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世纪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多国政府相继制定了推进本国IT在教育中的应用计划。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信息产业取得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落后到赶超的历史性成就。而教育作为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我国积极将教育与信息化进行结合且取得了卓越成绩,并在2018年进入了教育信息化2.0阶段。 夯实基础—教育信息化1.0 数字化设备普及阶段(90年代)——电脑、数码相机、校园数字广播等电子产品、多媒体教室的普及时期 校园互联网普及阶段(90-00年代)——校办公室、教室、功能教室互通互联网 泛教育阶段(00年代)——通过有线无线网络及移动网络,老师、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教育学习和参与教育 教育物联网阶段(00-10年代)——如班班通一体机、一卡通、电子班牌、电子书包、VR实验室、创客空间、智慧教室等教育信息化工具的联网 质的飞跃—教育信息化2.0 01 教育信息化2.0是什么 02 教育信息化2.0的特征 1、教育信息化2.0将更以“体验”为依归 这里指 “人”的体验,以往的教育信息化建设重点在于先完善基础设备,更为注重物与事,但教育的基础和根本是“人”,教育信息化只有以人为本、从人出发才能真正发挥出效能。 2、教育信息化2.0将更以“数据”为基础 信息化产生了大量的教育教学数据,但这些数据如果不能加以整理、有效使用的话将变得毫无意义。教育信息化1.0更偏向以信息技术为基础,而教育信息化 2.0 将以数据技术为基础,将一切参与主体、教育元素、教育行为数据化。 3、教育信息化2.0将更以“开放”为策略 “开放”与“共享”是信息时代促进各项事业发展的有效策略,教育信息化 2.0 将在充分保障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充分开放各类数据,实现教育大数据的全社会的共同挖掘、共同获益。 4、教育信息化2.0将更以“智能”为目标 教育信息化1.0阶段注重“信息化”,而教育信息化2.0阶段则更注重“智能化”。破解当前各项教育难题的根本还是在于能不能将优质教育资源经济地、有针对性地投向学习者。建设更加智能、更加自动的教育信息化既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根本途径,也是教育信息化2.0的一大建设目标。 03 实现教育信息化2.0的必要性 未来可期 教育信息化2.0将带来这些变化 01 转变教育资源观 1.0阶段我们做到了知识资源数字化、平面资源立体化,但现在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基于互联网的大资源观,这个大资源观既包括知识也包括知识之间的关系,即知识图谱。这将在授学生以鱼的基础上再授学生以渔。 02 转变思维类型 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当代,我们的教育思维方式还停留在工业时代,这是当代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教育信息化2.0有利于我们将教育思维实现从工具型思维向人工智能思维的转变。 03 变革教育生态环境 云、网、端一体化的信息空间,改变了社会组织形态和人们的工作、认知思维方式,为教育提供了不同的生态环境。虚实融合的教育环境将实现信息共享、数据融合、业务协同、智能服务,推动教育服务业态转型升级,创造新的教学方式、教育模式和教育服务新业务,构建出个性化、灵活、开放、终身的新教育生态体系。 04 变革教与学的组织形式 教育信息化技术使学习者摆脱学校课堂的时间和地点束缚,学习内容来源和学习途径更加多元高效。教学从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主教学结构;从封闭式和“垄断式”的信息传输转向开放式和跨时空式的自主与探究,从而最终形成一种更有开放性、动态性和弹性的教学组织形式。 05 变革教育治理方式 教育信息化使教育治理主体从单一管理走向多元共治、教育治理决策从经验主导走向数据驱动、教育治理模式从静态治理走向动态治理、教育治理信息从有效信息稀缺走向有效信息复现、教育治理情境从固定简单情境走向自主适应复杂情境。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中国教育网络;电化教育研究:《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的中国战略》;慧道智慧教育;微言教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