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SE2015】非酒精脂肪肝与代谢紊乱的研究现状

 红星影像 2019-11-17


高鑫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编者按:

  肝脏是糖、脂代谢紊乱状态下最重要的受累及的器官,目前普遍认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代谢综合症和胰岛素抵抗的一种肝脏表现。在本届CSE学术会议上,在邝安堃冠名讲座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高鑫教授发表了该领域的精彩演讲。

  肝脏作为机体物质代谢的中枢器官,其对全身代谢紊乱相关疾病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外过量饮酒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肝细胞内脂肪过量沉积。目前认为NAFLD代谢综合征组分之一,与肥胖、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息息相关,是心血管疾病的预测因素。脂肪肝在确诊后5-10年内发生糖尿病、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和代谢综合征及相关肿瘤的比率显著增高,死于心脑血管事件较普通人群高 2倍以上。目前认为胰岛素抵抗及其相关的脂代谢紊乱是NAFLD的主要发病机制,NAFLD是胰岛素抵抗引起的代谢紊乱在肝脏的临床表现。

  脂肪过量异位沉积于肝脏形成脂肪肝,同时伴随多种代谢异常。肝脏脂肪与全身多代谢紊乱之间的“量效关系”并不清楚,即是否存在引起全身代谢紊乱的肝脏脂肪含量的阈值或“切点”?如果回答这个问题,必须首先解决肝脏脂肪定量的方法。从病理学诊断标准来看,肝活检病理诊断是公认的金标准。但是肝穿刺属于有创检查,难以常规开展。一般采用的超声的方法和CT、MRI影像的方法则属于定性诊断,不能提供定量参数。上世纪90年代,随着磁共振波谱成像(MRS)精确测定肝脏脂肪含量的方法的建立,使的无创肝脏脂肪定量技术成为可能。目前MRS技术公认为肝脏脂肪定量的金标准,国际上已经普遍用于RCT研究。虽然MRS技术无创精准,但是受到设备、价格、操作者等因素影像,难以在大样本人群研究中实施。我们团队利用自己研发的超声定量的方法,与肝脏病理诊断的肝脏脂肪定量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性和稳定性。以该方法在上海长风社近5000例45岁以上人群多代谢疾病横断面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当肝脏脂肪含量>10%,肥胖、代谢综合征、糖代谢异常、高尿酸血症的患病风险明显升高。因此,我们初步提出:引起全身多代谢异常的肝脏脂肪含量的切点应在10%,如果对NAFLD患者进行干预,治疗目标应将肝脏脂肪含量控制在10%以内。

  目前 我们对糖尿病患者伴随脂肪肝的临床问题往往重视不足。糖尿病患者中脂肪肝的患病率高达60%-80%, 伴随脂肪肝的糖尿病患者发生脂肪性肝炎(NASH)和进展性肝纤维化的风险明显增高。我们对住院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的肝脏病理研究结果和无创评分结果均显示,伴有糖尿病的脂肪肝患者的肝脏进展性纤维化评分增高,几乎所有肝酶增高的糖尿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脂肪性肝炎。然而,我们对糖尿病患者不良肝病结局认识是不足的。因此,建议应该像重视其他糖尿病并发症那样重视糖尿病肝脏病变,从而进行规范筛查和有效干预,以降低代谢和心血管风险的同时降低肝病不良结局的风险。

(来源:《国际糖尿病》编辑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