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允冠百王”的刘秀强硬两手:一手是从谏如流,一手是乾纲独断

 思明居士 2019-11-13

新莽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刘秀在家乡南阳郡舂陵乡和哥哥刘縯聚众起兵,加人绿林起义军。公元25年,刘秀在河北鄗城千秋亭登基称帝,经过长达12年的统一战争,建立了史称“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东汉王朝。刘秀是东汉的开国皇帝,又是汉室的中兴之君,是历代帝王中唯一荣膺“定鼎帝王”和“中兴之君”两顶桂冠的皇帝。清代著名学者王夫之称赞他:“自三代而下,唯光武允冠百王矣!”

刘秀是历史上唯一一位具有太学生头衔的开国皇帝。厚重的学养功底,使得刘秀夺取政权、巩固政权和建设政权之路都打着鲜明的儒学烙印。俗话说“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刘秀则是个非同凡响的造反“秀才”。求学太学之时,他避身书斋,潜心攻读,韦编三绝,但又不拘泥于章句,胸怀鸿鹄之志,眼观九州风云,把脉天下大势;蛰居南阳之日,他笃学无倦,“勤于稼穑”,谦恭敦厚,温文尔雅,不显山,不露水,俨然众人心目中的“谨厚者”;一旦时机成熟,遂乘势而起,在新莽末年农民大起义的时代风潮中,于舂陵白手起家,披坚执锐,汇聚八方英杰,搅动天下,轰轰烈烈,翻江倒海,一手缔造了东汉王朝。可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就如同刘邦的两手:知人善任、从谏如流,刘秀有着强硬的两手:从谏如流、乾纲独断,外加大度能容,任人腹中撑飞船。

“允冠百王”的刘秀强硬两手:一手是从谏如流,一手是乾纲独断

心胸博大,任人腹中撑飞船

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胸怀。而刘秀就是一个心胸博大,气度恢弘的人。看看这三件事便知一二:

一、一把火烧掉多少是是非非,死心塌地南征北战

刘秀在平定河北的过程中,于更始二年四月,发起邯郸围歼战,接连获胜。五月一举攻陷邯郸,杀了在邯郸称帝的王朗。他的部下在王朗那里搜集到了几千件档案文书,这其中有不少是刘秀部下写给王朗的信件。这些人大多是害怕日后生变,身在汉营,却与王朗暗中勾搭,脚踏两只船,为自己留一条后路。更有的为了讨好王朗,在信件中大肆辱骂刘秀。

有人将此事告知刘秀,众人皆紧张起来,人人自危,恐有一场腥风血雨。谁知刘秀得知此事后,淡然一笑,随后命人去点起篝火,当着众人的面把信件全部投入火中。那些心怀鬼胎、踹踹不安的将领们,看着篝火渐渐吞噬着信件,心里的那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允冠百王”的刘秀强硬两手:一手是从谏如流,一手是乾纲独断

据《后汉书・光武帝纪》,“四月,进围邯郸,大破之。五月甲辰,拔其城,诛王郎。收文书,得吏人与王郎交关谤毁者数千章,光武不省,会诸将军烧之,曰:‘令反侧子自安’”。

古语说,难得糊涂。谁也不知道这一把火烧掉了多少是是非非,有多少将领从此不再首鼠两端,死心塌地跟着刘秀南征北战,至死不渝。刘秀倘若借此事顺藤摸瓜,挨个去治罪。倘如此,他还能够以一介布衣骑牛上阵,登高一呼,四野震动,从者如云吗?还能够一人攘臂,万众相随,战昆阳、定河北、平山东、取洛阳、夺长安、得陇望蜀、所向披靡吗?还能够战旗所指,马到成功,灭赤眉、平陇蜀、招降纳叛、平定四方割据、一统天下吗?还能够在一统天下之后,退武将、进文臣、偃武修文、打破“飞鸟尽,良号藏;狡免死,走狗烹”的封建社会开国铁律,开创东汉“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建武盛世吗?

“允冠百王”的刘秀强硬两手:一手是从谏如流,一手是乾纲独断

二、一句“黄河水为证,决不食言”,化解寝皮食肉之仇

朱鲔是刘秀的死敌。所谓死,即不可化解,不可化解的原因是朱鲔做了两件事:一是朱鲔与刘秀有血海深仇,是杀害刘秀的哥哥刘縯的主谋之一;二是朱鲔系刘秀的致命政敌,曾极力谏阻更始帝刘玄派刘秀北渡镇慰河北。

如果没有朱鲔从中发难,或许刘縯就不会英年惨遭杀害。如果朱鲔阻止刘秀北渡的阴谋得逞,或许这样一个决定生死成败的战略机遇就葬送在朱鲔手中。这样的不共戴天之仇,寝皮食肉尚无以泄愤,岂有淡忘甚或和解之理!

而刘秀却以一句“黄河水为证,决不食言”,使得朱鲔归降,并拜朱鲔为平狄将军,封为扶沟候。自此,朱鲔追随刘秀南征北战,屡建奇功,天下平定以后,被擢升为少府,子孙世代承封。

“允冠百王”的刘秀强硬两手:一手是从谏如流,一手是乾纲独断

三、苦寻旧友,于心不甘

严光,字子陵,又名严遵,年纪轻轻便已闻名遐迩,早年与刘秀一同在长安太学求学,两人相知相惜,是情深意笃的老朋友。刘秀平定天下,登上皇帝之位,昔日故旧亲朋前往洛阳朝见者趋之若鹜,这个严光却迥然不同,他似乎生怕跟刘秀扯上什么瓜葛,赶紧逃离家园,玩儿起了失踪。

刘秀深知严子陵的才学,怀念旧情,四处寻找。几年后,浙江一带有人报告,说有一人披着羊裘大衣钓鱼。刘秀听到消息后,感觉此人就是严子陵,便立刻派人相请。多次邀请,严子陵不得已,便随使者前往京城。到达京城后却遭到了旧友候霸的冷漠对待。

严光看后深知官场险恶,便留下一信离开了,刘秀看罢后不由哑然失笑:“还是原先那个老样子啊!”。立即前往住处看望严子陵,苦苦相求,严子陵还是最终坚决辞仕。尽管无法说服严子陵,刘秀依旧于心不甘,还是任命他为谏议大夫。

或许这只是一个老掉牙的老朋友久别重逢的故事,没有什么新奇之处,然而,当我们翻阅史书,撩开历史的烟云,看见历朝历代那些因为不与当局合作而惨遭迫害,乃至被夺命、被族诛的众多不屈冤魂,这个故事的意味深长便凸显出来。特别是明代“读书种子”方孝孺,因为拒绝与明成祖朱棣合作,朱棣将其车裂于市,仍难平心中愤怒,又灭其十族。此前历朝历代只有“灭九族”的酷刑,亘古以来,被“灭十族”唯方孝孺一人。

“允冠百王”的刘秀强硬两手:一手是从谏如流,一手是乾纲独断

睿智沉宏,从谏独断两手硬

刘秀有两手:从谏如流和乾纲独断。这两手他玩得都很硬,什么时候需要广纳群言,择善而从之;什么时候需要力排众议,独自决断,都拿捏的恰到好处,妙不可言。

先说从谏如流:

据《后汉书・祭遵列传》:“从征河北,为军市令。舍中儿犯法,遵格杀之。光武怒,命收遵。时,主簿陈副谏曰:“明公常欲众军整齐,今遵奉法不避,是教令所行也。”光武乃贳之,以为刺奸将军。谓诸将曰:“当备祭遵!吾舍中儿犯法尚杀之,必不私诸卿也。”寻拜为偏将军,从平河北,以功封列侯。”

祭遵刚刚归附刘秀以后,刘秀委任他为军市令一一主管军队商市的小小芝麻官儿,跟随刘秀去征伐河北。当时刘秀有个家僮,是个狐假虎威横行不羁的家伙,虽然屡屡仗势作恶,众将都不敢招惹。某日,这小子犯事栽到祭遵手里,祭遵不由分说,“咔嚓”一声砍掉了他的脑袋。

“允冠百王”的刘秀强硬两手:一手是从谏如流,一手是乾纲独断

一个小小芝麻官儿竟如此胆大包天,这使刘秀怒不可遏,遂命令左右抓捕祭遵,将他关押起来。主簿陈副劝刘秀说:“您每每担心军队法纪松弛、军令不畅,现今祭遵不避亲疏尊卑,执法如山,乃照章办事,应当受到尊重和表彰才对啊。”刘秀闻之,当即赦免了祭遵,并且擢升他做了刺奸将军。

刘秀为自己的用得其人怡然自得,带几分自矜、几分嘲弄、几分警告的口吻对身边诸将说:“你们都要当心祭遵!我的家僮犯法他都敢砍掉袋,他会对你们客气么!”

另一个故事发生在平定天下以后:大司空宋弘向刘秀推荐桓谭,说桓谭不仅是个学富五车的通儒,而且通音律,善鼓琴,委实人才难得。刘秀当即召见桓谭,任命为议郎、给事中,且时常带在身边,每有宴会,必令桓谭弹琴助兴。桓谭每每弹奏一些靡靡之音,以取悦于刘秀。

这使宋弘大为光火,派人将桓谭叫进大司空府,劈头盖脸一顿臭训。在此后不久的一次宴会上,刘秀又命桓谭弹琴助兴。桓谭边弹奏,边不时看看满脸肃然的宋弘,如芒在背,琴声大乱。刘秀觉得蹊跷,便问桓谭是怎么回事。

“允冠百王”的刘秀强硬两手:一手是从谏如流,一手是乾纲独断

不等桓谭回答,宋弘抢先离席,脱掉官帽向刘秀谢罪说:“启禀陛下,我向陛下推荐桓谭,是希望他能以忠贞正直的言行来引导皇上,他却使朝廷喜欢浮靡的郑声,这全是臣的罪过。”刘秀一下子神色严肃庄重起来,诚恳地向宋弘表达谢意,令他把帽子戴上,从此后就不再让桓课弹琴,也不再任桓谭为给事中。

此后不久,刘秀召见宋弘,御座旁陈列着崭新的屏风,屏风上的侍女竟相首弄姿,群芳争艳。刘秀边同宋弘谈话,边不断频频回头,双目直勾勾地去瞄屏风上的美人像。宋弘见状,敛颜蹙眉,神色凝重地上奏说:“未见好德如好色者。”

这句话出自于《论语・卫灵公》,宋弘在这个当口将孔子的这句千古喟叹讲给刘秀听,可谓别有深意。刘秀尴尬地笑笑,立即命人撤掉屏风,深情地看着宋弘说:“听到符合道义的意见立马就听从,可以吗?”宋弘诚惶诚恐地回答说:“陛下勉力敏行,修养品德,臣非常高兴。”

“允冠百王”的刘秀强硬两手:一手是从谏如流,一手是乾纲独断

再说乾纲独断:刘秀凡事都有自己的主见,他不像汉高祖刘邦,每遇军情紧急,便六神无主,心急火燎地问身边的张良、陈平等谋臣:“如之奈何?”

仅举三个事例:

一、瞒天过海,身处绝地巧逃生

更始二年正月,王郎的兵马四处追讨刘秀。刘秀初到河北,麾下将寡兵少,被追兵撵得仓皇奔逃,因为所经城邑尽皆树起王郎的旗帜,刘秀不敢进入城内,食宿都在偏僻的路旁。这样一连数日,官兵们疲惫不堪,饥肠辘辘,背后又有王郎追兵穷追不舍,十分狼狈。再这样继续下去,这支部队即使能够侥幸逃出王郎追兵的魔爪,也难逃被饿死的厄运。

逃至饶阳,刘秀硬着头皮命令部队进城谋食。刘秀谎称自己是邯郸王郎派来的使者,进入传舍。当时,传舍的官员正在吃饭,刘秀的随行官兵已经饿了好几天,见到热腾腾的饭菜便蜂拥而上,一个个像饿狼般冲上前去争相夺食。

“允冠百王”的刘秀强硬两手:一手是从谏如流,一手是乾纲独断

传舍官员一看,这哪儿是邯郸使者啊?分明是一群饿鬼!便怀疑他们身份的真伪。于是,一个官员立马跑到院子里,擂鼓呼喊:“邯郸将军到!”刘秀的随行官兵闻言大惊失色,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不约而同地把视线投向了刘秀,做好了逃跑的架势。刘秀也动了登车奔逃的念头,转念一想,如果此时真的邯郸将军尾随而至,想跑也跑不掉了,眉头一皱有了主意。他不慌不忙地回到座位上正襟危坐,慢条斯理地朗声说道:“请邯郸将军入。”

传舍官员见刘秀如此镇定自若,一时没有了主意。刘秀一行恢复了镇静,匆匆吃了个肚儿圆,然后从容离去。

二、力排众议,亲率大军伐隗嚣

建武八年,刘秀亲率大军征讨隗嚣。行进到漆县,不少将领认为隗嚣诡诈,前行凶险,不宜再继续深入,纷纷劝刘秀停止前进。光禄勋郭宪屡屡苦谏,刘秀不听,郭宪立即拔出佩刀砍断驾车辕马的胸带,强行阻止,刘秀依然不为所动,坚定不移地挥师伐陇。

“允冠百王”的刘秀强硬两手:一手是从谏如流,一手是乾纲独断

汉军数路并进,发起攻击,攻破高平第一城。凉州牧窦融率河西五郡(敦煌、酒泉、张掖、武威、金城)太守及羌、小月氏等步骑数万人前来会合,军威大盛。不久,隗嚣魔下大将13人率部众十余万人前来投降,隗嚣逃至西城,至此,隗嚣军主力基本被歼灭。

三、拒绝伐匈,守文德而堕武事

建武二十七年,匈奴遭遇严重天灾,上层贵族又分崩离析,“人畜疫死,旱蝗赤地,疲困乏力”,不少大臣以为当下是征伐匈奴的天赐良机,于是,成安侯臧宫与杨虚侯马武联名上疏刘秀,请求抓住战机,即刻发兵,马踏匈奴,扬大汉国威。

“允冠百王”的刘秀强硬两手:一手是从谏如流,一手是乾纲独断

刘秀看了奏章,降诏说:

《黄石公记》曰,“柔能制刚,弱能制强”。柔者德也,刚者贼也,弱者仁之助也,强者怨之归也。故曰有德之君,以所乐乐人;无德之君,以所乐乐身。乐人者其乐长,乐身者不久而亡。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逸政多忠臣,劳政多乱人。故曰务广地者荒,务广德者强。有其有者安,贪人有者残。残灭之政,虽成必败。今国无善政,灾变不息,百姓惊惶,人不自保,而复欲远事边外乎?孔子曰:“吾恐季孙之忧,不在史颛臾。”且北狄尚强,而屯国警备传闻之事,恒多失实。诚能举天下之半以灭大寇,岂非至愿;苟非其时,不如息人。

诏书只有短短200余字,先引《黄石公记》,纵论刚柔、强弱之道;又引《论语・季氏》,借以强调治理国政须偃武修文,注重处理好自己内部事务的重要性,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态度:“今国无善政,灾变不息,百姓惊惶,人不自保,而复欲远事边外乎?”可谓有理有据,意旨鲜明,掷地作金石之声。“自是诸将莫敢复言兵事者。”这封诏书被后世称为刘秀“守文德而堕武事”的宣言书。

“允冠百王”的刘秀强硬两手:一手是从谏如流,一手是乾纲独断

刘秀所谓“允冠百王”,其意大致为历代帝王中的冠军,或位列第一,或无出其右,或排位顶尖等等。我们大可不必对这个评价太过当真,抑或太过较真,然纵观刘秀从布衣、学者、战将、统帅到皇帝的一生,无论哪个角色都做得可圈可点,众口皆碑。因而,即使不是“允冠”,在历朝历代帝王排行榜中名列前茅,或者说刘秀是历朝历代帝王中的佼佼者,当没有什么异议。

诚然,刘秀不可能是“完人”或“完帝”,正像我们赞誉他厚待功臣,并不否认他手上也沾染有功臣的鲜血一样。此事另当别论。史称刘秀为汉世祖光武皇帝,古之斧钺谓刘,出类拔萃谓秀,绍复前业谓光,戡定祸乱谓武,刘秀其名其谥,可谓名副其实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