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楷怎样写活?

 虎晟 2019-11-15

关于“唐楷问题”的对话(1)

周毛新

学生:从笔法的角度看,我们过去是按照“中锋运笔路线图”来书写唐楷的点画,这种方法对不对?
周:有人说,“一个运笔路线图,害了学生二十年”,言虽过重,但有一定道理的。其原因是:
1、按照“路线图”临写,其结果是“一种点画一个样”,这就错了。
2、从逆锋起笔的路线看,不可能一个样,因为每个字的点画在具体的书写过程中,其笔锋入纸的深浅、角度的大小、逆势入纸的长短、笔锋在起笔处的起倒转换动作,是千变万化的,而“路线图”仅仅是一种平面图形,根本无法表现。

3、唐楷中的点画并非全用“中锋”,许多点画必须要用“侧锋”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而“路线图”标出的几乎全是“中锋”。
4、路线误导,如横画路线图为两头绕圈。许多学书者按路线指引,运笔如“推磨”一般绕着“画”,这就完全错了。
而事实上横画的逆锋起笔,(包括其他点画),都只是一种“顺势”的“下意识”动作,它就如同音乐中的“后半拍”起一样,不是主体动作。并且,其头、尾的重处应当是运用“提按”直接“写”出来的,而不是绕圈绕出来的。
收笔的“回锋”也是一种很自然的动作,它的动作并非是为了填补点画尾部的缺陷,而是通过“回”的摩擦,使笔锋回复到垂直状态,并回头寻找新的落点。
5、按照“路线图”临写,点画往往是“做”,而不是“写”,因而学生也不能掌握正确的笔法。“做”出来的点画哪怕“形”再象,但决不会有“神气”。
学生:听老师这么一讲,使我们学到了许多新的东西。但至今还有人认为:练唐楷主要学“形”,待“形”练到一定程度后再学“重神”的碑帖,难道楷书也要讲究“神采”?
周:这是一种对书法艺术最简单、最粗俗的认识,可以说是一句“外行”话。从书法艺术的角度看,任何书体都要讲“形”、讲“神”,尤其楷书,更要讲究“神采”。如果练楷书主要学“形”,那你练一辈子也赶不上电脑精确,何需下这种苦功。
关键在如何把楷书写“活”,在“活”字上下功夫。
学生:那么,临习唐楷怎样才能写“活”呢?
周:许多东西要靠自己去认识、去体验,“悟”出来的东西是最深刻的。当然,我可以谈谈我的体会,仅供参考。
其一,唐楷的每一种点画必须要“写”出来,不要“做”。
写不象,说明用笔方法有问题,应在技术动作上查原因,并反复练习,直到“写象”为止。
其二,树立“运动”观念。任何一个点画,一旦放入一个字中,便不是静止的、孤立的了,而是血脉相连的整体。
因此,在临写每一个字时,必须注意“势”的连贯,切忌“机械组合”,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楷书当成行书来写”。
其三,树立“节奏”观念。笔锋的运行不是平铺
直叙,而是象音乐一样跳荡起伏的,这就是“节奏”,一个点画的书写过程要有节奏,一个字的书写过程要有节奏。我想,当你对以上三点有了感受时,你一定不会以为你是在“为写字而‘写字’”,并享受到其中的无限乐趣,字也可能就写“活了。
学生:如果学习书法从唐楷入手,这条路应该怎样走?
周:首先,要懂得临帖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有人把临帖比喻成“指路牌”,要大家按碑帖指引的方向往前走是有道理的。
如果说从唐楷入手是一个起点,那就不要死死抱着“指路牌”不放,有的一临就是几年十几年,在思想上形成了固定的“唐楷模式”,这样,起点实际上又成了终点,这就错了。
其次,学习唐楷要把眼光看得更广阔些,因为楷书并非只有唐楷,其范围非常之广,它有一个从萌芽、演变、发展直到鼎盛的全过程,而在这漫漫地历史过程之中,不同阶段的楷书都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
因此,还要读一读中国书法史以及相关的历史资料,并注意观察每个阶段的楷书在用笔、结体、章法上的基本规律和艺术风格,并且还要将它们加以比较,发现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这样,就可以使我们对楷书的认识进入更高的层次,不会再象原来仅仅停留于“写字”的低级层次上了。
再次,当你学习了唐楷,掌握了基本用笔方法,把握了所临书体的结构特征,并能在理性上加以分析后,即可转入其他楷书碑帖的临习。
这时,你可以从下往上走,转入北碑(墓志)的学习,也可以从源头往下走,临习魏晋楷书。至于具体选帖,因人而异,就不多讲了。
这里顺便提醒一下,凡是有志于书法艺术者,临帖是没有终点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