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学主要八大流派之伤寒学派

 经方传承01 2019-11-14

在祖国医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逐步形成了八大主要流派,他们分别为伤寒学派、寒凉学派、易水学派、攻邪学派、补土学派、滋阴学派、温补学派、温病学派。

伤寒学派创立于汉末之际,由当时的长沙太守张仲景总结汉代之前的医学成就,把古代医学理论和临床医学实践结合起来 ,编撰成《伤寒杂病论》合16卷,由此奠定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基础。《伤寒杂病论》继承了《神农本草经》、《伊尹汤液经法》《黄帝内经》的精神,创立了六经辩证体系,总结伤寒、杂病的诊疗规律,运用望、闻、问、切做出精确的诊疗,将理法方药溶于一炉,用药剂型丰富,有汤剂、散剂、丸剂。《伤寒杂病论》与《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被奉为经典,后世将仲景先师尊为医圣,《伤寒杂病论》记载的处方被称为经方。但在东汉末年与仲师同时时代的华陀、董奉比仲师有名。

从晋唐至宋元明清及近代以来,国内外注释、研究《伤寒杂病论》者不计其数,出版的著作数以千计。宋代林亿等人将《伤寒杂病论》重新编定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但现在的中医药大学课程设置中,《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沦为选修课。

以下介绍伤寒学派

伤寒学派是以研究仲师《伤寒杂病论》为主的历代医家所形成的一大医学流派。他们对散落的《伤寒杂病论》进行收集整理,订正校勘,注解阐发,并用来指导医疗临床实践。

伤寒学派经历了孕育、成长兴旺的发展阶段。晋唐时期为收集、整理的孕育阶段。由于仲师所处的年代兵荒马乱,原书刻在竹简上,成书不久,还没来得及广泛流传就已开始脱简散落。晋代王叔和是最早收集整理《伤寒杂病论》的医家。

宋金时期为校正定型、展开研究的阶段。北宋校正医书局林亿等人重新编定《伤寒杂病论》并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宋本。从宋代开始研究《伤寒论》蔚然成风,著名医家有庞安时、韩祗和、朱肱、许叔微、郭壅、成无己、王好古等人,成果丰硕,主要有《伤寒总病》《伤寒微旨论》《伤寒百证歌》《伤寒九十论》《注解伤寒论》。成无己撰成《注解伤寒论》成为全面注解《伤寒论》的第一人。明清时期为流派纷起,研究日深的阶段。有重要影响的流派有:以方有执为代表的错简派;以张志聪、陈修园为代表的维护旧论派;以柯韵伯、徐大椿为代表的以方类证派、以尤在泾为代表的按法类证派、以钱潢为代表的按因类证派、以沈金鳌为代表的按证类证派。除此之外,明清时期伤寒学派著名的医家还有喻昌、张璐、程应旄、周扬俊、黄元御等人。

下一篇讲以金元四大家刘完素为代表的寒凉学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