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意中发现了这句话的魔力,让我的孩子越来越好

 138牛牛 2019-11-15

大家好,我是语言学家刘一冯,也是一年级小学生的妈妈,这是我入驻头条的第二个月。

第一个月写过一些母语学习的文章,今天写的主题是关于语言表达的强大教育力量。

01 谢谢你,捂住了你的嘴巴

果果初在国外的半年,打喷嚏、咳嗽总是忘记捂住自己的嘴巴,妈妈提醒、老师提醒,也还是偶尔会忘,这真的不怎么礼貌,容易被嫌弃。我一直以为他小,才五岁多,还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直到有一天,我发现,他完全可以做得很好,再无失误。

事情是这样的。我们在芝加哥的机场准备出境,我们这一队的边检官对中国人有歧视,态度很不友好。轮到我们,我就希望赶紧过关,不要生事。结果这个时候果果打了一个大大的喷嚏,我就看见边检官对果果说:“Thank you for covering your mouth.”(谢谢你捂住了你的嘴巴!)我俩通过的时候,她对我依然很凶,但是对果果非常温柔。

至此之后,我发现这孩子没有一次打喷嚏咳嗽没有不捂住嘴巴的。同时还伴随着一声村音十足的“Excuse me!”,回国后就换成了汉语“对不起!”

02 谢谢你,来做妈妈的宝宝

之前不是有意识的,而是无意识地会常常对果果说“谢谢你来做我的孩子”。因为在果果小时候,我们买过一本非常有名的绘本《谢谢你,来做妈妈的宝宝》,相信不少朋友读过。

无意中发现了这句话的魔力,让我的孩子越来越好

我就是受到了这个绘本的影响。很多时候,感觉特别幸福的时候,我都会把果果抱在怀里,对他说,“谢谢你来做妈妈的宝宝,谢谢你忍受妈妈的坏脾气,谢谢你接受妈妈的不完美。”孩子听后,也是特别幸福、特别满足的模样。

上一年级后,由于没有提前学习汉字和拼音,最初两个月也是蛮受考验的,拼音汉字肯定是一团糟,我尽量控制情绪,试着对他说:

“谢谢你,不认识字还能把作业带回家,减轻了爸爸妈妈的负担。”

第一次语文考试,考了67分,我还真的一点不恼,对果果说:

“谢谢你,谢谢你没有因为不会做而去看邻桌的答案!”

第一次期中考试,果果的语文从67分到87分到了92分,虽然连100都不是,但我仍然对他说:

“谢谢你,能够认真检查并反思自己的失分原因,减轻了妈妈因出差而不能陪你一起做这件事的负罪感。”

之前做这些都是无意识的,直到昨晚,听见餐厅的老板娘小声对她年近八旬的过来探望她们的老父亲说,这小孩特别乖,他妈妈教育得很好,无论我上什么菜或是餐具,他都对我说谢谢,我总是要忍不住送东西给他吃。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都在反思,是什么方法让孩子越来越好,又做了什么让孩子越来越让父母失望。

我突然想到,“孩子,谢谢你,谢谢你给爸爸妈妈拿了筷子”、“谢谢你吃完还记得把碗放进水池”、“谢谢你今早起床没有赖床”、“谢谢你的汉字越写越好让爸妈受到了老师的表扬,但这其实都是你自己的努力”……这些无数个“孩子,谢谢你做了ABCDEF”,让孩子发现了什么是会被父母、会被社会所认可的行为和做法,然后转化为自己的内驱力,自己约束着自己,向好的方面发展。

03 培养孩子的内驱力

我们说,“你永远都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果果班级的心理学老师说:“想改一分钟,不想改一辈子。”

相比于外力(父母的说教、老师的要求),内力才是孩子,才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

果果现在看电视,说几集就是几集,从来不需要我们来监控电视时间。早上起床,从来不会因为赖床而迟到。为什么小孩可以做到这样,因为做这些事都是靠他的内驱力。

为什么我能预知他的分数会逐步提高,因为我知道这孩子有内驱力。他能自己管理好自己,他能逐步形成自己的价值体现,认为做什么是好的,而做什么是不好的。

今天果果爸爸问我,你昨晚是不是帮孩子写作业了?老师在班级群里表扬他了。这是多少次来孩子第一次受到表扬。我们爸爸不淡定了,不自信了。

我说,我没有,我就是告诉他,这是你自己的事情,即便你妈妈是个语言学家,也绝不会在家里给你补课。你想进步,随你。你想躺着当沙发土豆,也随你。你要学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教育界的名言是“教育,就是少一只手,再少一只手。”很多时候,是父母用外力代劳了,而忽略了自己的孩子有很强的内驱力。

04 言语行为理论

学了语言学之后,才发现自己选了个最难的专业。因为只要是研究语言,就离不开人,只要是研究人,就离不开社会,这么多么复杂的系统!

语言不是我们所想象的名次动词形容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句子这么简单。而是同一个意思可以有无数种表达,而每一种表达的效果都存在差别。英国哲学家J.L.Austin在《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首先提出,为什么说话本身可以是一种行为?

无意中发现了这句话的魔力,让我的孩子越来越好

言语行为理论认为,人们可以以言行事。其理论假设是:人类交际的基本单位不是句子或其他任何表达手段,而是完成一定的行为。其经典例子是“It is cold here”(这里很冷),说话者可能是真的陈述这一事实,也可能是请求对方关上门或窗或打开暖气,具体意义要视语言环境而定。

用接地气的话来说,就是“这句话你几个意思啊?”

对的,我们常常一句话其实有很多个意思,只是有时候没有被注意而已。

言语行为可分为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而间接言语行为是特别值得关注的。拿我们头疼的孩子作业来说,孩子回家想着玩和看电视,不积极写作业,我们会怎么说:

“我要求你马上去写作业。”

“快点去写作业。”

“你能去写作业吗?”

“我会非常开心看到你去写作业。”

“你怎么还不写作业?”

“想不想过来写一下作业啊?”

“谢谢你今天只玩了半小时就来做作业了,明显比昨天少了10分钟。”

……

这都是间接言语行为,用不同的言语形式,希望孩子能够产生写作业这个行为。但是我们发现,虽然是同样的意思,但是如果表达方式不合适,很可能适得其反。

因此,不要小看语言的力量,语言不仅仅是词汇的组合,而是说话人通过说一句话或者若干句话来执行一个或者若干个行为(陈述、请求、命令、提问、道歉、祝贺),而且,这些行为的实现还可能给听者带来某些后果。

亲子沟通确实有非常多的语言表达技巧,有了一些方法,我们的教育会更顺畅,也更容易有幸福感。我希望和你们一起研究。

也希望大家一起来试试这个句式的效果:“谢谢你,做了ABCDE……”。除了亲子、夫妻间、同事间也适用。

最后,谢谢你们的时间和耐心,谢谢你们的陪伴,看到了最后。

欢迎大家在留言区和我一起探讨。

我是关注儿童母语能力发展、双语能力构建、亲子和谐沟通的语言学家妈妈刘一冯。喜欢的请点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