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汉学周易:赵向阳说易经本体之理!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19-11-14
《易》之“经”,四千九百余字;《易》之“传”,近两万字;两者相合共二万四千二百零七字。
    起初包牺氏示象,继而文王演辞,最后孔子说理,锤炼磨砺数千年,于是象、数、理融汇贯通,一体三元,不可偏颇。但关于《易经》的第一个争端,偏偏就发生在各持一端之言上,进而分出象数派和义理派来,以后又各自发展,史称两派六宗. 汉魏王弼率先扫象,提出:
    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犹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也。然则言者,象之蹄也;象者,意之筌也。是故,存言者,非得象者也;存象者,非得意者也。《周易略例·明象》
    他认为“意”才是最终目标,象与言只是所凭借的过程。象必须随用随忘,随取随遣,常保无执无累的心,抛除“言”、“象”的粘滞与牵绊,才能达到意的领悟,这便是所谓的“忘”。
    宋代大儒朱熹(1130-1200年)却主张不可偏废象数,不象同代程颐那样,一口咬定说,《易经》是一本纯粹谈“理”的书,卦、爻辞中明确表达了“理”。他对王弼的高论感到困惑,“圣人要说理,何不就理上剖判说?何故恁地回互假托,教人不可晓?又何不别作一书,何故要假卜筮来说?又何故说许多吉凶悔吝?”(《朱子语类·卷六十六》)
    朱熹的观点是很明确的,偏重于理,但不丢弃象数,认为《易经》有两套语言:筮法语言和哲学语言。其所提出的范畴、命题亦是如此。
    其实道理并不复杂,象数有形可见,是为形而下;义理隐含在象数之中,是为形而上。但是形而上的义理,必须借助形而下的象数才能表现出来。犹如战场上,子弹击毙敌人,必须借助武器,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就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有一个例子,似乎能说明这一点,我们都吃过洋葱,洋葱一层皮接一层皮紧紧裹着,你说哪些是它的内容?哪些又是它的形式?在家庭主妇的刀下,形式和内容也没有分开,甚至一锅煮了。的确,形式和内容有时根本就是一回事!
    我们注意观察电视节目,如儿童类,你能不重视形式吗?形式的突破,往往为内容的充分表达,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很多优秀节目,都是在形式上找到了突破口!当然一些歌星们刻意追求形式,又近乎滥觞。
    易学权威金景芳教授认为:“易兼象数义理,象寓于卦而数生于蓍,象为易之体,数为易之用。象有奇偶,数分天地,是象中有数,数中有象,象可生数,数还成象,交参互入,如环无端。象数为显者,义理为隐者。数(筮)、象卦为易的形式,义理(思想)为易的内容。易的本质特点,就是用象数表达义理。”这番话应属公论!下面我们论述《易经》的本体之理与载体之理。
   《易经》本体之理,可分为三个系统:
    其一为卦意系统(指卦名、卦辞、爻辞显示的理)。
    其二为结构系统(指卦序、层次、变化、整体、局部显示的理)。
    其三为解经系统(指十翼对经的阐述之理)。
    (1)卦意系统  《易经》中共有卦辞、爻辞450条,分为四类:
    记事97条;
    取象188条;
    说事141条;
    断占377条;
    前三类都是为了断占服务的,反映了古人力求在认识过程中,让主观性和客观性相统一。
    (2)结构系统  《易经》的结构非常奇特,首先是最基础的“—、“--”符号,它不代表任何具体的内容,却又偏偏可以代表任何具体的内容,这种空灵的无可无不可境界,正是古人所追求的。
    唐孔颖达认为万物由阴阳二气和合而成,其运动变化来源于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乾纯阳,坤纯阴,他从六十四卦结构上,发现了阴阳之理,认为《易》六十四卦,分上下两篇,体现阴阳之理,阳三阴四,位之正也。故上篇三十,所以象阳也;下篇三十四,所以法阴也。上篇之终为坎离二卦,代表日月阴阳,下篇之终,即济、未济、象征阴阳变化。下篇开始,咸、恒两卦,象征男女夫妇之道。另外从爻位的变化、卦象的形式,又显示出:
    1、矛盾运动观;
    2、变化发展观;
    3、循环反复观。
    从整体来看,又显示出:序列原理、分层原理、对称原理、对待原理、二元矩阵原理、网络原理、整体原理、渗透原理、全息原理等等。
    (3)解经系统  《易经》的“传”部分,又称“十翼”,它们是:《彖辞》上下、《象传》上下、《文言》上下、《系辞》上下、及《说卦》、《序卦》、《杂卦》,这是易学史上对《易经》所作的最早,而且是最有权威性的解释和阐述。
   《彖传》对六十四卦卦名、卦象、卦义、卦辞的解释;
   《象传》释上下两经卦之象,并专阐一套人法卦象之义,其中《小象》部分则释每卦六爻的爻象、爻辞;
   《文言》推衍乾、坤两卦的卦名、卦象、卦义、卦辞、爻辞的道理;
   《系辞》则论述卦之系以卦辞、爻之系以爻辞的总体思想内涵,及《易经》总体思想和用易之法,乃《易经》之通论;
   《说卦》则论述罗列了八卦基本卦象及推衍卦象;
   《序卦》论述了六十四卦所以如此排列的义理;
   《杂卦》以两两相对之卦分组,杂论各卦的卦象、卦义。
    以上诸篇通过各有侧重点的论说,对《易经》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造,从而构筑了一个崭新的思想体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