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位比肩李清照的近代女词人,叶嘉莹称她是词的集大成者

 幽莲生梦 2019-11-17

下图这本书,是笔者今年年初在家乡老屋一个尘封的箱子里找到的。书取出来的时候,扬起的灰尘在穿过窗子的斜照的阳光里浮动。

这位比肩李清照的近代女词人,叶嘉莹称她是词的集大成者

江苏古籍出版社《沈祖棻诗词集》

书脊已经被虫蠹得有点斑驳,所幸内页完整,竖排的繁体字竟然清晰如新,泛黄的封面有斑斑尘渍,上面以宋体印着六个字:沈祖棻诗词集

二十一年前买的这本书,在几次辗转流离中遗失了,却不料意外地在这里觅到。我是幸运的,因为这本书一共印了5000册,早已绝版。它在岁月里静静地尘封了十多年,终于重见天日,这令我不禁想到沈祖棻先生在武汉大学那段艰困的岁月里,潜心学问、肩负重担而隐忍不屈的坚韧精神,也想到程千帆先生在沈先生离世后,为妻子遗作的整理出版而殚精竭虑、奔波劳碌的苦心。

书香如旧,只是封面的尘渍已经擦不去,一点点斑驳的灰色,就像苏州三月沥沥的雨天,青石小巷里那斑驳的灰砖墙一样。

一、生小住江南,横塘春水蓝

1909年初春,沈祖棻出生于苏州大石头巷。她祖上原籍海盐,居苏州已有几代,祖父沈守谦精于书法,与吴昌硕、朱孝臧有来往,父亲经营米店,也有田出租,沈家虽非大富之家,但也算得上家境殷实。

沈父很注重女儿的教育,自小便请老师为沈祖棻教授英语、国语、算术、刺绣,爱好文艺又具有文学天赋的沈祖棻开始在文学的海洋里尽情地吸收着营养。

苏州人文气息浓厚,学风甚盛,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精雅的古典园林令沈祖棻受到高格调的艺术薰陶,她越来越对文学艺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五四”运动之后,新文学席卷全国,热爱文学的沈祖棻也开始尝试着文学创作。这一时期,她的创作以新诗和短篇小说为主。

这位比肩李清照的近代女词人,叶嘉莹称她是词的集大成者

沈祖棻出生地,苏州大石头巷

其时的少女沈祖棻,既有着传统女性细腻的感情触觉,又有着新时代女性对感情的热烈释放,这些特质在她的爱情诗里表现得尤其动人。如《泛舟行》:

像一缕少妇的辽远恋情

今夜的湖水是太柔腻了

我们的桨放得更慢,更轻

藏我们的船在荷叶底下

让你停了桨,轻轻地说着

只有我才听得懂的话

水波会留下我们的影子

十四夜的月亮是够亮的

照着我的羞涩,你的放肆

憧憬、甜蜜、温柔、羞涩,朦胧含蓄中又带着热烈,恋爱中的小情侣的心态刻画得如此精妙入微、温馨动人。

沈祖棻的新诗集《微波辞》于1940年由重庆独立出版社印行,虽发行量不大,却很快流传开,甚至被人谱成歌曲。

沈祖棻十五岁的时候,因避战乱,全家移居上海,她入读上海私立南洋女子中学。1930年,考入中央大学上海商学院,一年后,又转学南京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系。在这里,沈祖棻的文学道路发生重大转变,她开始将主要精力转向填词。

一代词家,在这里向文坛迈出了惊艳的第一步。

这位比肩李清照的近代女词人,叶嘉莹称她是词的集大成者

沈祖棻新诗集《微波辞》

二、三月莺花谁作赋,一天风絮独登楼

1930年代的南京中央大学文学院,师资阵容强大,包括了黄侃、吴梅、汪东、汪辟疆、胡小石等名家,其中汪东任文学院院长兼系主任,吴梅担任词曲必修和选修课程。这两人皆是名重一时的词学家。

吴梅治学甚严,他规定学生每两周填词一首,虽然数量很少,但要求选僻调、难题、险韵,难度相当大。批改词作也极为认真,以正楷书写,一笔一划像印刷一样。而汪东则对于词的讲解甚为精辟,剖析入微,深受学生喜爱。

有一次,沈祖棻提交了一首习作《浣溪沙》:

芳草年年记胜游,江山依旧豁吟眸。鼓鼙声里思悠悠。

三月莺花谁作赋,一天风絮独登楼。有斜阳处有春愁。

这首词清雅婉丽,灵动而不失蕴藉,但却不是泛泛的伤春之作,而是蕴含着对国家局势的忧虑之情。其时“九一八”事变发生不久,局势飘摇,这首词将对局势的担忧表现得含蓄蕴藉,末句“有斜阳处有春愁”表达的意象包含着深深的忧国意识,意余言外,含味不尽。

这位比肩李清照的近代女词人,叶嘉莹称她是词的集大成者

南京中央大学

汪东和吴梅对这首词大为赞赏,因此开始特别关注这位清秀文雅的女学生,并给了沈祖棻很大的鼓励。黄侃甚至亲自为沈祖棻取了个别名“子苾”。这首词很快流传开去,年轻的沈祖棻也因此获得了“沈斜阳”的美誉。后来,这首词被录入《涉江词》,列于第一首。

在众位名家的指导下,天资聪慧的沈祖棻词艺飞速进展。难得千里马的汪东和吴梅对沈祖棻予以最大热情的指导,师生交往甚密,其时吴梅的日记就记载了大量与沈祖棻在学业和生活上的事情。

在南大,沈祖棻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她人生中至为珍贵的爱情。她认识了年龄比她小四岁的程千帆,共同的志趣令两人很快坠入爱河。从此,沈、程二人彼此成为了人生中的精神伴侣、文章知己,共同渡过了人生中无数风雨,直至生命的终止。

这位比肩李清照的近代女词人,叶嘉莹称她是词的集大成者

年青时的沈祖棻与程千帆

这段时期,沈祖棻学词的方向,以南宋晚期风格为主,多长调,张炎和王沂孙词风是其学习的重点。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曲游春.燕》略窥她其时的词风。

归路江南远,对杏花庭院,多少思忆。盼到重来,却香泥零落,旧巢难觅。一桁疏帘隔,倩谁问、红楼消息?想画梁、未许双栖,空记去年相识。

此日。斜阳巷陌。念王谢风流,已非畴昔。转眼芳菲,况莺猜蝶妒,可怜春色。柳外烟凝碧。经行处、新愁如织。更古台、飞尽红英,晚风正急。

三、词赋招魂风雨夜,关山扶病乱离时

在南京中央大学求学的历程,很快被日寇的铁蹄踏破。1937年年底,南京沦陷,沈祖棻与其他师生一样,开始了艰苦流离的逃亡之路。

这是沈祖棻人生中经历的第一段艰难岁月,但却是她文学生涯中最为闪耀的阶段。

她的逃亡之路,先后经过屯溪、长沙、益阳、重庆、巴县、雅安、乐山,最后在武汉安定下来。这期间,因为工作的原因,沈祖棻与程千帆经历多次离合,沈祖棻逃难时,沈父本拟转交女儿的一些珠宝被同乡侵吞,因此她的生活也是相当困顿。

这位比肩李清照的近代女词人,叶嘉莹称她是词的集大成者

沈祖棻足迹路线

这段岁月,沈祖棻得到了很多师长、朋友在生活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鼓励。这些怜才惜才的前辈文人,对乱世中的沈祖棻夫妻相当疼爱,在安徽屯溪,她与程千帆结为夫妻,肖印唐将自己的住所让给她们作为婚房,并为沈祖棻介绍工作;在长沙,诗人孙望招呼她们住在自己家中;在雅安的艰苦岁月,汪辟疆写信勉励她振作;在成都医院手术遭遇火灾,唐圭璋邀她夫妻到其家中居住。

在逃难的岁月中,沈祖棻写了大量词来记录这段经历。这些词,有流离辗转的身世之慨,有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有师长朋友的友谊,有怀念苏州故乡的乡愁,更有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政治局势的反映与抨击。

在安庆码头,孤舟灯火中的沈祖棻写下《临江仙》:

经乱关河生死别,悲笳吹断离情。朱楼从此隔重城。衫痕新旧泪,柳色短长亭。

明日征程君莫问,丁宁双燕无凭。飘零水驿一星灯。江空菰叶怨,舷外雨冥冥。

思念故乡时,她写道:

家住吴门饮马桥,远山如黛水如膏。妆楼零落凤凰翘。

药盏经年愁渐惯,吟笺遣病骨同销。轻寒恻恻上帘腰。

程千帆在乐山,她思念丈夫,寄信给他:

多病年来废酒钟,春愁离恨自重重。门前芳草连天碧,枕上花枝间泪红。

从别后,忆行踪。孤帆潮落暮江空。梦魂欲化行云去,知泊巫出第几峰?

这位比肩李清照的近代女词人,叶嘉莹称她是词的集大成者

沈尹默题《涉江词》手稿

辗转流离的岁月,沈祖棻深感师友情谊的珍贵,期间她们以词寄意,有大量书信来往。她曾以《金缕曲》示肖印唐,肖印唐回信云:“得词泣诵再三,并传观师友,以博同声一哭。”那个家国危难、风雨飘摇的年代,文人们大都有相似的悲凉心情。沈祖棻回信,写了一首《解连环》:

暮云天北。趁归鸿说与,病中消息。望故国、千尺胡尘,叹零落锦囊,枉抛心力。绝塞冰霜,早催换、春风词笔。想吟残烛影,湿透墨花,彩笺无色。

京华古欢已掷。念过江意绪,同是愁客。算此日、余泪无多,便伤别伤春,忍教轻滴。满目山河,且留向、新亭悲泣。漫关心、断肠旧句,几人会得?

四、阅世几人容白眼,传经一样误苍生

1941年8月,程千帆由刘永济介绍任武汉大学讲师,其后,沈祖棻也搬到武汉。住所在一个小山丘的顶上,环境清幽。邻居除刘永济之外,还有朱光潜和陈西滢、凌叔华夫妇。此时的沈祖棻与程千帆终于稍稍安定下来。她写下了当时的居住环境:

家住雪山西,转向斜桥过浅溪。山下风棚茅屋外,参差,一带牵牛短竹篱。

重叠树成围,石径回环翠湿衣。更逐闲云峰顶去,休迷,吠犬当门不掩扉。

从1937年至1946年这十年间,沈祖棻目睹日寇侵略、国家沦陷,悲凉感慨之情,一一发于笔下。

故国烟芜秋又绿,伤心忍话铜驼。高楼无复梦笙歌。尊前难醉醒,雁外有山河。

落尽芙蓉菰叶怨,空江残照无多。乱烽寒角几销磨。旧游池馆废,愁见柳婆娑。

这位比肩李清照的近代女词人,叶嘉莹称她是词的集大成者

沈祖棻手书赠刘弘度手稿

这期间创作的词,已不仅仅是个人的身世之慨,更融入深沉的家国之感。如“剩水残山供怅望”、“乔木苍凉,明朝知是谁家”、“故国平芜又夕阳”、“望故国、胡尘千尺”、“关山笳鼓咽笙歌等”,她还以组词的形式,集中反映当时的政局。如《浣溪沙》十首、《减字木兰花.成渝纪闻》四首、《虞美人.成都秋词》五首、《鹧鸪天》八首等,反映国内和国际局势、讽刺国民党执政者的残酷和腐朽、广大人民生活的艰困。这些以比兴手法来反映现实的组词,成为沈祖棻作品中珍贵而独特的部分。

诗有诗史,如杜甫诗。词也有词史,如蒋春霖词。沈祖棻这些词,被学者认为是抗战年代的词史。沈祖棻亲身经历了这一场浩劫,她以爱国之心和词人的敏感的触觉,将这一场浩劫带来的文人心中的震撼与创伤,和对那个时代在文人心理中的反映,表达得准确而深刻。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国家继续陷入战火之中。刚刚经历胜利喜悦的沈祖棻感到失望和愤慨。她写道:

九州才靖胡尘,汉家旗帜翻风乱。中原北定,江南重到,但供肠断。千古江山,万家沟壑,十年心眼。换惊烽急鼓,夷歌野哭,登临处,方多难。

大泽哀鸿流转,更休悲、莼鲈归晚。王侯第宅,京华冠盖,兴亡谁管?海市迷金,琼筵舞翠,狂欢无限。问虞渊短景,昆池浩劫,倩何人挽?

1946年,她再次以组词为剑,创作《浣溪沙》六首,发出了对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声讨。第二首云:

谋国惟闻诛窃钩,嵯峨第宅尽王侯。新声玉树几时休?

何止百年宗社感,真成万世子孙忧。渐渐麦秀望神州。

1947年6月1日,武汉大学发生了震惊全国的“六一”惨案,国民党军队逮捕了十几名教职员工,并打死三名学生。此事令沈祖棻的思想产生了重大震撼。对国民党政府早已悲愤绝望的她,甚至开始反思词的作用。她在《鹧鸪天》里悲愤地说:

惊见戈矛逼讲筵,青山碧血夜如年。何须文字方成狱,始信头颅不值钱。

愁偶语,泣残篇,难从故纸觅桃源。无端留命供刀俎,真悔懵腾盼凯旋。

她的心情就像当年的阮籍一样,充满的矛盾与痛苦。她甚至开始质疑教学和创作到底有什么作用。

……初虽忝为人师,勉力于此,尚觉无所愧作。及今思之,所谓道,所谓业,传之于青年,反使之饥无食,寒无衣,无补于国,无益于民,为社会所摒弃,为乡党所不齿,不容于当世,精神物质均受终身之痛苦……今方知误人子弟之甚……至于写作,但供覆瓿耳,“可怜无补费精神”……

自此后,沈祖棻开始减少词创作的数量,直到1950年代,完全终止了词创作。

这位才思卓绝的女词人,给我们留下了《涉江词》五卷,外加《涉江词外集》一卷,成为中国近代词史的珍贵遗产。

这位比肩李清照的近代女词人,叶嘉莹称她是词的集大成者

抗战时的乐山国立武汉大学旧址

五、文章知己虽堪许,患难夫妻自可悲

建国后,沈祖棻曾于苏州师范学院和南京师范学院任教,1955年调到武汉大学,主讲中国文学史、古典名著选读、历代韵文选等课程,直至去世。

据她的学生回忆,沈祖棻姿容清秀,衣饰素雅,气质如古诗一般优美。讲课时声音温润清亮,声情并茂,极为动听。她在讲课之余,亦潜心于诗词的研究,先后写作了《古诗今选》、《唐人七绝浅释》、《宋词赏析》等著作,均受到学界的赞誉。

这位比肩李清照的近代女词人,叶嘉莹称她是词的集大成者

沈祖棻先生像

然而,“文革”的爆发,令这位饱经磨难的女学者再一次承受了人生苦难的折磨。

程千帆被列为“右派”,送进了“牛棚”,作为妻子的沈祖棻自然受到排挤。她在武大的宿舍被迁到一排由车库和临时住所建成的简陋平房,一下雨就淹水,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她在诗里写道:

忆昔移居日,山空少四邻。道路绝灯火,蛇腹伏荆榛。……忽闻山泻瀑,顿讶榻如舟。注屋盆争泼,冲门水乱流。……

沈祖棻的身体素来多病虚弱,工作的同时,还要一个人养起一个家庭,微薄的薪水常常令生活捉襟见肘。她在诗里说:“盘餐病后朝朝减,衣带新来日日长。饱吸山光饮湖渌,自应肠胃厌膏梁。”甚至自嘲“辟谷依然未得仙”。

其实,在那个不寻常的年代,知识分子的遭遇大都一样。何其芳养猪,钱钟书守仓库,巴金扫厕所……程千帆的“牛棚”生活自然也是受尽折磨。程、沈这一对几十年的患难夫妻、文章知己,此刻分隔两地,只能通过书信来互诉衷肠。沈祖棻写道:

千帆沙洋来书,有四十年文章知己,患难夫妻,未能共度晚年之叹,感赋。

合卺苍黄值乱离,经筵转徙际明时。廿年分受流人谤,八口曾为巧妇炊。历尽新婚垂老别,未成白首碧山期。文章知己虽堪许,患难夫妻自可悲。

他们从相识到新婚,战乱中四处流离,多次分合,如今又遭此灾劫,而他们感情却是在一次次的磨难中愈发坚定深厚。

然而,生命的玩笑一直没有放过这对夫妻。

文革结束,程千帆恢复自由。1977年初,沈祖棻退休,两人东下江浙,探访旧友,6月27日,又返回武汉。在离家不远处,她们乘坐的三轮车发生事故,撞在路边的水泥电线杆上,沈祖棻头部遭受重伤,在医院的手术台上逝世。

这位比肩李清照的近代女词人,叶嘉莹称她是词的集大成者

沈祖棻、程千帆及家人

六、十年家国感兴亡,一篇珠玉存文献

无论生前身后,沈祖棻的词作均受到学界极高的称誉。

世人多以沈祖棻上比李易安,沈尹默云:“漱玉清词万古情,新编到眼更分明。”朱光潜云:“易安而后见斯人,骨秀神清自不群。”汪东云:“问词人南渡,有谁似、李夫人?”姚鹓雏云:“黄花咏,异代更谁偕?十载巴渝望京眼,西风帘卷在天涯。成就易安才。

沈祖棻的才情身世,实与李易安多有相近之处。两人均家学渊源,自幼学习诗词,长大后,李易安嫁与金石学家赵明诚,沈祖棻则结缡文史学家程千帆,均为文章知己。宋室南渡后,李易安流离江南,而沈祖棻亦于抗战时逃难辗转多地,李清照表面柔弱内心实有慷慨的家国情怀,沈祖棻更是深具爱国意识的词人。最重要的是,她们的词学成就,均代表了那个时期女性词人的最高水平。

沈祖棻逝世后,随着其作品集的印行,学界纷纷展开对沈祖棻的研究。叶嘉莹在《谈女性词作之美感特质的演进》一文中说:

我真的觉得沈先生在我们女性的作者里边是一个集大成的作者。......沈先生她不但是一个词人,同时也是一个学者,所以她不但是“词人之词”而且是“学人之词”......她又经历了中日战争的事变,所以她真的是“诗有史,词亦有史”,她真的是把历史写到小词里边去了......沈先生完全跟男子一样了,她写出了跟男子一样的“学人之词” “诗人之词” “史家之词”而且写出不同的风格,不同的作品,那真是一个集大成的作者。

我们知道,词史上被公认“集大成”者是周邦彦,叶嘉莹在此提出沈祖棻亦是“集大成”的作者,这无疑是至高的评价。尽管叶嘉莹此说未见其他学者附和,但笔者是认同这个结论。关于沈祖棻词的成就,由于篇幅所限,笔者拟另文撰述。

这位比肩李清照的近代女词人,叶嘉莹称她是词的集大成者

沈祖棻墓

后记

沈先生是笔者最为推崇的近代词人,一直以来都想写点介绍沈先生的文字,但我发觉,对沈先生了解得越多,却越不知如何去写。因为沈先生的生平和创作、学术,任一个方面都有太多东西可以写,要在一篇几千字的文章里把沈先生和其作品完整地介绍,似乎是极难的事。因此本文只大致写了沈先生生平经历,对于其诗词的成就未及详述。其实即使是生平经历,亦只是一个梗概而已,仍然有言犹未尽的感觉。

笔者昔年读《涉江词》时曾写过一首《高阳台》,现附于下以表对先生尊敬及追思之情。

高阳台.读涉江词兼怀沈祖棻先生

风絮飘残,江山冷落,春愁只近斜阳。锦水歌吟,潮声犹带苍凉。十年生死烽烟路,漫惊心、战骨城荒。怕重逢,月冷芜园,人在殊乡。

红笺不写悲秋句,有家山血泪,刀剑肝肠。词赋千秋,遥分漱玉文章。风流谁继先生者,掩遗篇、四顾茫茫。想当时,暮竹天寒,翠袖生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