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串讲教材要不得

 三驾马车1966 2019-11-14

串讲教材要不得

——听课随笔

一、先出任务后分配

推动课堂教学前进的基本动力是什么?

任务!

明确的、面向全体的、具体可操作的教学任务,这是推动全员参与、人人自主、各有收获的前提。

出示教学任务有一个小小的窍门:先出任务后分配!

要这样表述教学任务:“XX问题大家思考X分钟,然后挑选同学来回答。”

不要这样表述教学任务:“XX问题大家思考X分钟,一会请XX同学来回答。”

教学指令语序的变化,本质上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进程组织观念的变化。先出任务后分配,则教学指令面向全体,全员参与;后出任务先分配,则教学指令面向个体,全员懈怠。

一点点改变,每节课运用,这要成为教师下达教学指令的一种习惯,就在自然而然中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二、串讲教材要不得

串讲教材要不得!

无论是文科教师照着教材一气读下去,把每个语段、每个句子读一遍,边读边解释几句,还是理科教师照着教材一气讲下去,把教材上每道例题都自己读一遍,再抄到黑板上,然后再把教材上的解法一步不落地在黑板上边讲边写一遍,这样的做法都要不得!

可以肯定,习惯于这样来处理教法的教师,必定缺少督促学生自主预习的习惯,必定没有缺少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本质上,这种牢牢被教材牵着鼻子走,自己再牢牢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教师,既是对学生的不信任,也是对自己的没信心。

三、培优贵在少讲解

培养学科成绩优秀生、尖子生,这是所有教师证明自己的有效途径,甚至是惟一途径。但是,究竟如何实施教学才能有效培优呢?科学有效的做法是:培优贵在少讲解!而且,这毋庸置疑地是惟一有效的途径!

少讲解不是不讲解,它有三个含义:首先是要讲,其次是要少,再次是要精。只有少讲,才能给优秀生留下更多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时间;只有精要地少讲,才符合优秀生思维发展的需要。

面对优秀生,教师习惯于多讲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多讲则懒,多讲则笨,多讲则差。如果说“培优贵在少讲解”,那么也可以说“毁优就去一味讲”。

四、恐怖莫过读课件

在课堂教学中,最恐怖的教学行为莫过于教师整节课照着课件一路地读下去,读下去。

假设一堂课40分钟时间,那就意味着教师至少读出了9000个字。天哪!这是多么庞杂的信息量啊!

还有重点么?还有难点么?学生还有时间思考么?学生还有时间笔记么?学生除了听觉、视觉参与,还有什么感官参与教学么?更要命的问题是:学生还愿意参与教学么?

恐怖之甚者是那种由密密麻麻的纯字符构成的简陋的课件,整堂课教师就自顾自地读这样的课件,这实在是对教学的摧残。事实上,这种教学行为严重浪费时间,几乎没有任何效率可言,因为学生的学习行为实质上就没有发生。

五、   停三秒与快一拍

课堂教学艺术有许多种,从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成绩的角度而言,最实用、最质朴、最好操作的艺术可用一句话概括:停三秒与快一拍。

停三秒”是教师讲的艺术。所谓“停三秒”,就是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启发式讲解中,每当有问题提出时,教师有意地利用停顿的技巧,自己闭上嘴巴几秒钟,让学生的思维静静地飞几秒钟,然后再接着讲。

快一拍”是学生听的艺术。所谓“快一拍”,就是学生在听教师讲的过程中,让自己的思维走在老师讲的前面,听老师讲这一步,要预测下一步,并对比老师所讲与自己所想,看谁的办法更对、更好、更简洁,即让自己听课的思维始终处于高度专注、高度活跃、高度思辨的优化状态,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其实是已经学会了自设问题并带着问题去听讲了。

“停三秒与快一拍”,这句简朴的话语中,蕴含了深厚的教学内涵:“停三秒”,就是要让讲解内容问题化,所提问题思考化,教学过程生成化;“快一拍”,就是要让听讲内容预测化,听讲方式比较化,听讲效果建构化。教者和听者如果都有了这样的习惯,就会使常规的课堂教学效率大为提高。

六、戒多戒难又戒快

课堂教学有“三戒”:戒多戒难又戒快!

多则少,快则慢,难则笨。

课堂教学戒“多”。多则食而不化,吃的是夹生饭,课堂无重点、难点,学生无法接受,只能放弃,所谓猴子掰玉米是也。

课堂教学戒“快”。快则学生跟不上,不断有人掉队,无温习,无巩固,无迁移,最后是一场瞎忙乎。

课堂教学戒“难”。难则轻视基础,教学进程不科学,让学生失去信心,成为笨学生。

一课一得,少则多;循序渐进,慢则快;由易及难,难则慧。

七、教学指令要全面

在常规教学中,一个完整的教学指令有如下五个要素:学什么+怎么学+学多久+反馈标准+反馈办法。

学什么”,明确的是学习内容,这关乎学习目标;“怎么学”,明确的是学习方法,这关乎学习行为;“学多久”,明确的是学习时间,这关乎学习效率;“反馈标准”,明确的是学习达标,这关乎学习要求;“反馈办法”,明确的是学习评价,这关乎学习组织。

这五个要素齐全的教学指令,才是明晰、可操作、有实效的教学指令,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是不全面的教学指令,都会影响教学效果。

八、课堂沉闷很可怕

课堂上可以安静,但不能死寂;课堂上可以宁静,但不能沉闷。

安静或宁静,既指的是表面上的不吵闹、不喧哗,更指的是学生专注地独立思考的幽静、入神状态,它是外静而内动,外愈静而内大动。沉闷的课堂则不然,它是外静而内也静,外愈静而内更静。直白地说,就是学生昏昏欲睡,无精打采,置身于课堂教学之外。

沉闷的课堂之所以形成,是因为学生的参与面小,思维参与度不高,兴趣参与度不强,总之,它是由于学生学习的思维和情绪还没有被唤醒。

九、讲课声音要动情

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教师的讲课声音都应该投入感情,注入激扬的情绪,这要成为一个教师的讲课习惯和本能。

讲课声音要动情,就要求教师的声音是响亮的,让教室最后角落的学生也能听得见,听得清;就要求教师的声音是有抑扬的,随教学内容思想和情感而有所变化;就要求教师的声音是有快慢变化的,随教学内容的难易而有所选择;就要求教师的声音是有感染力的,教师要把自己对知识的热爱和理解通过声音传染给学生。

十、校长听课非万能

校长要不要听课?

当然要听。

校长要不要把听课作为自己唯一重要的任务?

当然不是。

校长既没有那个时间,也没有那个精力,最关键的是根本就没有那个能力和必要。

一所学校,如果靠校长天天坐在教室里听课评课来督促教师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那本身就是低效率的学校;一名老师,如果靠校长盯着自己的课堂教学才能够提升专业能力、增强工作责任心,那本身就是一名可悲的教师。

校长不能改变任何人,他只能通过引导、影响和塑造教师群体来激励每个教师个体做自我改变,正像一个家庭或者一个班级,谁可曾改变了谁?

群体才能改变自己,自己才能改变自己。

十一、不和学生抢时间

课堂学习时间属于谁?当然属于学生和教师,但主要是属于学生,根本上说其实完全属于学生。

“我给大家留2分钟时间……”当一个教师习惯于在课堂上以这种施舍的语气和心态来分配课堂时间时,本质上还是把自己视为教室里的至尊,随时要把课堂时间收回为教师所有。

“这个任务大家看能不能在2分钟内完成……”这才是教师指导学生高效率地用好他们自己的时间时应有的语气和心态。

十二、凡有训练必评价

训练,无论是教师组织的训练还是学生自主训练,无论是课堂上的训练还是课后的训练,都必须有相应的评价,并且是及时评价。

任何一个学习行为,只有及时评价,才能使效果最大化。这符合人的天性,每个人都想在第一时间看到自己的行为达到了怎样的程度。这一点,只要看看孩子们痴迷于各类电脑游戏时的情景就可以理解了。学校里的一切教学行为无不如此。

教师必须牢牢记住这一条高效课堂的基本技巧:凡有训练必评价。

十三、教学单词要科学

常在高年级的英语课堂上也能看到这样的情景:面对一个新单词,老师一遍遍地领读,学生一遍遍地跟读。在基础年级,这种教学更是比比皆是。这至少说明两个问题:要么是学生懒得查字典看音标,要么是学生看了教材或字典上的音标后却不会拼读。

无论是哪一种情形,这都是英语教学中的悲哀。这如同一个高三年级的学生,查了汉语词典,却不会读某个汉字的拼音一样。

另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是:英语课堂上把大量的生词集中在一起,让学生孤零零地死记硬背大量的词汇。把词汇与运用割裂,把词汇与生活割裂,这不符合语言的学习规律。

十四、课堂不用群答法

有些教师习惯于在课堂上采用群问群答法。教师问:“懂了吗?”学生群答:“懂了!”于是,教师自我心安。教师问:“此题答案是多少?”学生群答:“8!”于是,教师心里乐呵呵。

学生真懂了吗?到底有多少学生懂了?学生都算对了吗?到底有多少学生算对了?常常是,教师把课堂上八九个学生而且常常永远是那八九个学生的群答,作为对全班学情的判断。

群问群答的教法,彻底掩盖了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以表面上盲目的完美高效压抑了教学问题的反馈。

那些个性内敛不喜张扬的学生,如果生活在一个习惯于群问群答的学科教学氛围中,很容易成为一个彻底的差生。而这种学科教法的班级,注定不会有比较优异的学科成绩。

十五、自主学习最重要

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教师在整个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教学任务的话,那就是:要培养每个学生都拥有强大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也只有自主学习,才是学生最佳和最终的进步之道,才是学校教育的根本追求,也才是教师的终极使命。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天生就有,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能靠别人,也不能等将来,而是在当下的每一堂课上,教师都要不断呵护、激励、优化学生原本就有的自主学习能力。

十六、教学是舍的艺术

教师常常有这样的教学困惑:面对自己精心备课后所形成的海量教学信息,个个都爱不释手,想把它们都灌输给学生或者在学生面前全部卖弄一番,但课堂教学时间又远远不够。

如果换个视角,这个问题可能更容易解决:舍!舍弃那些不需教、不该教、不能教的东西,剩下的东西就会大大减少,教学目标就会大大明确,针对性就会大大增强,教与学的自觉性也会大大提升。

教师要有这样的基本认识:大量灌输很低效,教得过多是白教。

十七、教学牢记两句话

教师在教学中有两句话值得牢记:一句是“教学内容问题化”,二句是“以练代讲更可靠”。 

“教学内容问题化”,这是启发式教学、点拨式讲解的前提。“以练代讲更可靠”,这是在教师自己其实也讲不出个所以然的时候最有效的教法。

问题,推动思考;训练,促进落实。这两者是常规课堂教学中的法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