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高楼层建筑的普及,电梯早已充分融入众人日常生活,成为每日微不足道、细枝末节「小事」的组成部分。 但医院电梯,却堪称所有来往医院人群都不得不重视的「大事」一桩。 @拉布拉多 当你争分夺秒时,遇到从 2 楼坐电梯去 1 楼的人…… @皮不皮 早高峰电梯有很多家属提着早餐,你知道有多香吗 每一个挤过医院电梯的人,提及这段经历无一不是长叹一声,仿佛充分体悟人生。 如此反差,何解? ・・・ 跑得再快,尬聊也追得上你 和医院厕所一样,医院电梯是另一个尬聊重地。 @不回头 从走进电梯那一刻,就开始了一天的 social。 在电梯内遇到熟人的基本原则是:遇到好友,抓紧时间聊几个楼层; 遇到领导,立刻露出职业假笑; 如果遇到患者,就要分情况讨论了:运气好的,电梯就是办公室,问病情,随时随地。 运气不好,两个人面面相觑,总不能也套用厕所相遇的尬聊金句「这么巧,你来也坐电梯」。 @一支西地兰 每次挤电梯,最尴尬的就是遇到自己的患者,大家挤得像沙丁鱼,我和患者面对面站立,近到可以感受到对方呼吸。 △ 看不见我看不见我看不见我 ・・・ 按楼层,也有流派之分 进了电梯就要按楼层,这一稀松平常的举动放置在医院电梯的特殊场景之下,成功衍生出不同的流派。 △ 野生派 △ 钥匙派 △ 笔派 △ 白大褂派 野生派无须多言,后面的钥匙派、笔派和白大褂派,基本可以概括为「借物派」。 何以借物?唯有嫌脏。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细菌。医院的电梯按钮有多脏? 有研究人员在多伦多的 3 家大型三级医院内,在每周的工作日及周末的不同时段,收集了 120 个电梯按钮和 96 个马桶表面的棉拭子样本。 △ 医院电梯按钮是细菌定制的隐秘来源 结果显示:电梯按钮表面比洗手间表面存在更高的细菌定植率(61% vs 43%)。
研究作者表示,多数分离得到的定植细菌致病性较低,暂时是「令人安心的」,这可能得益于这几家医院良好的清洁措施和手部卫生情况。 但作者同时提示需要对此长存风险意识——赶紧「七步洗手法」压压惊。 ・・・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已超重 △ 早班电梯,挤得进都是缘分 决定电梯体验的关键,就是关门前的一小块空位。 眼看着还有两分钟交班,而面前的电梯还有一个空位,一个抢占了就能够免于迟到之忧的「决胜据点」。 脑中闪过主任交班的凝视,你眼疾手快冲了进去—— 「嘀,已超重」。 此时,电梯里面所有的人都默默地看着你,你知道,你必须退出这一班决定了你「迟到与否」命运的电梯。 心怀悔恨地退出,旁边两个纤瘦的女生却同时站了进去,电梯不仅一声没吭,电梯门还迅速地关闭、上升,动作一气呵成。 只能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电梯门就在跟前,明明还有空位,我踩进去听见的却是「嘀——已超重」。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已超重」。 而是因为超重退出之后,旁边的人却轻而易举地填补了那个缺口,徒留自己在原地,错愕又彷徨。 ・・・ 早高峰电梯:一场角力 @迪迪 呵呵,我已经放弃早高峰电梯了,我们科在 7 楼,走上去比坐电梯还快。 早高峰的电梯,无法逃脱的噩梦。 对于医院电梯带来的「人生感悟」,早高峰电梯体验,绝对是当仁不让、浓墨重彩的那一笔。 离住院部数百米开外,就能看见大排长龙的人群,有穿着白大褂的医生,有提着早餐的家属,有穿着住院服的病人。 长龙两侧,还有安保人员专门负责维持早高峰电梯的秩序,足以见得这一场比拼的紧张惊险。 如果说站在长龙之中,玩着手机排队的你还能保持平和的心态,当一台电梯的下降楼层,开始逐渐接近一楼「5、4、3……」你会明显感觉到身边人蓄势待发的骚动。 无论是安保人员、电梯员,或是你身前身后稍稍向前探身等电梯的人,他们的眼神都紧紧锁定那一个向下滚动的箭头。 此时,就算你再迟钝,就算你此前对于医院电梯搭乘毫无经验,你也能够充分意识到,一旦那扇电梯门打开,你将要面对的是什么。 这是竞争,更是角力,也就在这一瞬间,搭上电梯的欲望忽然变得无比强烈。 「叮——」 电梯门开就像发令枪响,安保人员开放通道,众人一拥而上。 「只停双层双层看清楚了不要上错了楼层低的尽量走楼梯吧让一让让一让让一让让一让手上提包那位能把包拿起来吗这样能多站一个人里面的人再往里走一点那儿不是还有个空吗互相体谅啊都赶着上班呢」 与等待电梯的漫长不同,装满一台电梯几乎就是一瞬间的事情。 很快,电梯门关闭,最后挤上去的几个人脸上难免露出侥幸神色,而门外的几个人错失机会,只能不无遗憾地退回等候区,准备开始新一轮的循环往复。 ・・・ 中国医院的电梯迷思 没有挤过医院电梯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医院电梯之所以重要,不仅在于满足和其他电梯一样的日常需求,更有突发急救、无障碍设施、紧急输送等医院场景下的特殊考虑。 针对医院电梯最突出的秩序与效率问题,很多医院已经做出了尝试与努力:电梯员和安保人员的介入与引导,在早高峰时期实行不同的楼层停留方案,增加对医疗专用梯与患者用梯的区分管理等。 情况有所改善,但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有的人只能直接放弃电梯,选择爬楼(高楼层科室纷纷流下辛酸的泪水);有的人不知不觉间,已经积累了众多搭电梯的技巧;有的人用玩手机麻痹自己:只要玩的够专心,医院电梯就无法让我感到痛苦。 无论你是什么身份,都要接受被医院电梯支配的恐惧。 从这种意义上看,中国医院的电梯迷思,也许体现的是「众生皆苦」的人生哲理? 本文插画作者为 doctor xx;本文部分内容发表于作者 doctor xx 个人公众号:白连夜(XX12271111)授权修改发布 责任编辑:gyouza 王弘 参考文献: 1.Christopher E Kandel, Andrew E Simor, Donald A Redelmeier. Elevator buttons as unrecognized sources of bacterial colonization in hospitals. Open Medicine 2014; 8(3): e81–e86. 2.丁香园《医院电梯按钮有多“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