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画家庞熏琹:艺术是艺术家的自我表现,是人类发泄情感的工具

 头条艺术 2019-11-14

庞熏琹作画 1983

庞熏琹(1906—1985),笔名鼓轩,江苏常熟人。我国著名画家,工艺美术家,工艺美术教育家。曾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1932年,与倪贻德等人创建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第一个自觉吸收借鉴西方现代派美术成果的、有宣言的、有纲领的学术性社团——“决澜社”,蜚声艺林。

庞薰琹《瓶菊》,布面油画,50×61cm,1974年作

庞薰琹出身于名门世家,祖上三代为官,从小酷爱画画,到其父亲这一辈家道中落,母亲希望他学医,以后可以靠给人看病谋生。15岁考入震旦学院,计划学医,却像鲁迅一样最终放弃,在上海震旦毕业时,庞薰琹面临:学医还是学美术?法国神父听后蔑视地吼道:“中国人是成不了大艺术家的。”

庞薰琹《赶集归来》,纸本彩墨,35×47cm

面对这样的侮辱,庞薰琹气愤却又礼貌地回答道:“先生,你等着瞧吧!”处于列强入侵、国内战乱时代背景下的庞薰琹第一次感受到祖国被鄙夷的刺痛感,他深知像神父那样看不起中国人的不是少数。他愤然离校,并下定决心学习美术,而这也是改变其一生命运的决定。

庞薰琹 《轻歌曼舞》,纸本设色,45.5×31cm

1925年弃医远涉重洋到法国巴黎,入叙利思绘画研究所(又译作朱丽安学院)学习两年后,他接受 常玉 等朋友的劝告不入当时被中国画家所向往的国立巴黎美术学校,而改入艺术气氛活跃的大茅屋画院研习绘画,并结交很多艺友。

庞薰琹 《静物》,布面油画,50×40cm,1972年作

面对当时流派纷呈的巴黎画坛,他反对刻板机械地模仿的“自然主义”和所谓“写实派”的绘画,也反对画油画的人去死仿塞尚、仿雷诺瓦、仿毕卡索。他认为,“艺术就是艺术家的自我表现,是人类发泄情感的工具‘主张’艺术家利用各自的技巧,自由地、自然地表现出各自的自我”。

庞薰琹《仕女图》,绢本设色,43×35cm

1932年9月在上海举办的第一次个人画展,着实让人们大开了眼界。人们在惊异兴奋中发现:“他的作风,并没有一定的倾向,却显出各式各样的面目,从平涂的到线条的,从写实的到装饰的,从变形到抽象的形……许多现在巴黎流行的画派,他似乎都在作新奇的尝试。”尤其是他的"纯粹素描",与作为油画底稿的素描所不同,有些中国的淡墨画的意味,其价值不在于描写的是什么,而在于线条的纯美和形体的创造。

庞薰琹 《舞女》,纸本设色,32×27cm

庞薰琹具有现代艺术精神的丰富多彩的艺术在当时的报刊包括英、法文报都作了热情地报导。他的艺术和艺术思想在30年代的中国西画界是极具鲜明个性和前卫特色的。他的出现被时人称为“是中国留法美术家中的一个奇迹”。

庞薰琹 《山间休憩》,绢本设色,52.2×41.5cm

庞薰琹的艺术以其新颖的形式赢得了一片喝彩,但在变换的形式中蕴含着他对人生、对命运、对时代的哲思,因表现了黑暗的社会中农村破产,民不聊生的惨景,而受到反动当局的威胁和恫吓,被迫出走。庞薰琹先生怀着美好的理想,从东方走向西方,又从西方回到东方,探索中国艺术的振兴之路,开启现代绘画和现代设计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新局面。

庞薰琹 《提篮少女》,绢本设色,36×25.5cm

庞薰琹先生立足于本民族传统,不断吸收、融化和创新,擅长油画、水彩画及白描,尤精图案、装饰艺术设计,是我国现代艺术的先驱者、现代工艺美术事业的拓荒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