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 古人学习必定有老师,从师对于求学者是十分必要的。 在古人的观念中,老师对于一个人安身立命的能力,和处世的“才”“德”,都有着重要的造就培育之功。 “人之常尊,曰君,曰父,曰师,三者而已……君之于臣,父之于子,力有所不及处,赖师之教尔,故师之德配君父”。 “德业之师,以父道事之”。 “师徒如父子。” 老师的恩德高于君、父,所以老师不但有“恩师”之称,还可被称为“师父”。 只要师徒关系形成,师傅有责任把学生想学的东西教会为止,使学生有独立生活的一技之长。 因此古人们都非常尊师重教,在他们走进学习之门时,都要进行庄重的“入学礼”。 “入学礼”与成人礼,婚礼和葬礼被合称为人生的四大礼,是古人的一生之中最为重要的大事之一。 点击空白处 SVG布局的工具条上可以设置动画各种参数 古时的开学礼尤为严肃和隆重,充满仪式感。 它主要有四个环节:一是“正衣冠”。 古人有云:“先正衣冠,后明事理。”由先生为学子整理衣冠,再依次进入学堂。 二是“拜先师”。步入学堂后,先行拜师礼。一拜先师孔子,双膝跪地,九叩首;二拜老师师母,三叩首。继而向老师赠送六礼束脩(xiu)。 三是'盥洗净手'。旨在洗去杂念,专心向学。 四是' 开笔礼 '。包括朱砂开智、击鼓明智、描红开笔等。' 朱砂开智 ', 先生执笔在学生额头点上朱砂痣,期望学生目明心清。 六礼束脩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其中束表示将人的头发盘起来,意味着已经成年,到达了学习的时候。而脩表示为老师送酬金,希望老师在学习能给与一些帮助。 束脩,对应现在,就是学费。安排在入学礼的第二步,拜师礼中。 如果你问学费多少钱?那你就错了,束脩六礼可不是钱这么简单。 学生赠送老师的六礼束脩。它们分别为:芹菜、莲子、红豆、枣子、桂圆、腊肉。 “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业精于勤;莲子心苦,寓意为苦心教育;红豆,寓意为红运高照;枣子,寓意为早早高中;桂圆,寓意为功得圆满;干瘦肉条以表达弟子心意。 弟子拜师,送上挚礼,就像孔子坚持的“有教无类”的平等原则,礼物过重,过轻都不好。 束脩表示学生对老师的尊敬。我们也可以从束脩之礼上看出,古人对待学习的态度。 古人们讲述的学习之道,主要是提升心境,从而去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这是自主的事情,别人只能给予一个好的开端。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一个人如果不愿意去学习,你就算强行将他带到殿堂之上,那也是在做无用功。 于现在,也当是如此。尊师重道,将学习作为庄严的事情去对待,端正学习态度,才能学有所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