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杜甫的《客至》,蓬门今始为君开,看诗人的待客之道

 读书工 2019-11-15

在古典诗歌中,可以说惜别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文人墨客间把酒饯行,灞桥折柳,长亭相送,已经产生了不少经典的作品。如“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如“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等。

但是相对于送客,迎客的诗还不是很多,也没有看到很脍炙人口的作品。当然迎客和接待客人容易混淆,很多作品也不便截然分开,都是把它们揉在一起来写,这样写主客对饮的,就有一些是非常成功的。今天要说的杜甫的《客至》就只是偏重于迎客的。

杜甫的诗,一般格律严谨,用典也比较多。但是《客至》就不同,他写得很简朴,没有过多的词藻,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完全就是信手拈来,有着轻松明快的格调,字里行间显示了一种欢乐融洽的气氛。

因为这个时候诗人刚刚结束了漂泊不定的流浪生活,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盖起了一间草房,刚安顿下来不久,心情肯定是很好的。恰在这时,诗人的那位作县令的舅舅要来做客,杜甫当然非常高兴,并热情接待了他,后来他用诗歌记录了这一过程,此诗就是《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诗的首联“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交代了时间和地点。春天雨水是很多的,房前屋后都被包围了。没有去写春草的碧绿,没有写万紫千红,也没有喧闹的人流,只有水鸟飞来飞去,可见这里是郊区,是荒僻的乡村,有点寂寞。所以有客人来,大家热闹一阵,这是一个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

颔联的“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两句,意思是从来没有打扫过园中的小路,也很少打开家门迎客,今天是破例第一次。诗句写得比较谦逊,表示了对客人的热情欢迎,也说明主客关系比较好,一切随意,少了很多礼节和拘束。同时也是指经过战乱以后,作者的境况和心情不太好,多数时候闭门不出。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出世态炎凉,由于自己处境的落魄,亲戚朋友也都疏远了。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颈联两句是对首联的详细说明,离市区太远了,上街去买东西很不方便,请原谅我待客太简慢。只有几个小菜,酒也是家里自己酿的几瓶陈酒,肯定单调乏味。好在我们这么知心,不会计较。这是不是俗话说的那种,君子之交淡如水啊。

在谦虚了一通之后,尾联笔锋一转,不说今日怎么样劝酒,不说过去怎么想念,也不说未来有何打算,却只想隔着篱笆,喊来邻居一起作陪,大家一起饮个痛痛快快。

这尾联“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是以向客人征询的口吻写出,可见作者并不把他舅舅当作官老爷对待,这样再次证明他们不平常的关系。呼喊邻居过来陪客,也说明杜甫的邻里关系相处得融洽 自如,没有一点文化人的架子。

杜甫是一位现实主义诗人,他的“三吏”“三别”是很有名的,我们都知道,那些都记载了唐代的历史,奠定了他作为诗圣的基础。

而这个《客至》也是一首记事诗,它和“三吏”“三别”比起来,虽然不是表达的家国情怀,虽然没有揭露社会阴暗,虽然不是写的底层人的苦难,但也是记叙的亲情友亲,因此在表现手法上就显得更为轻松明快。

这也是《客至》在艺术上值得称道的地方。我们读这首诗,不用翻译,不用查资料,一眼就能看懂。它就像诗人记的日记,明白如话。

杜甫虽然青少年时期生活比较优越,受到各种文化的熏陶,但对他影响最大的还是儒家思想。这首《客至》就充分反映了在这种思想影响下的世界观。杜甫朴实、善良、好客、坚韧,不轻易向苦难屈服的豁达乐观精神,是值得人们效仿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