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名家】——刘颜涛(2015年第15期)

 攒菁堂 2019-11-16


刘颜涛 1965年出生,中国书协篆书专业委员会委员、书法培训中心教授、展览中心书法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导师,中国书法院导师,河南省书协篆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安阳市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被中国文联评为“中国百杰书法家”,被中国书协授予“德艺双馨”书法家称号,多次担任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书法展赛评委。

  作品参加汉字之美——中国书法66人(巴黎、柏林、悉尼)展,首届三名工程50家作品展,中国美术馆首届当代名家56人书法提名展,第一、二、三、四、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全国第七、八、九、十届书法展,全国第四、五、六、七、八届中青年书法展等权威性展览。作品获翁同龢书法奖、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2011年度书法佳作奖,在全国第九、十届书展以及全国第七届中青展等展赛中获奖。

出版中国书协编《中国书法大典·当代杰出书法家·刘颜涛作品集》、中国美术馆编《中国美术馆当代名家系列作品集·书法卷·刘颜涛》等十余种作品集。


学书詹言

□ 刘颜涛

1、书之妙道,在经意与不经意之间。过经意,其弊嫌琢,过不经意,其弊嫌率。“恰到好处,恰够消息,毋不及,毋太过”。其中又有不经意而经意与经意而不经意之境,得前者难,得后者尤难。

2、甲金书法,用字诚至苦,然亦有至乐之一境。常有一篇作成,自己亦惬心。唯据古文字学细勘,仅有某某数字,非同时代同体貌者,乃精益求精,循源以求,忽然得至隽之字,或因一字之承上启下改一行,或因一行之左顾右盼动全篇,忽然得意外生发之新构。拍案击掌,其乐何如。

3、凡书,首贵沉郁。当今书坛,南北交融,碑帖一理,然亦有不尽同者。帖之高境,虽亦贵沉郁:沉则不浮,郁则不薄,然或以朴茂胜,或以冲淡胜,或以钜丽胜,或以雄苍胜,纳沉郁于四者之中,固是化境。即不尽沉郁,或清丽,或隽秀,或飘逸,或典雅,亦各有风致,各有可观者。若金石碑刻则舍沉郁之外,更无以为者。而出以沉郁,则雄壮亦可,优美亦可。否则,碑之雄壮嫌其粗鲁,帖之优美病其纤弱矣。

4、曾见徐无闻先生集契联云:“为学成于博闻多识,养德贵乎从善尊贤。”先师刘顺先生化作:“为学戒好名,成在博闻多识;作人宜养德,贵乎从善尊贤。”今书其联,以追思先生,笔墨则求清劲、隽秀外更多稚拙、生涩之趣。

5、周初金文,少经营,多天趣。任其字形大小、肥瘦、方圆、扁长,不拘定格。因字赋形,开阖变化,纵横百出,一派大朴不雕之自然生机,然求于自己笔下,终难免有刻意处。然则,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6、杨小楼京戏传有“武戏文唱”誉言,吉金碑刻文字亦须于“金石气”中涵孕“书卷气”,雄强而不失儒雅。

7、古人云:“匆匆不及草书。”即淋漓痛快中尤须有沉静之美,静之诀赖于虚怀若谷、宠辱不惊、从容不迫之修养。雄浑恣肆、豪放飞动中切忌以“闹”,一“闹”,即入野道矣。故须动中求静,方不失稳重。

8、纵有落笔风雨笔扫千军气概,心里也须如青石板似的沉重和清凉,直须做到:它干它的手脚,我定我的心神,方可于作品中见出作者之沉气凝神风度。

9、启功先生有“透过刀锋看笔锋”之语,习金石碑版文字须先磨去斧凿刀刻之痕,再发铿锵坚韧之致,亦“得意忘形”、“得境忘言”之谓也。

10、作篆直须执笔松用心恭,能以轻松自如之笔信手写去,格调自苍劲,意味自浓厚,方显高人手段。切忌鼓弩为力之刚狠,逞强使气之促迫。着力太重者,难免剑拔弩张,堕入野道。不觉用力而力自到者,方能既入纸又出纸,笔笔跳得起,气韵生动。正如刘大櫆《论文偶记》云:“气最重要,予向谓文须笔轻气重,善矣,而未至也。”

11、“文章最要节奏,譬之管弦繁奏中,必有希声窈渺处。”是作于汉篆宽博雄浑朴茂中,偶以秦诏辞及汉简长画笔法和明清人行草书浓淡干湿墨法为之,以为体会心得。

12、作篆立志要高,清诸篆书大家作为过河之桥,升堂入室之径,不可以不学,然志仅及此,成就必小矣。秦汉及商周篆书,须常在意中也。

13、小品用笔须约束,要雅致精工,非大轴广帧,放笔烂漫,信手而成者,尤须凝神聚气,以雄狮搏象之力为之,求得尺幅小中大境界,所谓“缩龙成寸”、“尺幅千里”。



刘颜涛 篆书中堂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



刘颜涛 篆书中堂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