 @ 要和胃肠道的实热积滞,
 @ 要和阴虚发热这些相区别,
   要掌握以湿重湿邪阻滞气机,而且病势较轻浅,在湿瘟病初起,暑温挟湿都是初起阶段出现。

   这个方一个功用,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而且这个功用反映了,就是说这个湿邪初起湿重于热,以阻滞气机为重要特点,我们要把它宣通三焦气机。

   前面说到治疗湿热也是要三焦分消,三焦兼顾,中医的三焦属于水道,水道气机通畅有助于津液布散,有助于水湿的排出,清利湿热这个治法是给内外之湿,特别外湿引动内湿给一条出路。

   这个方
* 君药,三仁汤以三个仁为君药,
 @ 杏仁可以宣降上焦气机,气行则湿化,
 @ 白蔻仁有芳香化湿特点,又能行气,能畅通中焦的气机,芳化湿邪,
 @ 薏苡仁淡渗利水,它能够渗湿,是湿浊从小便排出。
   所以从君药的三个仁来看,比较典型体现了治湿的三焦分消方法。

* 臣药,滑石、通草、竹叶,这三味药共性都有清热利水的作用,
 @ 滑石清热利水力量比较强,也能滑利窍道,
 @ 通草能够清热利水,也能清心了,当然在这里主要是增加清热利湿作用,
 @ 竹叶清心利水,引热下行,
   所以这三个药联用,加上前面苡仁,这个方,我们在临床使用当中体会,祛除水湿的力量很强,用药还是比较平和。

* 佐药半夏和厚朴,半夏、厚朴在这方中是偏温的。
   全方寒温偏颇不大,半夏、厚朴加白蔻仁是偏温的,滑石、通草、竹叶是偏凉的,象苡仁、杏仁基本上偏平性,所以整个这个方经过加减变化,灵活运用可以使得它药性向温转化或者向凉转化,可以灵活运用。
 @ 半夏可以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一是燥湿又是治疗中焦湿邪常用的一个药物。
 @ 厚朴苦温燥湿,又能行气,有助于解除湿邪阻滞气机的表现。

   所以整个这个方分为三组药,全方以三焦分消,宣上、畅中、渗下。
宣上,开宣肺气,(杏仁)
畅中,畅通中焦,白蔻仁、半夏、厚朴,就是畅通中焦气机了,
渗下,苡仁、滑石、通草、竹叶,这些都有淡渗利湿作用,
   所以体现了三焦分消,当然清热利湿力量较大,使湿热从小便排出。

   这个方的配伍特点,我们总结是宣上、畅中、渗下,三焦分消,这是理解这个方配伍的一个重点,也很典型。

   在临床运用方面它的辩证要点,
   典型的三仁汤证
 @ 有一定的表证,有头痛,特别是头闷痛、胀痛、挟湿的了,
 @ 有一定的微微恶寒,恶寒程度不重,
 @ 身体沉重、疼痛,往往酸楚疼痛了,
 @ 午后身热,反映出湿热交结,湿重于热,午后湿邪逐渐增重,午后发热明显,
 @ 苔白不渴,反映湿重于热,所以苔白,口渴不明显。

   在随证加减方面,
* 如果表湿侵犯症状明显的,那这个方里面虽然杏仁有一定散邪作用,但是力量不够,加藿香香、香薷,这一类能够散表祛湿的药物。

* 如果说这种表湿之邪进入半表半里,造成寒热往来,那可以加青蒿这些透半表之邪的药,青蒿、草果,治少阳的,又能祛湿的药。

! 在使用当中,舌苔如果转为黄腻,也就是证候转向热重于湿,就不宜使用。它治疗湿重于热,热重于湿证就非本方所宜了。

   那在这里我们还要讲一下,《温病条辨》里面谈到三仁汤,它特别强调了在这种湿瘟病,湿温、湿热初起的“三戒”也就是湿温初起的时候我们前面讲过,在临床辩证容易和其它一些证候混淆,它这“三戒”:

* 说三仁汤证之类湿温初起不可汗,不能把它错误地认为是风寒证,它不是风寒是伤湿。
   如果你汗之,错误的用辛温发汗,使得湿邪上蒙,反而会使病情恶化,可以造成神昏耳聋,严重的甚至目瞑不欲言,这都反映的湿邪上蒙,错误的用辛温发汗。

* 如果他有,比如胸闷,或者有一定胀满,你错误地认为他是热实互结,用苦寒攻下的话,那伤及脾胃阳气,反而造成洞泄,洞泄不止。

* 这个方证,它午后身热,如果你误解它是阴虚,反而用养阴滋润柔润的药的话,润之则锢结不解,也就是说本身湿热湿重于热,反而用甘寒养阴滋阴的这些药,那反而使得湿邪、湿热交结不解,病情更加缠绵难愈。
   这是吴鞠通在《温病条辨》里提到的湿温初起的“三戒”,这三个一定要注意的!。   
   三仁汤证我们在辩证当中要仔细鉴别的,不能误用这些治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