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词打卡学习第二十八天 丨今年最火的诗《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无锡红叶杨 2019-11-17

袁枚《苔》.mp3 来自每日百选课堂B 00:00 16:39


清  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 3、图片+文字分享到朋友圈并截图到群里完成打卡

1、复制下面文字↓↓↓

 康震古诗词学习第28天

我已报名由北师大康震教授主讲的『古诗词』线上免费讲堂,跟着康震教授一起,领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古诗词魅力,丰富文学知识,修身养性!免费名额有限哦,赶紧加入吧!

2、长按保存打卡图↓↓↓

  3操作示范:图片+文字分享到朋友圈,完成打卡

↓↓↓

这首诗可能很多朋友不一定很熟悉。这首诗写得非常的平淡,文字也非常的简单。我们一读一听,就能明白作者在写什么。

在讲之前,我想我们还是一起来了解一下它的作者袁枚。袁枚,清代人,字子才,号简斋,又号苍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等等。他是钱塘人,也就是咱们今天的浙江杭州。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袁枚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他是清朝乾嘉时期的一个著名诗人、散文家和文学评论家。

乾隆年间,袁枚考中进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这样的职务,这是个什么职务呢?这是皇帝的近臣。说白了就是在皇帝身边工作,负责起草诏书。一般呢,任期是三年。后来他又在江苏的一些县,比如说溧水县、江宁县,做过县令。应该说他做官为政,还是非常有方的,而且勤政有名声。

但是后来,他自己感觉,这个做官,也有让他痛苦的地方。因为袁枚这个人,个性比较疏放、比较自由,所以他不愿意逢迎那些上级的官员。特别是在做官过程当中啊,有时候稍一疏忽,动辄得咎。而他自己的性格,又是好旅游、好交朋友、好花竹泉石、好名人字画。这样一种奔放的、自由的个性,跟做官有点格格不入。

所以在他33岁那一年,他自己就辞官回家。在江宁,也就是今天南京的小仓山,买了一处园子,命名为“随园”。自己也自称为随园先生。他后来呢,就在这个园子里边,写诗作画,招收弟子授课,一直在这儿生活到去世,他去世的时候已经82岁了。所以呢,世间之人都称他为“随园先生'我们了解了袁枚的人生大体经历,对于我们了解他这首诗是很有帮助的。那么一会,咱们在讲这首诗的过程当中,会逐步地介绍这首诗和袁枚这个人在文学上的观念、在人生的经历方面,到底有哪些关系。我们会一一的涉及到。

我们现在先来看这首诗。第一句说“白曰不到处”这话说得很直白。为什么“白日不到处'?因为它主题是写苔,苔藓。这个苔藓我们知道啊,它不可能长在阳光普照的地方,这是它本身的植物习性,它必然会生长在那些见不到阳光,阴暗、潮湿的地方。所以'白日不到处,一方面是写了苔藓的这种自然习性,一方面也写了苔藓一年四季所处的自然环境。那你会说'白日不到处'。

这事我们都知道,你写它有什么用呢?关键是第二句,话锋一转,立刻就绐我们显示出了这首诗不同寻常的地方。'青春恰自来”,前面第一句'白日不到处”绐我们感觉好像苔藓是被太阳遗忘的地方,那被太阳都遗忘的地方,何来青春呢?又怎么可能有蓬勃的青春?不!作者的回答是“青春恰自来',这个“恰”字,用得非常好。虽然我这里是太阳照不到的地方,但是我的青春依然在。而且这个青春的光芒,是我自己自然而然地展现出来,是从我的内心里边展现出来的。我苔藓虽然见不到阳光,但是我依然有我自己的青春。

所以我们感觉,从第二句开始,很明显的,我们已经感受到了作者内在的这种写作动机和写作激情,我们好像已经感觉到作者为什么要写《苔》这首诗三四两句,那就变得更为关键,尤为引人入胜。诗人说,“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你见过苔藓开花吗?可能很少有人关注到苔藓,更不用说看苔藓开花了。)我们一般看什么花呢?看月季、看牡丹、看荷花,看各种各样绽放得非常艳丽、花朵非常盛大的花。我们连苔藓都不会关注,怎么会看苔藓开什么花呢?所以作者想到这一点了,他告诉我们“苔花如米小,那苔藓开的花啊,就跟米粒大小一样,根本就不可能受到世人的关注。虽然受不到世人的关注,那我也会像牡丹一样的盛开。换句话说,虽然太阳照不到我,虽然我地处阴暗潮湿的地方,但我依然有我的生命,依然有我的青春。虽然我的花开的太小了,像米粒一样,但是我有蓬勃的花朵,我花朵的生命、花朵的青春,也像牡丹一样,毫不逊色。

说到这儿,我们是不是有点感觉到像毛主席的诗说的那样'欲与天公试比高。〃你看我小,但我人小志大。虽然我小,但我依然有我小的精彩。所以我们说啊,这首诗写到这,一下子境界大开!虽然写的是阴暗潮湿的、角落里的苔藓,但好像在我们面前却绽放出了光彩,反而打开了一扇光明之门,反而感觉到太阳此时此刻就照射在了这一片小小的青苔之上。

我们要知道中国古代历史上也有写苔藓的人,比如说这个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在他的一首《再游玄都观》里边说“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开尽菜花开'这什么意思啊?就是说在玄都观里边啊,有一百亩的庭院,一半长的都是青苔。那意思是说,这个院子很长很长时间都没有人来了,备受冷落很久了。

刘禹锡写的《陋室铭》也说“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唉呦,这个我这个陋室啊,台阶上长得全是苔藓!包括宋代诗人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里所说的“应怜屐齿印苍苔”啊,不小心我的脚踩到了人家院子的青苔上。这几位诗人,将“青苔”入诗的时候,都是在一种孤独的、寂寞的、备受冷落的吋候,才在诗里边提到青苔。

在诗里边,这个苔藓的意象,也是作为一个陪衬的、附属的对象,他没有作为一个诗的主体来出现。而在我们今天讲的《苔》这首诗里边,苔本身就是诗的主角。它不仅是主角,而且它是青春的主角。它不仅是青春的主角,他还是盛开的、像牡丹一样的、鲜艳的主角。我们知道在我们的人生当中,在我们这个世界之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像牡丹一样盛开。相反有很多的普通人,可能就像苔藓一样默默的生长着。默默的存在着,默默的绽放着。他们像米粒一样大小的花朵,但是并不等于说他们的青春、他们的人生重要。恰恰相反,我们这个民族,我们这个历史,可能就是有这千千万万像苔藓一样,默默地绽放默默地奉献他们一片绿色的这样一些普通人来创造的。所以我觉得这首《苔》就是袁枚写给我们普通人的。

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袁枚会写《苔》这样一首诗呢?他怎么就会特别的想到要为苔来唱这个赞歌呢?这就和袁枚的经历呀和他的观念有很大关系。我们前面说了袁枚这个人,无论从他的个性啊,无论从他的经历来看,他都不愿意做官,所以他辞官回家,买了这个随园,经营这个随园,过起了自己的自由自在的生活。袁枚在人生经历、在人生价值观方面,他是想要过一种自由自在、不受约束的生活,这也反映到他的文学创作上。袁枚在文学创作上有一个非常非常著名的主张,就叫做“性灵说'。什么叫“性灵说”呢?就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

这本来是明代时候公安派的主张。那袁枚的主张,跟他非常接近。袁枚在他的《随园诗话》中说:“自三百篇至今曰,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这是什么意思?一句话,写诗、写文章、写文学作品,一定要写真性情,不能只靠典故,不能只靠学问在那堆砌,一定要把自己的性情、真个性给写出来。这就是他的”性灵说”。所以你看,他写这个《苔》,不就也是在写苔的一种性格、性情吗?

你可能好奇,袁枚30多岁辞官回家,80多岁去世,那么在这几十年的生涯当中,他靠什么生活呢?他又不是个官员。袁枚有自己的活法,根据有关史料记载,袁枚对自己的这个随园啊,经营得非常好。他没有在随园这个地方筑起高高的围墙,而是把墙推倒。他把这个墙推倒之后,欢迎广大市民们来他的随园参观。每年那春暖花开的时候,来的人特别多,大家都非常喜欢这个地方。所以袁枚呢,也把他这个随园的房屋出租了一部分。他的诗、文章写得都特别好,所以,他也会应大家的邀请来写诗、写文章。当然了,你是要给人交稿费的。

他自己,也印自己的书、售卖自己的书,同时他还招收弟子授课。总而言之,在自己的随园里,他就像他所写的这个青苔一样,虽然比不得达官贵人,好像天天太阳照得到,但他也有自己的青春。虽然它的花开得不像那些他所厌弃的封建权贵们,那样盛大,但这小小的花却如同牡丹一样,自有他的“清香'。所以我们说袁枚写的这首《苔》的的确确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它不仅仅是袁枚个人人生的写照,同时也让我们联想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在我们的人生当中,在我们的事业当中,也有许许多多像苔藓一样,非常普通,但是却又依然有骨气,非常有自己的主题的主见和主题责任的这样的人。

袁枚这首《苔》,写了两首。刚才我们重点讲的这是第一首。第二首也非常有趣。他说:“各有心情在,随渠爱暖凉。青苔问红叶,何物是斜阳?〃这什么意思呢?就是你红叶很鲜艳,我青苔呢很不乍眼儿。但我们各有各的心思,各有各的心情,各有各的活法。我们有人喜欢热,有人喜欢凉,萝卜青菜,咱们是各有所好。所以,我愿意问问红叶,“何物是斜阳?”我想问问你,那个夕阳西下是怎么回事啊?这个诗写的其实跟第一首有异曲同工之处。第一首诗是说“也学牡丹开',第二首诗说“何物是斜阳?'实际上他的意思是说,斜阳很好,可是我这看不到斜阳也不错。为什么呢?〃随渠爱暖凉',各有各的心情,各有各的爱好。骨子里头透露出来是,我的事情我做主,我的人生我做主。

袁枚的诗,风格是非常的飘逸玲珑和活泼,也非常的风趣。比如他有一首诗叫《推窗》就是推开窗子,他说:“山似相思久,推窗扑面来。”这个大山好像思念我很久了,推开窗子她就扑面而来。他还有一首诗,叫做《夜立阶下》,说'梧桐知秋来,叶叶自相语。”晚上站在台阶底下秋风吹过,这个梧桐树的叶子,婆婆娑娑、窸窸窣窣的,好像互相之间在说话,好像在说:“秋天来了,秋天来了。”这样的诗,让我们很自然的就想到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又让我们想起辛弃疾的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这样的写法非常活泼,把人和自然,把人和树,把人和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就好像是一对好朋友一样。

所以我们说这首《苔》,是写绐我们这些普通人,是写绐咱们老百姓的,是写绐你和我的。如果要我给这首诗点个赞,我会说这首《苔》是为我们自己而喝彩,是为我们自己的人生而盛开。让我们最后再回顾一下这首诗。 

《苔》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拓展知识点】

一、诗人介绍

袁枚(1716年3月25日一1798年1月3日), 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 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袓籍 浙江慈溪。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 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

二、引用诗句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倶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再游玄都观》刘禹锡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局,有仙则名。水不在诛,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游园不值》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苔》袁枚

各有心情在,随渠爱暖凉。

青苔问红叶,何物是斜阳?

《推窗》袁枚

山肖风雨恶,逢户不轻开。

山似相思久,推窗扑面来。

《夜立阶下》袁枚

半明半味星,三点两点雨。

梧桐知秋来,叶叶自相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