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学习一个《查理芒格的100个思维模型》之升维思维模型

 查理芒格我偶像 2019-11-15

查理芒格认为,每个学科都是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去切入了解这个世界,都是一个摸象的瞎子。要对世界有真实的了解,就必须掌握多个学科的核心思维方式。

当然,查理芒格本身是个天才,他能够超快速的学习,从而掌握多个学科的内容,至于我们普通人,则没有这样的精力和智力了。但是,这并不改变查理芒格的多元思维方法的本质,其本质依然是,一个人需要有大量的不同思维模型,才能发展出超常的思维能力。我的能力远不及查理芒格,我也无法像他那样精通各个学科,但我依然可以学习他的思维发展路径——通过大量思维模型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先听音乐,再看文章吧

为什么很多问题无解?因为答案根本就不在系统内。“单维思考者”永远看不懂整体的“系统思维”,看懂系统,才能破局。

26

升维思维模型

升维思考,降维打击

一、认识升维思维模型

1.升维思维模型

升维思维是指跳出眼前问题的限制与常规解法,变换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之道的思维方式。

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虽然我们身边处处都是系统,但是却很少有人能跳出来看到。

当你跳出之后,你才会发现,复杂的世界变得非常的清晰简单,无解的问题开始浮现答案,浮躁的做事方式变得从容。

你也会理解到,高手并不是能力比你强、智商比你高、定力比你好,只是因为他们思考比你深、见识比你广、他们看到了更大的系统。

这样说还是有些抽象,如果换个更易懂的解释就是:

缺乏升维思考力的人,他的行为会与蚂蚁非常相像。如果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蚂蚁的行动一直都被束缚在“只有前后和左右”的二维世界里。因此,如果它看到周围有一圈墙壁,它就会不断重复在墙壁里打转儿的动作。

而那些拥有升维思考力的人,则更像是蝈蝈。因为蝈蝈能在必要的时候做出“跳跃”这个动作,因此能够纵身一跳,跳出这个只有“前后左右”的二维世界,往来于存在着“上下”的三维世界与二维世界之间。

其实,升维思考这个能力与“跳跃”这个动作非常相似,它会带我们走出原本狭小的空间,帮我们彻底的解决问题。


2.案例

《神雕侠侣》里的郭靖原型叫吕文焕,是当时负责镇守湖北一线的重要将领。

在四川合州钓鱼山,蒙哥大汗被击毙。

这时,属于忽必烈的机会来了。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刚去世的蒙哥大汗的弟弟,他的父亲是《射雕英雄传》里著名的拖雷安达。

蒙哥大汗突然战死前线,让忽必烈很被动,因为蒙古没有严格的继承制度,通过推举的方式来继承大汗位置。他还没来得及赶回蒙古本部,弟弟阿里不哥,已被推举为新一任大汗了。

当时忽必烈面临的问题相当棘手:兄弟相残,堂兄弟已经四分五裂,扩张又走到了极限,马上就要走下坡路。要做大汗,得先解决这些解决。

这时,忽必烈是怎么做的呢?

忽必烈的「升维思考」应用

历史证明,忽必烈不仅把问题都解决了,还发明了一套全新东西,创造了人类历史的奇迹。

1、修建两都城,用概念整合了中原与南宋

得知弟弟阿里不哥继承大汗之后,忽必烈转身去了金莲川,在这里修了个都城,就是后来的元上都。

随后他回金国中都,找刘秉忠和郭守敬按照周易修建了一座四方城,也就是后来的元大都。(又叫汗八里,蒙古语意思:大汗之城)

四年后,两座都城初见成型,忽必烈对外称帝,国号大元。

其实忽必烈一直在高举一个核心概念:我是谁。

有了这两座城,忽必烈在蒙古族和汉人之间编制了一个共同的认知领袖:他既是草原大汗,也是汉人皇帝。

忽必烈此举,不仅化解了草原蒙古族的戒备,更化解了汉族人的敌意。原先吕文焕抗元最激烈,最后放弃抵抗降元了。南宋到最后几乎兵不血刃,就把政权移交给了蒙古。自此元朝正式统一了大中华地区。

这是忽必烈的智慧:站在更高维度上思考问题,提出一个比原来理解方式更大的概念,问题不攻自破。

所谓升维思考,目的是为了整合资源,把互相看不对眼的各个元素,抽调出里面最本质的东西来,取其长出,整合在一起,变成一个全新的东西。

2、整合大中华区和蒙古王公

忽必烈在金莲川和大都中间修了一个忽必烈王道,开工厂做东西,瓷器,葡萄酒,香料,然后每年让蒙古王公过来取。

到后来,昔日的丝绸之路带和海上丝绸之路,也意外地被忽必烈给盘活了。

这个系统后来越做越大,各地的商人(最著名的两个:艾哈迈德(阿合马)和蒲寿庚)都被卷入了这个系统,甚至包括著名的威尼斯人马可波罗,都不远万里来中国做生意。

3、通过兄弟旭烈兀的伊尔汗国,把四大汗国整合一个全新的商贸系统

忽必烈每年给蒙古王公发白银,通过伊尔汗国来的色目人商人,商贸系统被彻底激活,白银资本全球流通。

忽必烈从宣布改元到去世,一共在位23年,就在这23年里,他不仅夺回了大汗的位置,建立了大元,还重新盘活了整个蒙古帝国的内部系统,把一个已经四分五裂的国家,重新盘活成了一个辉煌的商业贸易系统。

4、蒙古自由主义

关于忽必烈的时代,史学家有一个称呼,叫做蒙古自由主义。

由于税收主要依靠工商税,农业税被极大降低;由于蒙古帝国疆域辽阔,所以汉人百姓不需要服兵役。

如诗人李开先所说:“元不戍边,赋税轻而衣食足,衣食足而歌咏作”《西野春游词序》。

连朱元璋都说:「元自世祖,混一天下,宽恤爱人,亦可谓有仁心矣,但其子孙能持仁厚之心,守而不替,社稷之福也,元主中国,殆将百年,其初君臣朴厚,政事简略,与民休息,时号小康。」

二、升维思维的应用

那如果一个人缺乏升维思考,他在行为上会有哪些具体表现呢?

表现1:只关注具体行为的改变

缺乏升维思考力的人,他的关注点永远都集中在具体行为的改变上。

对于迟到、拖延、无法吃早餐、无法早起、无法早睡、无法坚持运动等问题,他思考的永远都是如何去打卡,如何在行动上做到自律和坚持,却不曾想过自己为什么总是迟到、或者为什么总是拖延。

因此,对部分人而言,督促并要求自己做出具体行为的改变,的确能帮助养成相应习惯。但是,如果缺乏了升维思考,就等于彻底忽略了行为改变背后的根本性动力。没有了根本性动力,有些人还能坚持下去,但对另一部分人而言,这种坚持则很痛苦,是对自身毅力的巨大挑战。

所以,半途而废、无功而返就是非常司空见惯了。

表现2:视角过窄、格局过低

因为只能看到“前后”和“左右”,蚂蚁就只能注意到离自己并不远的蝈蝈、蟋蟀和蝴蝶,但却无法发现比自己高大很多倍的大象其实正在接近。所以当大象向着它走来时,蚂蚁自然无从躲避。但如果蚂蚁拥有了更高维度的视角,就能够发现大象的存在,自然也就拥有了迅速逃离那片危险区域的机会,从而获得生机。

人们之所以短视,是个人眼界和知识构架不足,找不到出路。比如我们治理公路拥堵,拓宽道路?提高红绿灯效率?提高车速?建更多更好公路?这些都是在公路自身维度的思考,升一个维度如何思考?那就从平面的路面转向立体高架桥,地下通道啊!这一上一下,打破了平面空间,在三维领域找到了出路。思维也是如此,我们把每个学科,每种知识当作一维,本身维度解决不了问题,那就跨一个维度思考,或许柳暗花明了呢。

既然升维思考如此重要,那我们又该如何训练这种能力呢?

站在更高层级上去思考

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如果你认为生活本身非常有趣,那你会在周日下午去做什么?相反,如果你认为生活很无聊,那你又会在周日下午去做什么?

我相信,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一定非常不同。

为什么?

因为,真正能决定我们行为的,并不是“行为”本身,而是那些比“行为”更高一层的东西。

(“逻辑层次”理论图)
这幅图是由NLP(神经语言程序)大师罗伯特·迪尔茨提出的名为“逻辑层次”的理论。
从这幅图中,我们可以看到:
愿景层是最高层,它是超越身份的,是关于我们想要实现怎样的人生,或者说是关于我们的人生使命的(Calling)。
身份层是关于“我是谁”的。
价值观层是关于“什么是重要的?以及为什么?”的。
能力层是关于我的能力的,包括状态、策略和处世模式。
行为层则是关于我做什么或者我已经做了什么的,具体的行动步骤和行为。
而最低一层的环境层则是指我所处的环境究竟是怎么样的。
根据罗伯特·迪尔茨的这套“逻辑层次”理论,当我们想要去改变较低层次时,通过改变更高一层往往更加有效。同时,当我们在思考低层次的习惯时,我们也不该忘了还得去更高层级看看导致低层次习惯发生的根本原因。

因为,高的层次总是在不可避免的驱动着低的层次。所以,当一个变化在高的层次发生(比如“你认为生活本身很有趣”),它往往就会影响到低层次的行为变化(比如:你会把一下午的时光用在一个爱好上)。

相反,如果我们只在低层次上做出改变,而高层次的意识却没有发生变化的话,低层次上的改变常常是难以持久的。
举例来说,如果我们质疑自己到底是不是一个好父母或好子女,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首先,这是一个“身份”层次的问题。
因此我们可以试着站到更高一层的“愿景”层去看看。在我们的愿景中,好父母/好子女究竟是怎样的?“好父母/好子女”究竟是怎样一种具体的形象?然后我们可以试着将它具象的描画出来,这样我们就能轻易的回答出存在于“身份”层面的问题了。
如果在我们的“愿景”层面,“好父母/好子女”的形象是这样的:每周给父母打3次电话、给父母过生日、带父母出去吃大餐……
反观自身,我们就会发现:自己哪里做得很好,而哪里又做的不够。于是就会根据我们的愿景去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实现想要成为一个“好女儿/好儿子”的身份。
如果在我们的“愿景”层面,“好女儿/好儿子”的形象是这样的:不让父母生气,有矛盾时通过柔和的方式解决,而不是硬碰硬。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与情绪健康,遇到问题时及时解决。
那么,我们的行动自然又会有所不同。
事实上,逻辑层次这套升维思考的方法不仅能够用在个人上,还能运用在企业上。
以微软和苹果公司为例,上世纪70年代,那时的家用电脑是没有市场的,当时世界上第二大电脑公司美国数字设备公司的CEO肯·奥尔森公开说,有什么理由需要每个人家里都有一台电脑?但正是在那样的环境下,盖茨建立了微软,乔布斯建立了苹果公司。他们没有局限在现有的环境,没有局限在眼前的问题。相反,他们相信,可以制造出满足用户未来需求的产品。正是这样一种愿景,让微软和苹果诞生了,并走向了成功的未来。
在大家都以现有“环境”来进行决策的时候,盖茨和乔布斯没有停留在这一层次,相反,他们跳到了更高的“愿景”层,并通过对“愿景”的展望,找到了微软和苹果的未来之路。
看到这里,相信你一定已经理解了我在之前所说的那段话:如果缺乏了升维思考,则等于彻底忽略了行为改变背后的根本性动力。没有了根本性动力,有些人还能坚持下去,但对另一部分人而言,这种坚持则很痛苦,是对自身毅力的巨大挑战。
而这也就是为什么“打卡”这个方法虽然盛行,但很多人依然会在中途放弃,或是在打卡结束后就立刻被打回原形的根本原因。
因为,真正能够决定我们行为的,并不是“行为”本身,而是那些比“行为”更高一层的东西。

跳到更高一维去思考
让我们先来思考一个问题:如何用6根火柴棒拼出4个正三角形?
如果局限在平面思考,那这道题就是无解的。而如果我们能将思考从平面扩展到“立体”,答案就呼之欲出了。即用6根火柴棒拼出一个三角锥,也就是4个正三角形。
同理,对于某些问题,如果我们的思维还停留在平面,即二维,我们就无法找到问题的解。相反,如果通过升维,从二维升到三维,我们就能轻易找到解决问题的入口。
如果说,一个点代表的是零维,一根线代表的是一维,一个面代表的是二维,一个体代表的是三维。那么,“跳到更高维度去思考”的意思就是从零维跳到一维,从一维跳到二维、甚至三维。
那我们具体该怎么做呢?
以下是两种非常具体的方法,相信你看了就能学会。
点线面体思考法
如果眼前问题是一个处于“点”上的问题,那我们就可以试着跳到“线”、“面”,甚至“体”上去看。这就是“点线面体”的升维思考方式。
阿里巴巴的曾鸣老师曾经分享过阿里是如何运用“点、线、面、体”去构建战略的。
他说:对于阿里来说,“面”就是平台。因此,“面”的工作就是帮助平台上的玩家广泛联接,享受网络效应的好处。淘宝就是典型的“面”。
“线”就是平台上的众多商家。
“线”的兴旺取决于产品本身的竞争力,就是性价比,同样也取决于生产效率和营销能力。大部分“线”的核心工作是梳理和优化流程,包括生产和营销合作。
而“点”则是每一位服务参与者。
“面”的崛起,必然会催生新的“点”的产生,比如滴滴的司机、美团的外卖配送员、知乎的知识类大V、喜马拉雅的广播播主。
最后一个是“体”,“体”是由“面”扩张融合而生的。
“面”是“体”最根本的组成要素,在“面”的扩张过程中,如果有足够强大的基础,也许还会衍生出其他的“面”,进而形成一个日趋完善的“体”。
以淘宝为例。因为支付和信用是淘宝市场的根基,淘宝孵化了支付宝。但支付宝也逐步走出了淘宝,变成了一个独立第三方的支付平台,并逐渐演化成蚂蚁金服。蚂蚁金服发展出多种创新普惠的金融服务,形成了另外一张新的“面”。云计算也是如此,它的起步是支撑所有淘宝卖家的电商云,然后逐步衍生出其他的创新服务。
这些“面”互相交错融合,推动了中国经济升级换代,形成了一个基于互联网的新型经济体。
曾鸣老师说,如果现在有人找他讨论企业下一步发展的战略问题,他一定会反问一句:“点线面体,你的定位到底是什么?”
因为,必须要先搞清楚自己的愿景和能力,然后才能做出决定:你究竟是具体能力的提供者,还是产品和服务的整合者,抑或是市场/平台的建设者?这个问题一旦明确,后面的一系列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而我在用“点线面体”思考时则一般会是这样两种场景,第一个场景是用“点线面体”去思考该选什么样的工作;第二个场景是用“点线面体”去构建自己的知识/理论体系。

先来说说第一个运用的场景,即如何使用“点线面体”去做工作的选择?

“体”代表的是时代的大趋势。
千里马好吗?当然好,但我现在开汽车。
手写笔记好吗?当然好,但我现在都用印象笔记做复制黏贴,或者用讯飞做语音输入了。
这就是时代的大趋势,仿若车轮一般、滚滚向前。
那么,“面”是什么?“面”指的是行业的发展趋势。
就好比两个大学同学毕业时一个进入腾讯,一个进入报社。十年之后,两人完全不同。
为什么?因为“面”是完全不同的。
“面”代表了行业的趋势。这两个行业不同,一个是欣欣向荣的互联网行业,一个是不断没落的传统媒体行业。
即使自己的事业做得很好,但如果整个行业处于下沉趋势,那也会像是在泰坦尼克上坐着头等舱一样,没什么意义。
那“线”又是什么?“线”指的是小经济体的发展,也就是你所选择的公司的发展状况。
那什么是“点”?“点”就是自己,是指我们自己究竟是在一直成长?还是在止步不前?
所以,如果我们处在同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同一个行业中,又在同一个企业中,那么个人发展的好坏,关键就看这个“点”了;但如果我们所处的行业不好,所在企业有问题,即使“点”本身非常优秀,也有可能会遇到非常巨大的发展瓶颈。
所以,当我们遇到换工作这个问题时,如果只是考虑“点”,那就是这个工作的薪资如何?公司离家近不近?老板好不好?我个人能不能获得提升空间?但如果我们将思考的维度再提升一些,就会这样思考:这家企业的发展趋势如何?未来1-3年内会不会被并购?这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如何?是朝阳行业,还是夕阳产业?这个时代的发展趋势有哪些?哪些趋势是确定的?哪些趋势是很有可能会发生的?
这就是升维思考,跳出了原本存在于“点”的问题,来到了更高一维或多维去进行更全面的思考。


三、总结

如果你准备投资理财,不妨从更长的周期去考虑,这样才有可能获得稳定的复利效应;

如果你准备学习成长,不妨确立一个长远的目标,给自己一步一步脚踏实地践行的动力;

如果你在工作中遇到难题,不妨从更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来思考,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

当把思考架构于时间之上,我们的思维视角就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用升维思考来降维攻击才能完成人生破局。

从低层次的思维模式,逐层往上探究高层次的思维模式,这样一种升维的过程往往能够挖掘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而同时结合时间维度进行思考,则会让我们更清楚事情未来的演化方向,明晰自己的选择。

当我们处于一个更高的维度,也就拥有了『降维攻击』的能力,它让我们从眼下的困局中跳脱出来,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看待世界,原来的问题也就随之迎刃而解。

这就像在玩游戏,打不过敌人,打不过怪兽,你非常郁闷,该怎么办呢?

这时候你就需要去升级自己的装备,添加各种技能属性,这样才能提升你的战斗力,对比你装备差,战斗力比你低的对手进行降维攻击,从中获胜。

其实,提升了思维的层次,你就对现状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你拥有了更高的视野,看清了事实的真相,从而改变现状也就是成了水到渠成,顺势而为的事情。

人生就是一场长途跋涉的旅程,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片浓雾,不知所向。这时候,如果我们试着爬上一处高地,对照着手里的那张信念地图,往往就能辨别出旅程的方向,然后继续鼓起勇气,耐心地走下去。

如果你发现自己总是周而复始地遇到同样的问题,那就需要提升自己的思维层次,用『升维思考』来『降维攻击』,从而完成人生中的破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