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上海汽车“失踪”记

 dongchang 2019-11-16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6全年实现整车销售640万辆,这些汽车有桑塔纳、帕萨特、波罗、朗逸、高尔、途安,有君威、君越、凯越、荣御、景程、乐骋、赛欧、科鲁兹,有五菱、荣威、宝骏……却没有了国人曾经引以为豪、代表中国汽车形象的“老上海”品牌。

一张斑驳的老照片,就像一扇时间之窗,透过窗户便能看到不一样的市井百态。喧嚣的马路上,四轮马车穿梭往来,间或出现几辆拉人的独轮车。马路中央,一辆怪模怪样的车,引来街上行人的侧目……

这是大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的上海街头,那辆“怪车”就是最早传入中国的汽车——“奥斯莫比尔”。从此,上海这座城市便与汽车结缘,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汽集团)的历史便从那一刻开始,汇集了沪上多家工业企业,逐步演变为今天的样子。

买来奔驰追“东风”

汽车,对中国人来说无疑是个“舶来品”。那么,传入中国的第一辆汽车是哪个国家的产品?传入的时间是哪一年?有人认为,“第一车”应是慈禧太后的御用车。也有人说,匈牙利商人李恩时(Leinz)在1901年至1902年从香港运至上海的两辆“奥斯莫比尔”牌汽车,是“传入中国的第一辆汽车”。

随着国外汽车的进入,汽修厂也伴随而生。1910年成立的法租界公董局机修厂(上海汽车发动机厂前身)是当时上海最大的两个汽车修配工厂之一。

进口汽车的增多,上海汽车修配业逐步发展起来。最早建立和比较重要的厂家有:宝昌号(上海科尔本施密特活塞有限公司前身)、杨福兴机器制造厂(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汽车底盘厂前身)、郑兴泰汽配商号(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前身)。后来这些企业,都汇入到了上汽集团这一母体之中。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党中央决定发展本国的汽车工业,同时轿车的生产也提到日程上来。1958年,毛主席在怀仁堂的草坪上坐上了长春“一汽”制造的中国第一辆轿车——“东风牌”。

消息传来,举国振奋,上海汽车厂的广大干部职工更是按耐不住,在那个“人人力争上游,不甘人后”的年代,他们也要制造出中国人自己的轿车来。

说起上海汽车厂,历史年头已经不短,1915年由德商宝昌公司创办,1918年归属英商利威汽车公司。解放后,人民政府把英美留下的修理厂整合起来成立了上海汽车厂,里面有一批技术过硬的老修理工,但实际上这家工厂的生产设备已被搬运一空,生产能力非常薄弱,工人们也只能“摸黑走路”,边学习边生产。

就在“东风牌”轿车问世的那一年,上海汽车厂买来了一辆奔驰220S轿车。一个要生产轿车的企业,为什么还要买一辆外国轿车呢?

仿制成功“凤凰”飞

“我们就是要'依葫芦画瓢’。”上海汽车厂的领导站在已经被拆解的“支离破碎”的奔驰220S轿车前,对围在一起的工程技术人员说道。

原来,当时上海汽车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所以上海汽车厂联合沪上几十个最具实力的工业企业参与了这辆奔驰车的“解剖”过程,几乎每个部件都会有一个专门的企业负责研究,进行生产攻关。这种仿制的过程,也是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同样也是上海汽车工业的必由之路。

“叮叮当当……”随着像打击乐一样的声音响起,上海汽车厂一天的工作就这样开始了。这是工人师傅们在用榔头、铁锤敲打钢板,他们是用双手拷制复杂的车身外覆件。这在今天看来难以想象,但在那个年代却是不得已而为之,当时的上海没有大型的冲压机、锻造机来制造那些部件。

凭借这么一股坚持不懈的劲头,由包括上海底盘配件厂、上海内燃机配件厂、上海郑兴泰汽车机件制造厂在内的几十家企业的协作,经历半年时间,上海汽车厂终于在1958年9月28日将上海第一辆轿车的雏形研制成功,人们为它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凤凰。

 '大队书记蹬蹬蹬,公社书记130,县委书记帆布篷,地委书记两头平。’这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民间颇为流行的段子,也是当时基层公务用车的写照,它们分别是拖拉机、卡车、吉普车和'上海牌’轿车。

困局难飞变“上海”

凤凰牌轿车最高时速达105公里,到1960年底共生产了凤凰牌中高级轿车18辆。

后因三年国内经济困难,凤凰牌小轿车停产。1963年12月,凤凰牌小轿车正式改称为“上海牌SH760型”轿车,使用上海汽车发动机厂生产的680Q型发动机,功率90马力,当年小批量生产50辆。

“大队书记蹬蹬蹬,公社书记130,县委书记帆布篷,地委书记两头平。”这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民间颇为流行的段子,也是当时的基层公务用车的写照,它们分别是拖拉机、卡车、吉普车和“上海牌”轿车。

“上海牌”轿车是当时地市级干部的公务用车,也是老百姓可望而不可及的身份象征,即使有钱也买不到,因为它完全是为政府部门服务。它外形老成持重,颜色简洁明朗,低调的造型给人一种稳健踏实的感觉,前脸运用了大量镀铬件进行装饰,在当时国内颇为“流行”的圆筒式大灯也出现在这台车上。在那个尚未开放的时代,这样一款汽车足以吸引人们的眼球。可以说,“上海牌”轿车是二十世纪六十到八十年代,中国城市公路上的一道靓丽风景。

这款经典的“上海牌”轿车,正是1958年研制成功的“凤凰牌”轿车,同一款轿车为什么要改名呢?

这是因为“凤凰”生不逢时,恰好碰上了三年困难时期,由于生产汽车所需要的资源极度匮乏,“凤凰牌”轿车的生产也不得不被暂时搁置。1963年,全国经济形势好转,上海轿车工业重新启动,原上海汽车厂的老技术员被重新请回了工厂,并与当时上海多家颇具实力的工业企业重组成了“上海汽车制造厂”,工人们日以继夜地工作,在江南造船厂和上海重型机械厂等大型企业的支持下,迅速将新车的车身外覆件制造成型,并在各部门的配合下很快造出了一款新车。到1964年2月,被迫停产近5年的“凤凰牌”轿车才再次出现在人们面前,此时的它已经改头换面,正式易名为“上海牌”。

迎驾总统惊世界

作为地市级干部的公务用车,“上海牌”轿车还完成过一项重要的外事活动,见证过一个改变了世界格局的历史性事件。

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美关系缓和。1972年,一条石破天惊的消息震撼了全球:美国总统尼克松要对中国进行为期一周的访问。

这么重要的外事活动,迎宾汽车的选择自然是慎之又慎。在尼克松访华之前,中美两国政府就达成了协议,尼克松一行到中国后,将乘坐中国人自己制造的汽车。1972年2月21日上午11点30分,美国“空军一号”飞机降落在北京机场。尼克松夫妇急忙走下舷梯,向前去迎接的中国总理周恩来伸出了手。

随后,尼克松总统夫妇乘坐“红旗”牌轿车,部分美国官员乘坐“上海牌”轿车,离开北京机场。尼克松对华的历史性访问,不仅改变了当时的世界格局,也结束了中国20多年的隔绝状态。显而易见,“上海牌”轿车出色地完成了这次尼克松一行的接待工作。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是河北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随着河北省物流、金融产业的悄然起步,特别是国有物流、金融产业的发展,打造特色物流、金融产业集群将成为河北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扛着麻袋买轿车

在计划经济年代,普通人想要拥有一辆私家轿车,是根本办不到的事情。所以“上海牌”轿车完全是为政府部门所用的,不对外销售,自然也没有“价格”。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让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这些人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做“小生意”的个体户。他们也开始琢磨着买上一辆“上海牌”轿车,享受一把地市级干部的待遇。

一天,几个穿着时髦的人扛着麻袋,来到了“上海汽车制造厂”门前,他们吵吵嚷嚷的要见厂长。当厂长来到厂门口时,这些人就蜂拥将厂长团团围住。

“求您卖给我们一辆小轿车吧!”这群人七嘴八舌,不约而同地说出了这一句略带哀求的话。这些人又解开随身携带的麻袋,瞬间一张张“大团结”出现在厂长眼前。虽然贵为“上海汽车制造厂”的厂长,但眼前这几麻袋的人民币,还是震惊得他哑口无言。

原来这是一群“不差钱”的个体户,央求厂长卖给他们“上海牌”轿车。彼时,“上海牌”轿车还没有上市销售,面对这群暴发户的“叫嚣”,厂长给予了严词拒绝。但随着这种现象越来越多,且库里的确停放着许多用不上的车辆,“上海汽车制造厂”也就私下偷偷地卖了几辆轿车。就这样,国内诞生了第一批拥有“上海牌”私家轿车的车主。当时它的售价为2.5万元,这对于那时的普通中国人来说,无异于一个天文数字。

由此,“上海牌”轿车正式走入到“百姓”中来。随着销量不断增加,“上海汽车制造厂”也在不断努力地改进车型、提升产能,就算是这样,平均每年几千辆的生产规模依然无法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

联姻“失宠”终被弃

“上海牌”轿车已然成为20世纪初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国人的一个记忆符号,其不断改进的款式和性能也为人津津乐道。

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一款车型当属上海SH760A,它将发动机盖的前端和行李厢盖的拱形改为平盖形,又将前格栅造型改为横条,中网前面的大量镀铬装饰也被取消,只保留了少数几处镀铬件,与此同时还增大了前风挡的视野面积,前后转向灯也改为了组合式,圆形大灯改为方形,车身线条则以直线造型取代了原来与普利茅斯Savoy相似的曲线造型,这样一辆经过自主“修改”的上海牌汽车,无疑更符合“自主制造”的初衷。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让国人颇感自豪的自主汽车品牌,竟然在20世纪90年代初退出了历史舞台。1991年11月25日下午2点30分,“上海汽车制造厂”总装车间举行了最后一辆“上海牌”轿车下线仪式,带着中国人的许多遗憾,“上海牌”轿车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中。

“上海汽车制造厂”为什么要舍弃自己的宠儿呢?这还要从1985年说起,彼时“上海汽车制造厂”和德国大众公司,各出资50%组建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同时,原“上海汽车制造厂”也改头换面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而“上海牌”轿车也面临着我国政府不管、德国投资商不重视的尴尬境地,上海大众汽车公司刚刚成立,德国人便从原“上海汽车制造厂”的2900名员工中抽调了1600多人生产桑塔纳轿车(SANTANA),在一番“抽筋扒皮”似的整顿后,“上海牌”轿车已然失去了往日的筋骨和风采,终于在六年后正式停产。

 '老上海’———一个让国人颇感自豪的自主汽车品牌,黯然在20世纪90年代初退出了历史舞台。1991年11月'上海汽车制造厂’总装车间举行了最后一辆'上海牌’轿车下线仪式,带着中国人的许多遗憾,'上海牌’轿车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中。

品牌天下何时回

在上汽集团与德国大众汽车合作初期,桑塔纳的大部分部件都是由德国大众提供,之后更多零部件逐渐由上汽提供。在1987年时,桑塔纳的部件中只有轮胎、收音机以及天线是国产的,到了1998年,整车超过90%的部件都由当地生产商提供。

1987年,上海市政府成立了支援上海大众建设小组和桑塔纳国产化办公室,至此,上海大众真正坐稳了上海汽车工业的“头把交椅”。有政府的支持与当时看来非常先进的技术,正值“壮年”的桑塔纳凭借生产成本低廉等优势轻而易举地赢得了市场。随着桑塔纳的热卖,上海大众汽车公司建工厂、谈合作,这段时间上汽集团凭借合资车型在国内市场站稳了脚跟,也赚足了金钱。

1997年6月,通用汽车集团也决定和上汽集团合作,建立了合资公司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上汽集团还通过收购,获得英国MG(名爵)汽车品牌。上汽集团崛起于“合资”,虽然丢弃了“上海”老品牌,但也推出了自己的“荣威”牌汽车。

如今,这个曾制造出一个时代经典“上海牌”轿车的老牌国有企业,从上海滩的汽修工厂为起点,历经百年风雨,发展为中国有影响力的汽车企业之一。有人问,如果上汽坚持做老“上海”汽车品牌,今天会是什么样子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