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瘀血阻络、胃肠损伤....常见的5种便血,中医:调理需辨证

 观澜听潮914 2019-11-16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病者大便下血,或清、或浊、或鲜、或黑,或在便前,或在便后,或与泄物并下,……故曰便血。”

为什么会便血?

中医认为便血发生的病理,归纳起来有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不节,劳倦太过,跌扑虫伤,气血失和,脏腑功能失调,或因经络损伤而血不循经,溢于脉外所致。现简要叙述如下:

瘀血阻络、胃肠损伤....常见的5种便血,中医:调理需辨证

1)因劳倦过度,七情内伤,损伤脾气,以致气失统摄,血无所归而致便血。如便血过多,阴伤及阳,亦可导致阴阳两虚之证。

2)饮食不节,饮酒过量,嗜食辛辣或膏梁厚味,以致湿热下注大肠,损伤阴络而为便血。久则营阴受伤,湿热未清,成为虚实挟杂之证。

3)外感风热,肺经遗热于大肠,或风热淫胃,或感受温邪疫毒,热入营血,火热动血而致便血,或久风入中,而为肠风下血。所以,く医学启源大肠经》中说:“热极则便血,又风中大肠则下血。

瘀血阻络、胃肠损伤....常见的5种便血,中医:调理需辨证

4)瘀血阻络,饮食内伤,脾运失司,积滞内着,损伤胃肠之脉络,瘀血内停,或受外伤,气滞血瘀,或止血不当,败血凝积,或感寒邪,塞凝血脉,或久病气血虚弱,心肺气虚,气行无力,血行不畅,瘀塞不行而阻络,血不循常道而外溢,流于肠间则便血。

5)胃肠损伤,伤及胃肠脉络,或异物刺破阴络,或手术不当损伤脉络,或用力过度阴络破裂,或虫蚀肠膜等,血漏肠间而为便血。

症状分析及调理方向

肠道湿热证:风团片大、色红、瘙痒剧烈;发疹的同时伴脘腹疼痛,恶心呕吐,神疲纳呆,大便秘结或泄泻;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调理方向:清化湿热,凉血止血。方解:地榆散合槐角丸加减

气虚不摄证:便血色红或紫暗,体倦乏力,神疲懒言,面色晄白,心悸少寐,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

调理方向:益气摄血。方解:归脾汤加减

脾胃虚寒证: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

调理方向:健脾温中,养血止血。方解:黄土汤加减

便血经久不愈者,多由脏气亏损,或久病肝失所藏,脾虚不能摄血,肾虚不能固下所致,治宜扶正,或祛邪与扶正兼顾。

调理须知:

1、加强精神护理保持病室安静、清洁,避免污秽浊气的刺激,加强精神护理,针对性地安慰患者,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使患者的精神活动得到安慰和满足

2、注意饮食暂禁食,待血止后酌情给予流质饮食,并注意饮食不可过热过多。以后逐步给半流质或软食;忌烟、酒以及粗糙辛辣生冷肥甘厚味等食品,以避免和预防再次出血

3、观察岖血、便血情况注意观察呕血、便血的次、数量、颜色、性质以及出血时间,适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

4、卧床休息少搬运患者,防其劳累

5、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神志情况

重要提醒:

①文中未涉及到症状的具体用药,且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具体症状还应辨证为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