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实是虚构的生命

 三驾马车1966 2019-11-14

真实是虚构的生命

——读张之路的《羚羊木雕》

小说当然可以视为记叙文来让初中生学习,但是,把《羚羊木雕》这样的小说放在七年级语文教材中让初中生学习,实在不妥。何况,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还郑重地把此小说放在第一单元所谓的“亲情”篇里,与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放在一起。

如果不在这里强调的一下的话,恐怕没有几个语文老师能明确《羚羊木雕》其实只是一个成人坐在书房里为可爱的少年编造的“小说”而非以真人真事为基础的记叙文;而七年级的孩子们恐怕更不会想到这篇煞有其事的文章中的人与事其实相当地莫须有!

这篇写于1984年的小说,有这么大的价值一直存在于初中生的语文教材中么?编者再选不到更优秀的真正吻合少年生活的记叙文来了么?如果一定要选入材料的话,能不能注明一下它是篇“小说”呢,既然课下注释里都能费笔墨注明它“选自《东方少年》1984年第10期。有改动”?

文学创作当然可以虚构,但一切虚构无论是长篇小说、短篇小说还是最不着边际的科幻作品,都必须以真实为前提、为基础、为影子、为逻辑,何况这是关于“亲情”(更应该是“友情”)的话题呢!何况这是刚升入初中的小孩子呢!

且从改动后选入课本的《羚羊木雕》一文中列举一些“别扭”吧。

1.羚羊木雕“是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给我的”。——1984年,爸爸就出国了么?爸爸是干啥工作的?爸爸很有钱么?那么贵重的木雕,爸爸舍得在非洲专门给我买么?

2.那只木雕“一直放在我桌子角上”。——假定爸爸很有钱,假定真是爸爸买的,假定真是爸爸特意在非洲专门给我买的,假定它真的是非常昂贵(价值连城?),它就那么随便地“放在我桌子角上”么?

3.妈妈问木雕哪去了,“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我”的心为啥跳得那么厉害呢?难道“我”早知道木雕很昂贵?难道“我”早听父母说过要把木雕保存好?难道是“我”早听父母说过那木雕绝不能轻易送人么?

4.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到底有多贵重?既然是“爸爸”从非洲回来给我的,全家人当然知道那木雕花了多少钱吧?真是太令人好奇了!

5.听了爸爸的话后,“我”展开了长篇回忆,回忆幼儿园生活,回忆上周体育课情况。——在当时父母呵斥的紧张情况下,“我”能这么从容地浮想联翩么?

6.上周“我”在体育课上跳山羊,弄破了裤子。——“我”到底多大年龄了?几年级?小学生?初中生?文中的时间好朦胧啊!

7.“我坐在树底下偷偷地抹眼泪,又心疼裤子,又怕回家挨说。”——裤子破了都懂得心疼,贵重的木雕却能为了友谊送给同学么?裤子破了都怕父母说,木雕却敢自己作主送给同学么?

8.当万芳决定让她妈妈帮“我”缝裤子时,“我觉得自己得救了”。——有这么严重吗?“我”的家境、家教和“我”性格相符吗?“我”一周前胆小怕事的表现与昨天自作主张把木雕送给同学的表现,前后协调吗?

9.因为裤子问题,万芳“她妈妈让她对着墙壁站了一个钟头”。——“我”和万芳的家长都怎么啦?这么好的两个孩子怎么都会有这样的家长?

10.“她也挺激动,从兜里掏出一把弯弯的小藏刀送给我。”——1984年,小女孩,随身,藏刀!有这等事?

11.妈妈一边递过糖盒一边说:“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到底“多么名贵”?还是好奇。

12.“我再也受不了了,推开妈妈的糖盒,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这雨下得好突然!

13.“你怎么啦?也不打伞,是不是挨揍了?”万芳奇怪地看着我。——“是不是挨揍了”,这就是两个小学或初中女生的对话用语?

14.她妈妈接过来一看说:“哎呀!你怎么能拿人家这么贵重的东西呢!”——万芳的妈妈一眼能看出来这木雕“贵重”?万芳昨天把木雕带回家时也不让妈妈欣赏一下?

15.“好好拿着,别难过,看我待会儿揍她!”——这是万芳妈妈的语言?怪不得万芳也是“揍”字不离口。

16.“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雨是说来就来,说停就停啊。啥时候又出来的月亮呢?

上述这些“别扭”,动摇了此文作为小说的基础,更不用说如何把它当作一篇优秀的记叙文来教学了。失去了真实性的生硬编造,写不出好作品来。

不知道初中语文老师们是如何引领学生们学习这篇“记叙文”的,也不知道师生们从这篇“记叙文”中能学到什么。

“哪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这是全文的第一句话。“语言描写破题法”,这大概是老师们可以着意强调的写作技巧吧。

至于思想内容方面,老师会引领着学生们深挖一些什么东西呢?深挖友情的可贵?或者如教材编者设计的那样,深挖“亲情”间的冲突?

“可是,这能全怪我吗?”——这是课文最后一句话。这虽然是个蛇足,但也是个有份量的问题。怪谁呢?这个问题别说交给七年级的孩子了,就是交给语文老师来回答,也显得太沉重了。

2016.6.1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