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无用的职场建议,是这6条!

 美食小当家 2019-11-16

今天这篇文章结合朋友、同事们以及自己过去8年的工作经历,来谈谈那些最无用的职场建议。

1

“ 年轻人就是要舍得吃苦/吃亏”
 
王小波说过一句话,“人是一种会骗自己的动物。我们吃了很多无益的苦,虚掷了不少年华,所以有人就想说,这种经历是崇高的。”在这一点上,年轻人尤其无辜,我们招谁惹谁了?非得动辄吃苦、吃亏?
 

从实质上讲,“吃亏”是舍弃自身的某种东西,“福”是代指一种好事。舍弃自身一种东西得到另一种好东西,这种吃亏就是一种利益交换,而不是什么所谓的福气。

大多数人或多或少会有这样一种心理活动,每当自己吃了亏,心里就会希望这次吃了亏,下次就会遇到更大的好事。

许多人甘愿吃亏,是因为会有一些自己想要的东西填补自己吃的亏,所以无论怎样这都是一种赤裸裸的利益交换,和什么福气扯不上半毛钱关系。

如果这种利益交换是对等的,吃亏倒也无所谓,但很多时候这种利益交换根本就是不对等的。就如同互联网公司用“奋斗”“未来”“成就”“拼搏”为年轻人画一块大饼,让年轻人接受“996”工作制,拼命工作。

但实际上,你用996拿命换来三个月的钱,也不够住ICU一天的费用。

年轻人的劳动付出和收获是不对等的,更可怕的是,你拼了命的工作,为公司创造价值,好不容易人至中年做了一个领导,结果还可能会因为你性价比不高被年轻人取代。


“同事沾你点光不要计较”、“老板有情绪说你两句别在意”、“同事给你使点绊子别太过分忍忍就过去了”……不知道这些苦和亏带来的财富在哪里?是下次他们“欺负”我们时会手下留情一些么?对吃苦/吃亏的反思勉强算是一种不得已的收获吧,但多少人会去做、且能提炼出“财富”来呢?
 
所以,面对苦和亏,我们正常的逻辑不应该强行找“财富”,而是思考:第一,有没有不吃苦/亏也能受益的方法?第二,如果不可避免要吃苦/吃亏,能不能少一点?至少努力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
2
“刚开始工作不要为了钱”
 
前段时间,#第一份工作的薪水重要吗?# 这个话题上了热搜。投票结果显示,将近7成的人认为第一份工作薪水很重要。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那些告诉我们第一份薪水不重要的人,大概都在用爱工作吧。
 
第几份工作的薪水都很重要,因为它不仅仅是我们生存和生活的保障,支付的数字本身也能说明很多东西。

首先,薪资是对个人价值的一种肯定。

刚步入社会,月薪就是我们的定价,这里面包含了对学历、经历、能力等各方面条件的估值。根据《2019应届生求职趋势报告》的统计显示,硕博学历的薪资要比专科生高出一倍。寒窗苦读十几载的价值体现之一就是在薪资上。

其次,薪资是公司、行业繁荣与衰败的一种指向标。

你所从事的行业平均薪资比其他行业都高;你所在的公司每年都有薪资涨幅;或者你所在的团队今年没发年终奖……薪资绝非只影响我们的生活,它还是一个行业、一家公司、一个团队繁荣或衰败的风向标。

最后,薪资能帮你了解职场这个江湖里的人情百态。

为什么有些员工看上去不怎么干活,可薪水拿得也不低?
为什么“老黄牛”员工天天加班涨薪的时候也没轮到他?
为什么我们公司的平均薪资比同行低20%?
为什么我们同批入职,他学历不如我薪资却比我高?
 
薪资不仅是一串数字,它背后反映出的一系列渊源、故事、背景等,这些更加生动的内核才是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职场人的内因。
 
用爱发电的工作因为贬损的是个人价值,长久不了。
3
“要学会做人”
“做人要有眼色”
“搞好关系”
“别得罪人”
 
我相信每个人都会从家长、老同事、领导嘴里听过这条建议,它几乎是职场第一铁律,尤其是在中国的礼仪之邦。这句话其实没毛病,一个温良恭顺“会做人”的成年人,无论在职场还是生活上,都挺讨喜。但问题是,这句话少了一个要素:KPI。职场首要任务不是讨喜,而是完成KPI;大多数人升职加薪,靠得不是有眼色、搞关系,还是要靠KPI。
 
能和同事搞好关系、不得罪任何人的职场“老好人”未必有春天。这个道理在几个月前大火的日剧《我们无法成为野兽》里做了最好的诠释。
 
新垣结衣饰演的30岁OL深海晶就是完美的职场老好人。明明是销售助理一枚,却身兼秘书的活儿,要替老板冲咖啡、挂衣服,因为老板还没找到新秘书;明明是同事得罪了甲方,跑去收拾烂摊子、给人下跪的也是她:


在上一家公司也深受欢迎的她被叫去聚会,但真相是,大家需要她做佣工:

 好心地付出、帮忙、一直把微笑挂在脸上希望和所有人维持好关系的深海晶“收服人心”了么?

 
完全没有!
 
她好心帮同事干了活,同事却示意她“靠脸”;


 替同事给甲方道歉下跪,被帮忙的同事却嫌弃她没有尊严;

替同事搞定残局,反被甲方性骚扰:同事连当面道歉的诚意和勇气都没有,只留下了一张写着sorry的便利贴。这么拼命、这么委屈的她从老板那里得到的也不是升职加薪,而是一条又一条的“催命”和责怪的短信。

和很多只搞关系、无视KPI的老好人不同,深海晶这位老好人是实实在在做事情的,她用巨大的包容成全着同事和老板,可好处没她的份。这种惨败的结局不是只在屏幕中,早在2012年,康奈尔大学就曾做过一项性格和工资关系之间的研究:

结果发现,宜人性与收入呈负相关。具体来说:难搞先生比老好人先生每年要多挣18%的收入,即9772美元;难搞女士比老好人女士每年多挣5%的收入,即1828美元。
 
我们总以为你好我好大家好就是真的好,可职场人间百态,怎么可能只用一种姿态去对待所有人?不得罪人不代表这个人就是善良的、情商高,他也可能是没有原则的;“难搞”的人也不代表他们不在意自己的人际关系,他们只是更明白职场中利益的优先级要靠前。无论是从公司还是个人角度来看,这种考量没毛病。


奇葩说中李诞说的有道理:我们“自私”的活着但我们不伤害别人,这个世界才能运转。
4
 “要掌握一套终身受益的技术”
 
过去电焊、开车、珠算都是被视为铁饭碗的技能,谁能想到现在算盘已经从我们的世界消失了、uber司机满世界都是。过去半导体工程师、记者、纺织工、小商品制作商等这些职场人都被视为有一技傍身的人,而现在这些行业从业者都在大幅萎缩。
 
不是我们不努力,而是技术发展太猛烈,我们望尘莫及。

美国Institute for the Future(IFTF,未来研究所)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到2030年近85%的工作是现在所没有的。现在,如果还有谁告诉你“去学xxx手艺吧,至少它不会过时,能让你活下去”,他不是真的不懂就是和你有仇。
 
如果硬要说有什么终身受益的技术,像沟通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等这些软技能会比当下最夯的技能更靠谱。
5
“是金子总会发光,好好做事,别急着表现。”
 
然而事实上,会哭的娃才有奶吃。

美国康奈尔大学曾经做了一项调查:职场存在脾气收入论,容易相处的员工,薪酬明显低于脾气不太好的员工。在职场上,当你天真地以为你的忍让和包容会令你的同事或者上司感激不尽时,其实,他们也许压根没意识到。

我曾经接触过一位非常优秀的中层经理。他有升职的愿望,但是不愿意争抢,平时一心扑在业务上很少主动找老板沟通。

在新一轮的升职周期中,我看到有不如他的中层经理被提名晋升高级经理,我主动找他的老板询问是否今年考虑他的升职计划。

他的老板说「他是挺优秀的,但是我今年没有计划那么多升职名额,他还可以被历练历练,等明年吧」。

之后在我和这位经理的一对一固定谈话会上,我提醒他要尽快抽出时间找老板汇报工作,顺便提出自己的晋升要求。结果在他找老板汇报过的第二天,他的老板找到我说改变主意了,要在今年的升职周期提名这个经理。

从老板的角度来说,每个老板都喜欢业务能力强,任劳任怨又永远积极向上的员工。但老板又不是你老婆/老公,光喜欢有什么用呢?能够被升职加薪才是王道!


做好事的同时,适当在话事人面前展现才能,适当邀功,并合理提出诉求,还是很重要的。
6

“学历不重要”

 学历重要吗?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似乎依旧有许多人在探讨这个问题。因为有的人初中还没毕业却早早的当上了大老板,而有的人哪怕985、211毕业却依旧过着早出晚归还着花呗的日子。

这时候可能有人会说了:卖猪肉的北大毕业生陆步轩、辍学的比尔.盖茨、扎克伯特和乔布斯、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汪涵……他们都是大众所熟知的名人,可是有的选择放弃继续深造,也有的原生条件不好却也成为知名的主持人。

陆步轩曾是高考文科状元,你不是;他是北大的优秀毕业生更是80年代的栋梁之才,你不是;他最后在校友的陈生的帮助下一起合作成立了“屠夫学校”,打造了一个高质量的团队,你却不知道。因为,你只知道他北大毕业的,他卖猪肉去了,北大的都混那么差,学习有个什么用?

可是当自己去找工作,直接被面试官拒绝的时候却说,你们怎么能这样,你这是学历歧视。可是,却并不会有人在意你说的那些不公正


成功者所处的历史条件我们复制不了、成功者所具备的天赋我们天生没有。成功的结果无法复制,充其量复制一下成功的过程吧。最终我们还是要老老实实用学历、用时间换经验、赚技能、等机遇。大佬们没有告诉我们的可能才是成功的关键,而成功故事,用来适当打打鸡血就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