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奇古高浑之代表《夏承碑》

 不易齋2 2019-11-12
《夏承碑》又名《夏仲兖碑》,全称《汉北海淳于长夏承碑》,立于东汉建宁三年,也即公元170年,为隶书刻碑,共14行,每行27字。该碑原碑已毁,据宋代赵明诚《金石录》跋云:“碑在洺州,元祐间,因治河堤得于土壤中。”

明成化十五年,也即公元1479年,广平知府秦民悦发现此碑仆倒于府治后堂,遂在堂东隅建“爱古轩”将其保护起来,但当时该碑的下半截110字已为后人剜剔。

到明嘉靖二十二年,也即公元1543年,因筑城,《夏承碑》被工匠毁掉。

之后,知府唐曜在漳川书院取旧拓重刻一碑置于亭中。

重刻碑高259.2厘米,宽124.8厘米,文13行,行35字,碑末有“建宁三年蔡伯喈书”一行8字及唐曜重刻题记,均为正书。

现《夏承碑》存世拓本多为重刻本。

据称,《夏承碑》存世唯一比较可信的原石拓本,为明无锡华夏真赏斋本,缺30字,有翁方纲题跋,世称之为孤本。

▲夏承碑

该碑碑主夏承字仲兖,他的祖辈、父亲包括兄弟都居于显位,所谓“宠禄传于历世,策勋著于王室”。

夏承有文德,累任县主簿、督邮、五官掾功曹、冀州从事等职,官至淳于长。卒于建宁三年六月。

《夏承碑》为著名汉碑之一,结字奇特,隶篆夹杂,且多存篆籀笔意,骨气洞达,神采飞扬。
自元代王恽开始,该碑被定为蔡邕所书,此后诸家多沿其说,但此说实无确据,曾有人对此提出怀疑。

不过,尽管对该碑的作者存在一定的争议,但历代书家都不约而同地对该碑书法给予了高度评价。

元代王恽曾说:“近观公(蔡邕)建宁三年所书《五官功曹掾夏承墓表》,真奇笔也,如夏金铸鼎,形模怪谲,虽蛇神牛鬼,宠杂百出,而衣冠礼乐已胚胎乎其中,所谓气凌百代,笔陈堂堂者乎?”

明代王世贞称:“其隶法时时有篆籀笔,与钟(繇)、梁(鹄)诸公小异,而骨气洞达,精彩飞动,疑非中郎不能也。然蔡集不载,而他书亦不可考,姑阙之以俟知者。”

清代王澍则称:“此碑字特奇丽,有妙必臻,无法不具。汉碑之存于今者,唯此绝异。然汉人浑朴沉劲之气,于斯雕刻已尽,学之不已,便不免堕入恶道。学者观此,当知古人有此奇境,却不可用此奇法。”

翁方纲也曾评价称:“是碑体参篆籀,而兼下开正楷法,乃古今书道一大关捩。”

一般而言,汉隶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为方正者,如《衡方碑》《刘雄碑》;第二为流丽者,如《曹全碑》《史晨碑》《乙瑛碑》等;第三是奇古高浑者,而《夏承碑》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其飞动畅达和气特意象,展现了华美古雅的艺术风格。

君讳承字

仲兖东莱

府君之孙

大尉掾之

中子右中

郎将弟也

累叶牧守

印绂典据

十有馀人

皆德任其

位名丰其

爵是故宠

禄传于历

世策薰著

于王室君

锺其美受

性渊懿含

和履仁治

诗尚书兼

览群艺靡

不寻畅州

郡更请屈

己匡君为

主簿督邮

五官掾功

曹上计掾

守令冀州

从事所在

执宪弹绳

纠枉忠絜

清肃进退

以礼允道

笃爱先人

后己克让

有终察孝

不行大傅

胡公歆其

德美旌招

俯就羔羊

在公四府

归高除淳

于长到官

正席流恩

褒善纠奸

示恶旬月

六建

宁三年六

月癸巳淹

疾卒官呜

呼痛哉臣

隶辟踊悲

动左右百

姓号   若

丧考妣咳

孤愤泣忉

怛伤摧勒

铭金石唯

以告哀其

辞曰

于穆皇祖

天挺应期

佐时理物

绍纵先轨

积德勤约

燕于孙子

君之群戚

并时繁祉

明明君德

令问不已

高山景行

慕前贤列

庶同如兰

志愿未止

中遭冤夭

不终其纪

夙世殒祚

早丧懿宝

抱器幽潜

永归蒿里

痛矣如之

行路感动

党魂有灵

垂后不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