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清朝在西南大力推行的改土归流是怎么一回事

 七侠荡寇志 2019-11-15

元明两代,都在西南实行高度自治的土司制度,虽然中央政府在当地具有名义上的主权,当地的土司也要定期向朝廷进贡。但是中央政府并不对其进行直接的统治,而是高度保障其自治权,其统治结构、政治制度一切照旧。整个元朝都在西南实行这种自治的土司制度,但到了明朝中叶,这一制度的弊端越来越明显,那就是西南地区日渐出现变夏为夷和土司反叛的现象,万历三大征中的播州之乱就是典型,同时,西南子弟不知读书也成为了严重的现象,中原文化在当地的影响越来越弱,而文化语言的隔阂必然带来政治上的分离趋势。

明朝清朝在西南大力推行的改土归流是怎么一回事

因此,从明代中叶开始,明清两代王朝开始在云南推行改土归流,试图逐渐消除土司制度的弊端,开始在西南实行和中原一样的郡县制,由高度自治到中央直接进行统治。改土归流总体上是一个横亘明清二代的过程,要想推行这一制度,不能操之过急,因此改土归流是逐步的,缓慢的,直到雍正年间,改土归流才基本结束。

明朝清朝在西南大力推行的改土归流是怎么一回事

曾经的云南土司府

一、在西南地区推行儒家文化,逐渐变夷为夏

明清二代改土归流的第一步,就是在西南地区推行儒家文化,只有当地有了和中原一样的文化认同,中央王朝才有统治的基础。因此,必须先要解决认同性危机,将西南的少数民族们变夷为夏。

朱元璋就说:“朕惟武功以定天下,文教以化远人,此古先哲王威德并施,遐迩咸服者也。”朱元璋虽然马上得天下,但他深知治天下还要靠文化和意识形态,要想稳固西南,必须先进行教化。因此洪武十年,朱元璋对前来朝贡的西南地区土官下令:“命谕其部众,有子弟皆令入国学。1395年,朱元璋又命令礼部:“其云南、四川边夷土官,皆设儒学,选其子孙弟侄之俊秀者以教之。”朱元璋竭力让土司们的子女接受传统儒家教育,以建立对中原王朝的认同。

明朝清朝在西南大力推行的改土归流是怎么一回事

朱元璋很重视文教

之后的明朝皇帝,也都继承朱元璋的这一政策,到了正德年间,明朝规定土司的子女“其不由儒学读书习礼者,不听保袭,土官应袭子弟,悉令入学,渐染风化……如不学者,不许承袭。”直接规定如果土司子女不学习儒学,则不许继承土司之位。

整个明朝,仅贵州一省就建立书院20所,府学12所,州学4所,县学10所,里学23所。而到了康熙年间,书院数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33所。同时允许土司子女参与科举考试,之后陆续涌现壮族、苗族等中举人员,这些人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帝国官僚阶层,继续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从而完成对西南地区精英阶层的同化。

明朝清朝在西南大力推行的改土归流是怎么一回事

之后的清朝,也大抵推行明朝的这一政策,康熙在西南地区大力推行儒学,同时明申:“崇文治,正人心,变风俗”,让当地的壮族、苗族和汉族一起参加科举,提出要将当地少数民族进行汉化。其策略完全与明朝一脉相承。

二、逐步削弱土司权力,降低改土归流阻力

除了一步步汉化为,明朝清朝还逐渐的通过各种手段削弱土司权力,以降低改土归流的阻力,其中一个措施就是降低土司的官阶,元朝时高等级的土司,比如宣慰使,宣抚使,官阶为从二品和从三品,到明朝时降为从三品和从四品,此外,明朝还在云南地区实行了军屯,有计划的进行军事移民,从而对当地土司的势力进行置换。

明朝清朝在西南大力推行的改土归流是怎么一回事

清朝继承了明朝这一方针,继续削弱土司的统治,清朝在分割土司上干的比明朝更绝,连从三品从四品的土司都不再设立,而只设立五品以下的小土司,小土司的任务除了朝贡、赋税、约束自身军队外再无其他职能。同时清朝还模仿汉武帝推恩令的做法,对土司的次子们也进行分封,从而让土司的土地越分越小,不断进行分割,分化土司的实力。到嘉庆年间,甚至开始禁止土司出省,严格限制其流动自由,同时,将朝贡改为向当地官员缴纳赋税,从而建立官员——土司的领导被领导关系。

同时,清朝还对不服从的土司进行撤换,比如顺治十六年,抵御清军的元江土司便被撤销,从雍正开始,更是相继废除了发动叛乱、违法乱纪和后继无人的土司,总之,土司的数量规模越来越小,随着土司的消失,中央任命的官员就开始进入,郡县制就开始代替土司制度。

明朝清朝在西南大力推行的改土归流是怎么一回事

壮族

三、雍正出于清朝合法性的需要迅速完成了改土归流

从明朝开始,随着土司的日渐减少,改土归流就已经逐渐开始,但是改土归流真正开始大规模推行,郡县制在西南地区基本建立,还是要等到雍正时期,雍正通过一系列铁腕手段,成功完成了改土归流,将西南地区从此正式变为了汉地的一部分。

明朝清朝在西南大力推行的改土归流是怎么一回事

雍正的态度可以从他任命鄂尔泰为云贵总督看出,鄂尔泰称土司制度实行的以夷制夷无异于以盗治盗,这等于根本上否定了土司制度,认为只有改土归流才能一劳永逸解决问题。而雍正的态度之所以如此坚决跟当时的曾静反清事件有着很大联系,当时曾静大骂清朝是夷狄而不配据有中原,雍正急于用改土归流向天下证明夷狄完全可以变为华夏,因此改土归流就不再仅仅是对西南地区的统治问题,而已经成为事关满族统治基础的问题,雍正需要用改土归流的成功论证自己的合法性。雍正当时就说:“且自古中国一统之世,幅员不能广远,其中有不向化者,则斥之为夷狄。如三代以上之有苗、荆、楚,即今湖南、湖北、山西之地也,在今日而目为夷狄可乎?”雍正想通过西南改土归流的成功亲自上演一场变夷为夏。

明朝清朝在西南大力推行的改土归流是怎么一回事

雍正出于证明正统性的动机,一方面不停以各种理由废除土司,以让中央的流官进入,一方面大量向西南地区迁入汉族,完成西南的人口置换,汉人占据一定比例后,改土归流就有了民众基础。同时,雍正还调查当地人口土地,实行和内陆一样的保甲制度。同时还强迫当地少数民族改用汉姓,从而促进汉化,乾隆时期,甚至还实行化苗为汉,强迫苗族改汉姓,并按汉族户籍登记。

雍正末期,西南地区基本上已经广泛设立郡县,但整个改土归流的过程,一直持续到清末,而其结果就是,长期的改土归流使得西南边疆从和内陆泾渭分明,变为内陆拓展的一部分,这为今天中国西南边疆的整体稳定有着巨大作用。这不得不感谢明清两代对西南地区一贯正确的方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