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性是影视作品的灵魂

 weinfb 2019-11-16

作者:周思明

影视创作与文学创作二者既成叙事艺术的竞争关系,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据统计数字显示,世界各国每年生产的影片一半以上来自文学改编。文学改编影视作品也早就成为了一种世界性的现象。可以说,文学性是影视作品的灵魂,是影视创作的“诗与远方”。因此,文学的介入和文学性的存在,可谓影视作品的“第一车间”。

影视作品的文学性,是一个综合、全面的概念,包括思想性和艺术性两个方面。目前,部分国产影视作品仍存在着文学性匮乏的痼疾,尤其是思想性匮乏:思想苍白、想象力羸弱,满足于对已知的重复,缺乏对未知的发现;孤诣于刺激元素的堆积,藐视了灵魂重铸的苦求;醉心于票房与收视率,远离了内心的感动。好的影视作品不能只是观众眼球的聚合器,更是思想发现的探照灯。

文学性是影视作品的灵魂

剧本乃一剧之本。好的影视剧本,往往以文学作为底色,蕴含着丰富的文学性。由孙俪、邓超出演的电视剧《幸福像花儿一样》就是改编自一部颇具文学性的中篇小说,加之演员的出色演绎,使得作品一炮打响。成功的案例提示影视创作者们,影视创作要坚守文化定力,坚守“剧本意识”“文学意识”,不能将精力都放在“大IP”“大流量”上。这样的文化定力源自文化自信,我们应该坚信观众的欣赏水平,坚信文学性带给影视作品的长久生命力。

文学性不光为影视剧奠定了价值观,还使其具有独特的艺术视角和理解方式。拍摄出无数经典影片的谢晋导演就对文学深怀敬意。他深知,对影视作品来说,文学的审美多样性和特殊性,是保证影视创作原创性和独特性的资源,因此,他十分重视并提升影视创作的文学性。这一举动对于推动国产影视创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新世纪以来,网络成为重要的影视文化阵地。但是,影视行业的准入门槛变低,致使一些粗制滥造的影视作品占据了大众视野。我们无法用既往的经验来判断当下的审美,以讨好观众、献媚市场为目的的影视创作,也许能够得利于一时,但绝不可能长久。影视作品想要走得远,还要凭借深刻的内涵和精湛的技艺,这是它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否重视和尊重文学性,是影视作品能否获得永恒魅力的关键要素。换句话说,拯救中国影视,必然要从重视和尊重文学性开始。

电影导演张艺谋曾表示:“研究中国当代电影,首先要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因为中国电影永远没有离开文学这根拐杖。看中国电影繁荣与否,首先要看中国文学繁荣与否。”国产影视创作者要充分发挥自我的想象力、创造力,不断增强影视艺术的美学特色;大胆借鉴西方好莱坞的处理方式,让故事性、文学性更好地服务于影视艺术本身,而不是让影视艺术成为文学的演绎和附庸,甚至打着“忠于原著”的幌子照搬原著,变成文学的影视版,从而丧失了影视艺术的主体性。在借力文学的同时,独立思考,自由创作,重视文学性,突出视听性,使国产影视创作真正进入“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境界。(周思明)

来源: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