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翰墨清心 点赞千年|米芾传奇

 鸿墨轩3dec 2019-11-18
淮安地方志 2019-11-18 09:42:33

方志江苏

翰墨清心 点赞千年|米芾传奇

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又称“米襄阳”“米南宫”,是北宋著名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宋四家”之一。《宋史·米芾传》赞曰:“芾为文奇险,不蹈袭前人轨辙。特妙于翰墨,沉着飞翥,得王献之笔意。” 他在今淮安市的盱眙县、涟水县和洪泽区等地,留下了不少诗词作品、文化遗产和历史轶事。

米芾祖籍今山西太原,后徙今湖北襄阳,其父母迁居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米芾其父字光辅,赠左武卫将军,其母曾侍宣仁皇后藩邸,米芾也因此恩补秘书省校书郎,而入仕途。米芾长期在地方为官,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至崇宁二年(1101~1103),米芾为江淮发运司属官,往返江淮,后改太常博士、书学博士、知无为军(今安徽无为),崇宁五年(1106)擢升书画学博士、礼部员外郎,在当时的书画坛一时宠誉无比。大观元年(1107)改知淮阳军(今江苏邳州),卒于任上,归葬丹徒。

翰墨清心 点赞千年|米芾传奇
翰墨清心 点赞千年|米芾传奇

宋 米芾 墨迹绢本 《蜀素帖》

命名第一山

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官场失意的米芾挂着监嵩山中岳祠的闲职,长期在其“第二故乡”润州丹徒居留,游赏江南,倒也快哉。不过,这一年,朝廷重新任命他为涟水军(今淮安市涟水县)使,使得米芾不得不匆匆赶往东京领取诰命,然后重新沿着汴河一路南下,前往涟水军赴任。

宋代的运河以东京开封为中枢,向东南经千里汴河在泗州进入淮河,沟通江淮之间的运河为邗沟,自楚州(今淮安市淮安区)引淮水南下,在扬州南瓜洲连于长江。自中原南下,在泗州入淮水,东下在楚州入邗沟,然后南下扬州,渡江可至江南。泗州城扼守汴河入淮的汴口,属于运河中枢和水陆要冲,是米芾沿着运河赴任涟水的必经之路。

翰墨清心 点赞千年|米芾传奇

泗州城遗址望盱眙第一山,隐隐有“船头出汴翠屏间”之意(罗志摄)

汴河自今河南开封蜿蜒东南经商丘、宿州而至泗州城南古淮口,沿途一马平川,且地势越来越低。因此,船行汴河入泗口,遥望泗州城南淮河对岸的一片丘陵山峦,行旅便会觉得更加雄伟。隋唐时期称为都梁山,到了北宋,因为在泗州城南,也往往被称为“泗州南山”“南山”。

于是,船到汴口,大文豪米芾诗情勃发,吟咏出一首《题泗滨南山石壁曰第一山》:

京洛风千里还 ,船头出汴翠屏间。

莫论衡霍星斗 ,且是东南第一山。

后来,这首诗在地方文献中流传,明清时期略作修改,称为《第一山怀古》,文字稍有不同:

京洛风千里还 ,船头出汴翠屏间。

莫论衡霍星斗 ,且是东南第一山。

翰墨清心 点赞千年|米芾传奇

清代郭起元、汪云佺重刻米芾书“第一山”碑

米芾为泗州南山赐名“东南第一山”之后,盱眙第一山之名逐渐代替了原有的“南山”“泗州南山”等名称。在盱眙第一山上,当年便有米芾留下的《第一山怀古》诗题刻手迹,可惜今天已经不复存在。后来,米芾手书为天下众多名山争相摹刻并标榜,四川峨眉山、西岳华山、终南山楼观台、江西庐山、杭州吴山、湖北武当山、河南嵩山、山东泰山、南通狼山、泉州清源山等全国名山景观上均翻刻米芾所书“第一山”。而淮安市盱眙县的这处最早的“第一山”,反而名声不显。

廉风洗墨池

米芾题咏完第一山,便顺淮河而下,来到涟水军赴任。当时的楚州涟水县改为涟水军,依然受楚州管辖,长官为军使,与知县略同。米芾担任涟水主官仅两年时间,却在涟水创作了很多首诗词及书法作品,留下不少文化印迹。这些书法作品的行文落款常署“涟漪老垒”和“清涟老令”这样的雅号,便是得自于涟水“自古涟漪佳绝地”的绝景。

翰墨清心 点赞千年|米芾传奇

涟水五岛湖公园鸟瞰

据研究者统计,米芾现存诗词中直接提及涟水的就有《涟漪瑞墨堂书》《自涟漪寄薛绍彭》《刘泾收得梁武像见报余时在涟漪答以诗》《狱空行》《道林》《即事》《蝶恋花·海岱楼玩月作》《减字木兰花·涟水登楼寄赵伯山》《阮郎归·海岱楼与客酌别作》等。在涟水创作的书法作品有:《狱空行帖》《道林诗帖》《宝月观诗帖》《跋快雪时晴帖》《跋李邕胜和帖》《中秋登海岱楼诗帖》以及《元章为涟水令时与贺方回、王彦周诸公往来诗帖》。

米芾是涟水地方史上著名的清官。他在涟水任上,有两大惠政。一是关心百姓疾苦,当时涟水遭遇水灾,原先为防旱而用泥土塞断的通湖港道,因地主豪绅只顾一己之利,宁可贫民遭灾,自己也不疏通开放,米芾毅然下令开沟排水,以减轻水患。二是断狱有方,米芾自己写过一首《狱空行》,讲述“迎刃无留滞”,平反了大量的冤案,使得百姓安居乐业,发案率降低,从而“狱空久无事”的善政。当时文人李子仪在《姑溪居士前集》记载,“自过扬子渡,行路无不咨嗟颂咏,每道及公姓名,则以手加额上。”

翰墨清心 点赞千年|米芾传奇

涟水五岛湖公园内米公洗墨池旁米公亭

涟水还长期流传着米公洗墨池的历史典故。据张鸿儒《建米公亭记》记载,米芾于元符二年(1099)春离任时,“凡涟地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空着手离开的涟水。而且临走前,米芾还将随身用的毛笔在县衙旁的池子中洗涤干净,“谓此墨之濡染者亦涟物也,仍留之涟。”其为官清廉如此,涟人无不称颂。据传,米芾去后,墨池上方烟雾飞腾,墨色隐跃,涟人以为“公之清光发越于池上”,并列于“涟水八景”之中,谓之“墨池飞雾”。由此,米芾开于涟水“清廉为官之风”之先河。后代不少于涟水为官者效慕之而尊之为“米青天”,文人墨客也多有讴歌之作。

题咏“都梁十景”

建中靖国元年至崇宁二年(1101~1103)米芾做过江淮发运司属官,也就是北宋时期协助管理大运河漕运的中级官员。由于公务,米芾常年往来江淮汴泗之间,盱眙为其必经之地,游历之余,多有诗作。因盱眙因隋炀帝时在此建都梁行宫而别称“都梁”,故后人集为“都梁十景”组诗。

翰墨清心 点赞千年|米芾传奇

盱眙第一山题刻与玻璃泉

米芾的“都梁十景”组诗首先见载于他的文集《宝晋英光集》,光绪《盱眙县志稿》卷十一《古迹》以《宋米芾都梁十咏》为目抄录,今录文于下:

《第一山怀古》:京洛风尘千里还,船头出汴翠屏间。莫论衡霍撞星斗 ,且是东南第一山。

《瑞岩庵清晓》:西山月落楚天低,不放红尘点翠微。鹤唳一声松露滴,水晶寒湿道人衣。

《杏花园春昼》:风轻云淡午天春,花外游人载酒樽。不是山屏遮隔断,牧童错指是孤村。

《玻璃泉浸月》:半山亭下老苔钱,凿破玻璃引碧泉。一片玉蟾留不住,夜深飞入镜中天。

《清风山闻笛》:铁笛谁吹一曲哀,清风约我上层台。悠扬正到堪听处,怕惹闲愁却下来。

《龟山寺晚钟》:龟峰高耸接云楼,撞月钟声吼铁牛。一百八声俱听乇,夜行犹自不知休。

《宝积山落照》:怪石垒垒玉作堆,登临晚景更徘徊。夕阳无限堪停好,莫到奇山空自回。

《会景亭陈迹》:自是韶华不耐秋,水光山色一时休。细将瓦砾分明看,片片飞来落叶愁。

《五塔寺归云》:塔边云影任高低,闲逐清风自在飞。四海望遥人久渴,不成霖雨又空归。

《八仙台招隐》:山径重重锁绿苔,松花曾见几番开。群仙费尽招呼力,那得休官一个来。

自宋代米芾落笔如神后,盱眙“都梁十景”也应运而生,分别为:第一山怀古、瑞岩庵清晓、杏花园春昼、玻璃泉浸月、清风山闻笛、龟山寺晚钟、宝积山落照、会景亭陈迹、五塔寺归云、八仙台招隐。

翰墨清心 点赞千年|米芾传奇

北宋崇宁五年(1106)张大亨,米芾题刻拓片

明清时期,游幸盱眙第一山,和米芾“都梁十景”组诗原韵作十景诗者而文气卓尔者,大有人在。光绪《盱眙县志稿》卷十三《金石》中就著录不少步韵而作的都梁十景诗,如明代南京刑部尚书陈道、监察御史李东、盱眙知县叶本、盱眙知县黄景燮、英山知县倪存谟等。

此外,清乾隆时期的盱眙知县、重修敬一书院的郭起元同样作有《和米南宫都梁十景》,而且在其主纂的乾隆《盱眙县志》卷首绘有《都梁十景图》,其后光绪《盱眙县志稿》亦有《都梁十景图》,山水画卷之间,米芾的文思遗韵,汩汩不竭。

翰墨清心 点赞千年|米芾传奇

泛舟题“龟山”

由于宋代的淮安(包括楚州、泗州)已经是运河通衢,交通枢纽,因此很多宋代著名人物都在大运河上往来交游,发生过一些有趣的历史轶事。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米芾和大政治家、书法家蔡京,著名文学家贺铸泛舟运河,抢夺手书“龟山”书法大字的一段佳话。

翰墨清心 点赞千年|米芾传奇

米芾书画作品

据南宋蔡绦《铁围山丛谈》记载,元符三年末,后来宋徽宗时期的权相蔡京还未仕途发达,被贬杭州,混了一个提举洞霄宫的待遇。米芾和贺铸这对好朋友也分别赋闲在丹徒和苏州。蔡京想换个住所,坐船到了仪真(今江苏仪征),正好遇到了米芾和贺铸。三人正在船上宴饮,突然闯入一位“恶客”,跟蔡京说:“承旨书大字,世举无两。然某私意,若不过赖灯烛光影以成其大,不然,安得运笔如椽者哉?”对于蔡京大字书法表示质疑。蔡京当即愿意当场跟众人演示,并拿出自己写大字用的大笔,“笥有笔六七枝,多大如椽臂,三人已愕然相视。”“恶客”只想要让蔡京写“龟山”两个大字,蔡京“乃大笑,因一挥而成,莫不太息。”米芾和贺铸都想要这幅“龟山”墨宝,结果贺铸“先以两手作势,如欲张图状,忽长揖卷之而急趋出矣。”米芾没反应过来,见墨宝被抢,于是大怒,“二人相告绝者数岁”。

几年后,贺铸将蔡京的这幅“龟山”大字,命人照样摹刻到泗州盱眙县淮河边龟山上的龟山寺(今淮安市洪泽区龟山)中,米芾亲自在“龟山”两字旁边题款“山阴贺铸刻石也。”

翰墨清心 点赞千年|米芾传奇

龟山御码头

这方蔡京题写、贺铸刻石、米芾题跋的书法刻石为北宋时期淮安山水增添了新的景观,很快名扬四海。北宋《宣和书谱》对蔡京所书“龟山”两字大榜书大加赞扬:“本朝题榜不可胜计,作龟山二字,盘结壮重,笔力遒劲,巍巍若巨鳖之载昆仑,翩翩如大鹏之翻溟海,识与不识,见者莫不耸动,斯亦一时之壮观也。”

可惜的是,千年已逝,米芾题跋的蔡京书龟山刻石早已不复存在,但是这则轶史留在了《铁围山丛谈》中,至今脍炙人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