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至节气的由来和夏至养生“三字经”

 一起成长一起学 2019-11-15

夏至节气的由来

公元前七世纪,前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跟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会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快要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半球的白昼这时会达到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会逐渐南移,而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民间有流传“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而这个时候南半球正值隆冬。

  我国古时候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糜与鹿隶属同科,但古人认为,这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我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3“时”,一般头时3天,中时5天,末时7天。这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一般年份,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淮地区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要求。《荆楚岁时记》中记有:“六月必有三时雨,田家以为甘泽,邑里相贺。”可见在1000多年前人们已对此降雨特点有明确的认识。

夏至养生“三字经”


     夏季阳气盛于外,从夏至开始,阳极阴生,阴气居于内,所以,在夏至后,饮食要以清泄暑热、增进食欲为目的,因此要多吃苦味食物,宜清补。《吕氏春秋·尽数篇》指出:“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唐朝的孙思邈提倡人们“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又说:“善养生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在强调饮食清补的同时,勿过咸、过甜,宜多吃具有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食物。

   绿叶菜和瓜果类等水分多的蔬菜水果都是不错的选择,如白菜、苦瓜、丝瓜、黄瓜等,都是很好的健胃食物。而面条,也是夏至后被推荐的美食之一。在中国北方流行一句谚语:“冬至饺子夏至面”,尤其是凉面,既能降火开胃,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健康。

在这里,还要向大家隆重推荐一种食材——生姜。有俗话说:“饭不香,吃生姜”、“冬吃萝卜,夏吃姜”、“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都是对生姜所具有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作用所做的精辟的概括。夏季暑热,多数人食欲不振,而生姜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对于防暑度夏有一定益处。另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的说法。夏季万物生长,阳极阴生,心旺肾衰,因此,适量进补对男子性功能的保护和提升还是很有好处的。

夏至后,气温逐渐升高,人体出汗量也会随之增加,因此人体需水量大。对此,还可以在饮食上加以调节,如喝些绿豆汤、淡盐水等。需注意的是,绿豆汤不要多喝,更不能当水喝。属于寒凉体质和体质虚弱之人也不适宜饮用绿豆汤。

        以上讲的是从饮食上注意养生保健,而在精神上也要注意调养。《周易》理论认为:夏属火,对应五脏之心。因此,夏至后重在养心。夏日炎炎,往往让人心烦意乱,而烦则更热,可影响人体的功能活动,从而产生许多精神方面的不良影响。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因此,要善于调节,多静坐,排除心中杂念。

   专家表示:'念好'均、碱、水'这三字诀,夏季养生就好办了!

  均:营养摄入要均衡

  夏天炎热,人体出汗多,水分和矿物质流失大,同时人体活动增加,对能量的需求也较冬天为多,因此应注意膳食营养摄入的两个均衡:

  一是各种营养成分的均衡。对大多数人而言,只要不偏食、不挑食,注意好饮食中荤素、粗精的搭配,一般就能避免营养失衡。

  二是进、出的均衡。夏季人体活动多,生理机能旺盛,消耗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也相应增多,这就需要进行针对性的饮食和营养添加剂补充。

  碱:多进食碱性食物

  人体正常状态下,机体PH值应维持在7.3~7.4之间。若较长时间低于7.3,就会表现为机体不适、易疲倦、精神不振、体力不足、抵抗力下降等。这种状况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就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等严重疾患。所以,夏天特别需要注意多进食碱性食物,包括新鲜蔬菜鲜榨汁、大部分水果鲜榨汁,各种蔬菜和大部分水果。而可乐和各色汽水、酒类、牛奶和各种奶制食品、含糖分的甜品、点心、肥肉、红肉等,大多属于酸性食品,不宜过多食用。

  水:补水要及时正确

夏季,人体水分流失较大,因此必须及时补充水分。专家指出,符合卫生标准的矿泉水是夏季补水的理想来源。符合卫生标准的纯净水,特别渴的时候是不错的补水来源,但因为其中为人体所必需的矿物质被过滤掉了,没法补充流失的无机盐,暂时止渴可以,长期依赖不利于健康。此外,补水的量也要正确。基本标准是让自己不口渴、眼睑丰润有光泽。

文章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