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选刊三:谈谈读书、文学与写作

 wenxuefeng360 2019-11-15

有读者朋友问我:该读些什么书?让我推荐几本好书。我觉得书本身并无好坏吧,况且读书就是读书,当纯粹些。但是多读一读经典总是好的。真要我推荐当然是位居“读不下去榜单”首位的《红楼梦》。

能够静下心来读一本经典,渐渐通晓文字的艺术,理解作者表达的东西。其实,只要你坚持下去,并养成阅读的习惯是有乐趣的。并且,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不同阅历下再去反复读,又会有不同的见地和收获,这是一种读书的方法。分享一下我最近读的三本书:《苏轼词集》《唐宋八大家散文》《老舍短篇小说集》。

读书这个事,如果一定非要说有什么用,我认为是逐渐形成一种独立思考的意识与逻辑思维的能力。这种意识与能力,会形成一种文化底蕴与个人气质,也慢慢会积累与沉淀为一种智慧。

最终,能够帮助你解决人生根本问题的不是你的知识、技能与人脉,而是智慧。否则仅靠外在的东西,你将永远受制于人。我经常劝我的读者朋友们多读书,但总有人说读书无用。其实,不是读书无用,是你没用。你没用,你干什么都无用。

当然,读书绝不是读死书、死读书。读而不思或者倒背如流亦是无用的。读书不是工作也不是任务,是一种生活方式与习惯。

渐渐的你会忘了那些读过的书,慢慢形成自己的思想、情感与价值综合体系,并且最终学会用理智驾驭情感。而不读书的人,则很容易被情感左右。高兴与不高兴,是他们唯一的是非判断标准,这就叫做愚昧。

这几年,大概没有干什么出人头地的事,只有读书、写作、旅行。这份坚守的代价与心酸,也唯有我自知,当然,也可能有一二个知心好友明白。读书与写作究竟是为了什么?

我以为一是探索未知的世界与自己;二是觉悟。不过,修行在求,悟道在得。求之不得,即为痛苦之本。所以,我大概是不得涅磐的。当然,我也从未想过要去出家什么的。因为,尚未拿起什么,何谈放下?

也许,好人成佛必得经受九九八十一难的考验,而坏人则只需放下屠刀。我是一个夹在中间的人,只能苦练本领;有人天赋异禀,或者根本就是衔金而诞,而我只有一颗至诚之心。这颗心虽不见得多么坚挺,但也算是历尽了浮沉。到底,觉悟又为何?

觉者当是不自知的,若真知也就了无牵挂也不再是自己。我当是竭力如一个“醒者”的人,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的人。若这就是我属于的世界,我便欣然接受这个世界,也包括它的悲伤。亦如李叔同云:悲欣交集,方是人生。

随笔选刊三:谈谈读书、文学与写作

近来,有不少读者朋友关注与支持我的文字,我很欣慰。当然,也有质疑的、谩骂的。这也正常,我大多数文章都是分享我的洞见与观点,无关是非道德,但不代表我没有原则与立场。只是有些话不能说的太直白,能呈现出来的大都是经过N次删改。

我也尽可能讲的接地气一些,只希望大家能够读得懂,因为,这年头肯读杂文的人已不多了。言总,谢谢你们!

我一直觉得人早晚会死,但要死得其所,这件事挺难。我想至少,比如,可以在死的时候,挑一把快刀吧!直到前两天读了一篇文章,据说谭嗣同行刑之时,用的是一把钝刀。脑袋被割了三十几刀才砍下来。看来,这些许愿望怕也是难以实现的了吧?!

友四老师不忿网络喷子,总替我回复恶意评论。我是早已见怪不怪的了。文学并不是一种知识,而是一种能力,尤其考验读者的理解能力。不过,大概这年头是没几人懂文学的了。

比如那些喷二月河的我也是醉了,用一个政治家的标准去评价一个小说家,我笑了……但是为啥那么多烂片、烂演员却有人买账呢?没代表作、没演技也照样红得发紫。

就比如马思纯吧,其微博上写的张爱玲《第一炉香》读后感云:“张爱玲的卑微换不来她的爱人,低到尘埃里,一生只会发生一次......”我觉得,你的贱也换不来你的文化,即便装到校服里,也不过就是个小学文凭。最烦娱乐圈里的两种人:一是没演技靠脸吃饭的;二是装文艺又很无知的。

台湾学者吕正惠接受采访时曾说,国内现当代文学家鲁迅排第一,老舍排第二,我以为然。最近,我就在读老舍的小说。

几十年来,中国文学的衰落,严格意义上讲严肃文学的衰落,是因为网络文学的兴起和腐宅文化的流行。各种总裁美女、玄幻穿越的流行小说、影视剧满足了大众的喜好和口味。写的人无聊,看的人也是。

我不是反对网络小说,有少数写的也是很好的。但是文学不是对生活的意淫,不是为了迎合大众,更多的是给予人思考和启迪,是对于人和社会的一种解读方式。作家是要有一定的社会担当与使命感的。我喜欢读悲剧,也喜欢写悲剧,最近就在修改一本小说。

我的散文也写的像“毒鸡汤”,我的文字更多的读者会觉得辛辣与深刻,往往直指人心。

我以为这就对了,我不是要教给你什么,我也没什么长篇大论可以用来炫技。只是这年头大概没有几人愿意讲真话,听真话的了,也缺了点文学鉴赏能力。这大概也不是你们的错,读书、读一本好书如今成了一件奢侈的事,这是娱乐至死的当下最“不成问题的问题”。

最近,经常能看到教人怎么写作的,怎么月入过万的,还有教人怎么起标题的,更有甚者教人怎么洗稿的,我想问问,这些人怎么不去死呢?!

我从来不知道,“作家”原来是可以被教出来的?真是笑话。自媒体不是WC,想来就来。干一行就先专一行、爱一行。真想找个兼职工作,先耐着性子多读两本书再说。就是装象也得先插两根大葱吧?人家给你根针你拿起就当棒槌使么,那只能说明你本身就是个棒槌。

如今不少所谓自媒体,比起当年那些空手套白狼的一点不差,什么都敢写,胡说八道一气。我对这些文人的“败类”一直充满厌恶,特别是一些从事文字、直播的小商小贩。这不是文人相轻,根本是两件事。

他们习惯性将一件事掐头去尾,编一些个故事来贩卖“情怀”,收割流量。或者,把一些常识改头换面的变成一些漂亮的废话,再包装成“知识”卖给你。而大部分不读书的“乌合之众”怕已都沦为这些拙劣的自媒体“大咖”刀下的“韭菜”。

时下,人们似乎比任何时候都渴望成功,精神也无比的空虚,而这些商人恰是抓住了“风口”。实际上,这和骗子尽管可恶为何还能屡屡得逞是一个道理。你有病,他就有药,还能包治百病。

随笔选刊三:谈谈读书、文学与写作

韩某抽身,郭某明“卖身”,近四十年来,文学之没落可见一斑。更兼余某雨之无病呻吟、李某洱之长篇大论等沽名钓誉之辈“蜚声”文坛,更可见文化之消弭。如今可读者,怕也只有死人之书矣!

陈丹青也曾公开批评余,我亦是认可的。中国文化、文学圈几十年来都是被这样的所谓“大家”充斥着,所以文艺创作一路颓败。

一个只会写散文的作家,不能说不是个作家,但是对于社会问题不敢发声,对于TZ弊病没有任何批评的文人是一个软骨头。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

友说,你越来越像鲁迅了,但这个时代不需要文学家,更不需要思想家。我说,我就当你是夸我了。

其实,思想永远存在,只是,是要变成权力的附庸还是生命的思考的问题。就我而言,我关心的依旧是柴米油盐。当然,也关心中国人的生存状态。

因为我也是个平凡的中国人呐!即便在拙作《中国人的文化属性》文集中,我也并非一味的批判,我相信懂的人自然懂吧?!

友说,就是读起来费脑子。我笑说,大概刷抖音是最不费脑子的。这个时代,似乎人人生而自由,却又无往不在牢笼之中。我不希望也最终“废掉”,我只希望明天的阳光它仍是灿烂无比的。

文学,概而言之还是一种含蓄的艺术,这是因有审美的情趣与一定之章法在里面。也是表达个体的独立思想与情感,是一种作者与读者的沟通。

时人只识网文、鸡汤文或其他而不知文学,更不会理会作者。大概,哪怕读我写的杂文与随笔亦为作科普之类来浏览,我也不欲与之争论,所谓夏虫不可语冰。

这看似乎文学的倒退,以适应大众的口味。实际上是认知的肤浅,见识的有限,思想的僵化,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余不才,尽力而为之吧。

这年头大概是越肤浅越好,越吸眼球越好,而我是一个迂腐的、另类的存在。不管怎样,还是再次谢谢为数不多的、忠实的读者朋友们一直以来的支持与厚爱。

王小波说,“有一天,我们都会死去,追求智慧的道路还会有人在走。死掉以后的事我看不到,但在我活着的时候,想到这件事,心里就很高兴。”

也许这一生,我都不会抵达那个目标,所幸的是,我也是一个活在这条路上的人。想到这件事,我心里也很高兴。

以阅读抵抗平庸,以写作抵抗荒诞,以思考抵抗麻木。也许,最终,我们也许都会选择妥协,不是与这个世界妥协,就是与自己妥协。原因在于我们的渺小,渺小到一份微弱的善待都会使我们泪流满面。

这多少源自于每个人内心的一点真诚与希冀。然而,在历经人生的坎坷与伤痛之后,这份情感还能迸发出人性的光,这不是人心所向,这是一种悲悯。

犹如,海飞兹的手搭在提琴上,演奏的一曲恸人的流浪者之歌。

清醒的头脑,在这个时代,大概依然是最大的稀缺品。

读者朋友们评价我的文章,尤其是我的杂文,几乎都是犀利、深刻、一针见血云云。可能文如其人吧,其实,我早就不是“愤青”了,也不愿意去过多的评判具体的人、具体的事。

批判对了,别人会说你刻薄,批判错了,又会误伤他人。一冲动,一脑热,每个人都很容易从旁观者变成审判者,情不自禁往别人身上扔石头。

我写的东西,我总是希望尽可能客观,准确,删删改改,但我还是会去写,直至哪一天不想写为止。因为,确实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有良知的独立学者太少。我不指望照亮别人,只希望能够燃烧自己。

己亥夏写于启东翠彧轩

随笔选刊三:谈谈读书、文学与写作

《笔耕十年·芹斋文集》:随笔选刊三

张锋 原创作品 己亥秋于启东翠彧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