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发展篇】 李希贵的金点子 ——读李希贵《学生第一》 读了李希贵校长的《学生第一》一书,你会禁不住大呼惊讶:我们曾经梦想过的校园生活,李希贵把它变成了现实;我们不曾梦想到的校园生活,李希贵把它变成了现实;我们不敢梦想的校园生活,李希贵还是把它变成了现实。李希贵校长哪来那么多管理校园的金点子呢? 在《学生第一》一书中,李希贵校长罗列了66个具体的做法。现从中挑选李校长的三条做法与观点以品味。 观点一:校园机会榜。让学生自己选择、组织、参与到学校常规性的、临时性的、管理性的各项活动中来,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学校成长中的“第一次”。 感言: 李希贵校长实在高明!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校园生活中,最容易感到校园生活平凡乏味的首先是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们。但是,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校园成长中的每一件事,每一个活动,都是新鲜有趣的。校长和老师所要做的事,就是让每一件平凡、平淡的校园故事,变得充满激情,充满新鲜感。这窍门之一就是:同一件事,可让不同的人来做,尤其是让学生自己来做。对教师来说已经做腻了、做烦了的事,可对学生来说,却可能是他们在整个校园成长中只此一次的新鲜事。一批批的学生在成长,一批批的学生在参与,一批批融入了独特情感的故事在产生,这就构成了永远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 特别值得欣赏的是李希贵校长“让学生自己”、“让更多的学生”的表述,这是对全体学生发展个性的尊重。学生自主决定参与的事,他们会做得更主动,更积极,更具创意。正是基于这样的感悟,我们在2014年秋季学校运动会上,不再像以前那样总是挑选年轻老师来做裁判员,而是从高二年级学生中挑选了74名同学做裁判员。以往年年参与裁判工作的老师轻松了、不抱怨了,今年参与裁判工作的74名同学格外重视这也许是他们平生唯一一次做大型校运会裁判员的机会,做得热情,做得认真,做得圆满。 观点二:每月百星。让学生们发现并公开表扬学生们中间的五花八门的一切名星。如“飞毛腿之星”“操心管家之星”。三年求学生活,要让数千人次登上星坛! 感言: “一切名星”,“数千人次”,这是什么概念啊!这意味着每个学生在自己三年的求学生活中,一定可以有不止一次成为名星的机会。学校教育就是要让每个学生开心成长,就是要让每个学生体会成功,就是要让每个学生全面发展。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真正能够多元化地评价学生,而绝不只是用文化课学习成绩这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特别地,“让学生们发现并公开表扬”,这个做法真妙!同龄人欣赏同龄人,他们有更多样的视角,有更多样的标准,有更多样的评判,有更多样的创意。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们不只是在自主地发现身边同伴的美,更是在自主地发现生活本身。 “贴标签法”这是教育教学管理中常用的手段,只不过我们平时过多地习惯于使用“优秀之星”、“进步之星”这样单一的标签,更过多地习惯于使用“迟钝”、“懒惰”、“差生”这类负面的标签,并且几乎就是由教师控制着贴标签的权力。李希贵校长则不同,他所倡导的标签全是正面标签,而且鼓励学生自己去积极地、全方位地看待身边的同学。来自同学们的正面标签,对贴标签者以及被贴标签者而言,都有独特的教育与鼓舞作用。 观点三:标注所有人的名字。凡公开展示的图片,要标注上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学生的名字,让每一个人都关注到他自己。 感言: 李希贵校长的心真细啊!这种细心是建立在对人性深切洞察的基础上的。无论是成年人还是成长中的学生,“我”永远都是世界的中心!看照片合影时,大家第一眼一定是先要急切去找照片中的自己,一定是很仔细、很兴奋地看自己照得怎么样,一定也很期盼熟悉的和陌生的他人与自己分享:“这个是我!”反思一下我们平时的管理吧:太多的时候,我们只有图片而不注明图片上的人物姓谁名谁;甚至在表彰会上,为了所谓省时间,我们很多时候只是读一下某些获奖同学的名字,根本不给他们登台领奖的瞬间机会,而是让他们在会后各领各的奖状;即使是上台领奖的学生,为了减少辨认奖状的时间,我们很多时候也是让他们每人先随便拿一张别人的奖状合影,会后再各自交换。——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恰恰把教育学生最有力的永恒瞬间给丢弃了、淡化了。 “让每一个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得到“每一个人”的关注,集体教育的强大力量就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作用。 《学生第一》这本书启发我们:原来校园生活还可以是这个样子的!原来学校教育还可以是这个样子的!原来学生成长还可以是这个样子的! 2014.10.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