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身法要领之七:上下相随

 青青CCB 2019-11-15

“上下相随”的概念就是节节贯串,强调在动作中要上下呼应、左右顾盼、前后照应,突出手、眼、身、步的整体协调运动,一处动处处都动,一处静处处都静。

杨澄甫在《太极拳说十要》提到:“上下相随者,即太极拳论所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也。手动,腰动,足动,眼神亦随之动。如是方可谓之上下相随。有一不动,即散乱矣。”

杨氏太极拳第五代嫡传赵幼斌老师在《杨氏太极拳真传》里提到:

01

贯串与整体的关系

如“十要”所讲“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需完整一气”。比如后坐向前按推,习练者容易机械地一节一节向前伸展,这反而失之贯串,失之劲整。应在脚未发力之前,掌上有着力点已暗入对方之骨,一经身形动展,对方已被发出。

02

势与劲的关系

仍举上例,由后坐向前弓步,后腿膝关节部应主动向后绷起而产生向前之蹬力,称之为“蹬之于足,行之于腿,纵之于膝”。若无此动作,腿部就无力,只是形似地向前位移;同理,前进之中,若肘关节不同时沉展,腰部不同时后顶,仍然达不到姿势与劲力的统一贯串,放人不远不脆,这叫虚架子。

03

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行拳架中一处动,周身骨节处处俱动,特别应注意脚部与手部。比如手掌,前推时手心要微开,五指要微扬,掌骨要微张,如呼出之状,使气贯五指,劲满掌缘;反之,虚守时则掌心微吸、手掌微合。无论是开是合,均以自然为度。脚下也如此,弓步时后腿脚掌与脚跟要互碾,虚步时前脚跟或脚掌总要落实入地三分。如此脚手配合,才能较好地达到上下相随、劲势匹配、通身贯串的协调一体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