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菩提树

 闻理书屋 2019-11-15

 ○菩提树(植物小品之七十二)

  我认识菩提树是从舒伯特的歌曲《菩提树》开始的:“门前有棵菩提树,生长在古井边。我做过无数美梦,在它的绿茵间。也曾在树干上刻下多少甜蜜诗句,无论快乐和痛苦,常在树下流连。”从那一时刻起,如诗的情怀、缠绵的往事,一起氤氲在菩提的华盖之下,消融在一片巨大的浓荫中。
  菩提树又称思维树、思惟树、毕钵罗树、印度菩提树,也译成觉树、道树,原产于印度,后随佛教一起传入我国。相传梁武帝天监元年(502 年),印度僧人智药禅师从西竺引种菩提树,手植于于广州光孝寺坛前,或云菩提是梵文觉得二字的音译。从此我国广东、云南均有菩提树生长。
  菩提树经冬不凋,巨大的树冠形成了天然的穹顶,树上伸下来的无数的气根,似乎接天通地,自有一种灵气。仰望顶上叶影,一派浓绿,郁郁葱葱。每当夏季六月,细小纤巧的花若隐若现地寄身于花托之中,挟着幽幽淡香,若有若无的自枝间坠下,很使人怜爱。只是开花的时间有限,短则两周,长则四周,有的地方的人们采下菩提树花用细线在花托处把花串起来,在阳光下曝晒数日,使之干透,放入密封罐内装好,便可以用于泡茶了。菩提花茶色金黄,明艳亮丽,袅袅地飘着诱人的轻烟,喝一口,细细品味。不涩不苦,微甘微甜;香味绕舌,似淡实浓,清新绝顶,此之谓“天伦茶”。
  菩提树叶心形,前端细长,幼叶起初呈淡淡的紫红色,再转变成黄绿、翠绿色,形态美观。奇特的是有的菩提树暮春时开始落叶,据《酉阳杂志》记载:“......至佛入灭日,变色凋落,过以还生,此日国王人民大作佛事,收叶而归,以为瑞也。”叶灵凤有一篇《菩提树,菩提纱》文字:“菩提树的叶子,有一特色。将它浸在水里若干时日后,漂去叶上的绿色成分,仅剩下纤细的筋络,宛如薄纱,俗称菩提纱。可以在上面写字,可以作画,又可以嵌作窗纱或灯纱,和尚往往制了送人,又可以卖钱。从前广州六榕寺里有好几棵菩提树,寺里的和尚就将这种洗干净了的菩提叶摆在花塔下卖给游人。香港的文具笺扇庄也有出售,这东西可以夹书,配了镜框,也可以挂在墙上。”
  据说,佛祖释迦牟尼在古印度的一棵毕钵罗树下结跏跌坐,集中思索世间诸苫及其解脱万法,发誓不成正觉,决不起来。经过七天七夜的静坐幂思,终于在腊月初八那天,天将破晓之时豁然大悟而成道。
  这一瞬间的开悟,给予世界历史以无法估量的的影响的佛教便确立了。自佛祖于毕钵罗树下成道,证得菩提后,毕钵罗树便被佛教徒们称作菩提树。被虔诚的佛教徒视为佛的象征,每见有菩提树,便要绕树敬礼,焚香散花,万分敬仰。菩提是梵文的音译,为“觉”、“智”、“道”等义,意为“豁然开悟”、“如日开朗的彻悟境界”,又指觉悟的智慧和觉悟的途径,修成菩提是佛教徒的最终理想,从此菩提树也变得至高无上了。
  同时菩提树也披上了奇异的色彩。据《天台山方外志》记载:“相传谓西天焚僧游化于此,人得饭之,乃遗报此菩提树种。树如柿,花亦大同。未结蕊乃别抽一叶,长指半许,阔两指,色白而光润,乃结蕊于叶下,日则覆子以蔽秽,夜则捧子以承露。秋社后取子为珠,十百中必有一二如罗汉者谓佛头,他处所生则无之。今以此 珠令人念佛,佛称为觉,所念既觉,念者亦觉不二。觉即大菩提树,称菩提宜矣。”唐代诗人皮日休有《寄题天台国清寺齐梁体》诗赞之:“十里松门国清路,饭猿台上菩提树。怪来烟雨落晴天,元是海风吹瀑布。”
  菩提树成了大彻大悟的象征,也和中国禅宗的创立有一段不同寻常的姻缘。中国禅宗初祖菩提达摩,五传之弘忍,忍传慧能,世称禅宗六祖。实际上,慧能以前的都属禅学,开创禅宗的是慧能。慧能以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而得弘忍衣钵真传。我参不透其中的神隧,“空”是这个世间里的根本,它像春季里的霏霏细雨,绵绵实实、层层叠叠,并非彻底的“无”,却网住了天地间的一切。
  无论眼中有树,还是心中有树;也无论是树上的花,还是落下的花,都只是一片浮尘光影而已,根本无法把捉,根本是无根可依的,要得是清清楚楚的,灵灵明明的内心。你看树吗?枝条四布,密叶遮天,菩提树上跳动着点点阳光,如隐隐闪耀着的自在光华,树影中一地的清凉和明澈,在慈悲中浸满了智慧。你看花吗?在你刻意想捕捉它的姿态时,花就熄灭了,如同没有盛开过一般,直如春梦去无痕。风摇其叶,若雨骤至,那些翠绿的叶子夹着满树的潇潇,想必是那红尘陌上,传来归客的足音,在远离世俗的喧嚣后,才有起这份宁谧平和。落花无声,一地芬芳,原来凋零的爱,也是如此清澈,生命虽渐行渐远,却一路释放着轻盈和安宁。
  当仲夏的风编织着菩提的树影、花香,把我的心慢慢溶解,从梦的深处流淌出一泓碧莹的清泉,静静地洗涤心灵的尘垢,心底的菩提树便绿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