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患过两种癌却高寿98岁,他的秘诀是什么?

 情愫秋生 2019-11-16

北京国锋堂中医研究院 2019-09

患过两种癌却高寿98岁,他的秘诀是什么?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大师季羡林的养生之道

参考资料:《季羡林谈养生》

季羡林生前被誉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他自谓“三朝元老”,经历了清朝、民国、新中国,享年98岁。

然而不为人知的是,他从小体弱多病,小时候以高粱米为主食,吃不饱肚子,营养不良。六岁患了天花,差一点死掉。痊愈之后,一直体弱多病。患过胃溃疡、哮喘病、冠心病、白内障,秋天还经常过敏。

更严重的是,他的胳膊上有一块很大的脂肪瘤,脑袋左边也是脂肪瘤。季羡林逝世的原因是心脏萎缩,而在这之前,他已经在2001年患了两种癌症:前列腺癌和膀胱癌,当时季老全身浮肿,完全变成另外一个人。

这样的病体竟然能够活到98岁高龄,难道不是奇迹?

说是奇迹,其实也不奇。季羡林自有一套办法,来对付这些疾病。

患过两种癌却高寿98岁,他的秘诀是什么?

三不主义:不锻炼,不挑食,不嘀咕

有人问季羡林,你健康长寿,精力充沛,有什么养生之术,有什么秘诀没有?

季羡林的回答是:没有秘诀,也从来不追求什么秘诀。他有一个“三不主义”,就是:不锻炼、不挑食、不嘀咕。

所谓不锻炼,绝不是一概反对体育锻炼,他只是反对那些“锻炼主义者”,对这些人来说,好像生活的重心就是锻炼,除了锻炼没别的事要紧。就跟现在有的老太太跳广场舞入迷一样,似乎一天都在等待或为黄昏的广场舞做准备。

他觉得,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在于工作,工作必须有健康的体魄,可以进行一定时间的锻炼,自己年轻时喜欢打打乒乓球、游游泳,但也都不精于此道。但更为重要的是,工作必须有时间,如果把大部分时间都用于体育锻炼,而耽误了许多工作时间,这有什么意义呢?

所谓不挑食是很简单的,不管是哪一国的食品,只要是合自己的口味,他张嘴就吃。

有的人吃东西禁忌多如牛毛,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尝。吃一个苹果要消三次毒,然后削皮,削皮的刀子还要消毒,这自然不在话下,而削了皮的苹果还要消一次毒,此时的苹果已经毫无味道了,只剩下消毒药水味了。

从前化学系有一位教授,吃饭要仔细计算卡路里的数量,再计算维生素的数量,吃一顿饭用的数学公式之多等于一次实验。结果怎样呢?结果是每月饭费超过别人几十倍,而人却瘦成一只干巴鸡。一个人到了这个地步,还有什么人生之乐呢?季羡林心想,如果再戴上放大百倍的显微镜眼镜,则所见者无非细菌,他还能活下去吗?

“至于我自己呢,我决不这样做,我一无时间,二无兴趣。凡是我觉得好吃的东西我就吃,不好吃的我就不吃,或者少吃,卡路里、维生素统统见鬼去吧。心里没有负担,胃口自然就好,吃进去的东西都能很好地消化。再辅之以腿勤、手勤、脑勤,自然身体好了。

所谓不嘀咕,是指没有什么想不开的事,从来不为自己的健康愁眉苦脸,他对有人无病装病,有人无病却幻想自己有病,十分厌恶,看了感到别扭,感到腻味。

患过两种癌却高寿98岁,他的秘诀是什么?

保持心境平和快乐:畅游书海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季羡林生活中最大的乐趣,一是看书,二是看书,三还是看书。

在他看来,书能给人以智慧,给人以知识,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希望。

书是季羡林的朋友,而且是密友。坐在书城之中,忘记了尘世的一切不愉快的事情,怡然自得。以世界之广,宇宙之大,此时只有他和他的书友在。在自己的书斋中,季羡林畅快地进行着自己的精神之旅。

患过两种癌却高寿98岁,他的秘诀是什么?

人应该有点乐子:比如养小动物

季羡林从小就喜爱小动物,觉得同小动物在一起,别有一番滋味,它们天真无邪,率性而行;有吃抢吃,有喝抢喝;不会说谎,不会推诿;受到惩罚,忍痛挨打;一转眼间,照偷不误。

所以同小动物在一起,他心里感到坦然、怡然、安然、欣然,不像同人在一起那样,应对进退,谨小慎微;斟酌词句,保持距离;感到异常地别扭。

季羡林养的第一只猫起名为虎子,是一只最平常的狸猫,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虎虎而有生气,因此起名为虎子。

1981年,季羡林又养了一只雪白长毛的波斯猫,起名为咪咪。

猫是季羡林每天喜悦的源泉之一。在白天,看书写作一疲倦,就往往到楼外小山下池塘边去散一小会儿步。这时,咪咪便像一股白烟,从草丛里,野花旁,蓦地窜出来,用长而白的毛蹭他的腿,用嘴舔他的裤腿,用软软的爪子抓他的脚,使他步子也迈不开。

他努力迈步向前走,猫们便跟在身后,陪他散步,山上、池边,他走到哪,猫便跟到哪。小猫跟季羡林散步,便成为燕园一奇。

在老伴、女儿去世之后,在他精神最苦闷的时候,猫给了他极大安慰。

患过两种癌却高寿98岁,他的秘诀是什么?

生活有规律也是长寿的奥秘

季老平时的生活极有规律。每日5点不到即起床,进行学术研究或写作,几千字的文章可以一挥而就。7点多钟早饭结束后,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与生活。

午饭后,他都要在书房的旧藤椅上小憩片刻。而这时,老人钟爱的小猫咪便会跳上他的膝盖,这老“小”同眠的情景,颇为老人繁忙的生活增添了几分童趣。

工作累了的时候,季老会提起水壶为窗台上的花草浇浇水、松松土,在满目青翠之中寻觅一份心灵的宁静和一种生命的活力。这短暂的活动与休息,对季老无疑是颇有裨益的。

晚饭之后的时光,老人则要看看电视新闻、报刊和刚收到的新书与邮件,以了解新的信息和收获新的知识。晚上十点钟准时就寝。除极特殊的情况外,这样的作息规律是从不改变的。

季羡林认为,人上了年纪,有点这样那样的病,是合乎自然规律的,用不着大惊小怪。

他说: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却不是为了吃饭。到了晚年,更是如此。我还有一些工作要做,这些工作对人民对祖国都还是有利的,不管这个“利”是大是小。我要把这些工作做完,同时还要再给国家培养一些人才。

对待名利,他却分外超脱,他是陶渊明的信徒,陶渊明的四句诗:“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成了他的座右铭,晚年还请辞自己头上的三个名号,调侃说国宝是大熊猫,自己只想做个老老实实的教书匠,读书人。

斯人已去,然而这套以季老朴素的人格特征和一切为了工作的人生追求为基点的养生之法,对于我们而言却有着很多的启迪。愿我们能从他的言行中吸取养分,健康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