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在适不适合买房?有个哥们老瞎说

 不求甚解2017 2019-11-15

/旅行者

一问现在适不适合买房?

“不要买,近三年的房子都要看着点买,冲着热门瞎买了就是蠢货!”

你看这哥们,老瞎说。

哥们不常露脸,搞房地产这么些年,感觉是被房地产的加班文化摧残得老实了,以前偶尔还写写文章,打打副业的小算盘,这几年出国旅游还得带着电脑,周末吃饭还得绷着根弦,收入按GDP的增幅艰难地爬升,这工作的压力倒是几何平方式地增加。

这两年房地产行业被国家政策限制得严格,整体行业黯淡不少,某些媒体软文鼓吹着大家要大力买房,他倒颇有微词,时不时在朋友圈发表一下观点看法。

看别人说开发商A的房子质量好的,升值快,比B、C、D那些个“鲁莽”的开发商好多了,你看大家都比较认可,楼盘多热门啊!

这时候这哥们就要出来说话了。

“都是快消品房子,割刚需韭菜套路都一个样,不要幻想太多,理性即可。”

又有些人说:“我自己买了A的房子。不能说非常好,但是没有明显的毛病。优秀的小细节很多,很温馨。”

这哥们又要出来了,一脸恨铁不成钢,生怕大家都被洗脑踩了坑似的,啥都要插一脚。

“建筑技术更新和应用在一线房企都通用,总包单位都一样套路建房,一线房企实际上房子质量没什么差别,真要关注质量,那就多看看哪家裤子没穿好却跑得最快,主要是别自己给自己洗脑洗过头了。”

你看这说的是什么话。

后来发现,那个说A开发商房子好的,是个A房企业主,但另一方面,他更是A楼盘的营销人员,下半年再不做些工作卖多点房子,就得被“A公司架构优化调整”给优化掉了。

说回这哥们,对于开发商花式营销,竟能保持着钢铁直男般的理性,怕是这几年在房地产行业加班过头,看破楼市红尘?或者怕是把他对房地产的唯一的爱都榨干了?

后来他解释说,这倒不是原因,确实是看在眼里,这两年的房地产行业浮躁、激进,和以前真的不一样了,没有基础就要强上、300亿不足却要硬上1000亿的风气泛滥,急功近利的开发商比比皆是,特别是近三年。

为啥是近三年?

“因为前些年热钱消耗地差不多了,GDP速度降下来了,池子里的水少了,再不靠这几年囤点水建立自己的规模护城墙,再过几年就怕会被行业“优化”掉。”

后来想想,哥们这话倒有几分道理,就这三年,M2增量综合增速减缓明显,尽管央行呼喊已经连续第四年保持货币稳健宽松政策,降息降准也时不时推出,却总感觉市场上的钱不多,房地产不让喝水,实体经济倒也一直在喊渴,而且市场上钱的成本倒是一直在涨,8%涨到12%,12%涨到15%,现在已经到了“18%没加通道费已经很便宜”这种程度了。

近三年,喊出三年内冲1000亿销售额的房地产开发商不下10个。三年后,这些开发商上市公司报表多数看似实现了当初的口号,唯一漏洞出现在利润增幅实在修饰不了,难看到不行。炒股的倒是还能依靠表面数据肆无忌惮地开心一下,然而买房的刚需改善上班族倒是该害怕起来了。

为什么呢?

经济学有个非成文性结论:企业在初级阶段,影响利润最大的要素是规模,扩张规模建立规模边际收益和护城墙;中级阶段最大要素则是融资成本,低杠杆的钱省下的成本全部都是利润。高级阶段最大要素则是技术创新,横向碰壁就往纵向突破嘛。

按咱们国内每年15万亿的年商品房销售规模、3万家规模开发商计算,房地产行业市场集中度远没到需要开始技术创新来增收的时候。

这意味着,规模是一切。

然而品质、规模和利润是天生的魔鬼天使配,彼此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

追求利润和规模,品质必然无法保住;要保住品质和规模,利润必然下降;要追求品质和利润,规模必定需要被框定在一切可控的范围内缓慢成熟后才能增长。

事实上,当前的房地产商,多数选择了第一项。

由此,要实现300-1000亿的跳跃,这强求的规模和利润从何而来?

当然是更低的建房成本、更极端的建房速度、更高的杠杆负债、更高的资金使用效率、更短的资金周转时间。

“更多的夜间施工,更多的扰民、更辛苦的农民工!”

哥们又发话了,一脸不屑。

“圈子有句闲话:最近几年,圈子里的各位多少有些不太平,大家建房子也都来不及太认真,各自买房的时候多一双眼,收房时候多个心眼。”

你看这哥们,漫不经心,还在瞎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