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敬纸惜字:古籍用纸略览

 tommyj88 2019-11-18

中国的四大发明中,造纸术和印刷术就占了两项,而这两项都与书籍的形成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流传至今的古籍,绝大部分是以纸作为载体的。了解古籍用纸情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古籍、鉴定古籍版本。

帘纹,捞纸留下的痕迹。帘纹宽窄成为鉴定版本的一个依据

古籍用纸有较强的时代性。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唐以前,以麻纸为主;

宋至明中期,以树皮纸和竹纸为主;

晚明至清代,以竹纸为主。

古籍用纸种类繁多,以时代而言,有宋纸、元纸、明纸、清纸等;以原料而言,有麻纸、树皮纸、竹纸、草纸等;以产地而言,有宣纸、开化纸、麻沙纸等;以形态分,有硬黄、罗纹、玉版宣等。下面为一些常见用纸举例。

一、麻料纸

麻纸是以苎麻、大麻等为原料制成的,其特点是纸面洁白,没有光泽,纸背粗糙,偶见未开麻团或草棍,质地坚韧,吸墨性能较强。帘纹宽约两指。麻纸韧性好,有些流传至今的宋、元印本,虽历经千年,犹完整如新 。

古籍中麻纸主要有以下几种:

白麻纸   北宋浙刻本

白麻纸麻纸有白黄两种,白麻纸比较多,是没有经过加工的麻纸。

 黄麻纸  北宋毗卢藏

黄麻纸:白麻纸入潢(以黄柏为染料)即成为黄麻纸,可以驱虫。

藏经纸:纸色黄褐,略有棉性,质地硬厚,不透明,唐至明多用于印佛经。藏经纸分厚薄两种,薄着也较一般纸厚,没有光腊,厚而不硬。作为装裱珍贵善本书签之用。

硬黄纸:始于唐代,是采用黄蘖染色,两面加腊砑光而成,是专门用来摹写佛经的名纸。宋时演变成一面加腊砑光的金粟山藏经纸。

二、皮料纸

皮料纸的原料主要是落叶乔木中的楮树皮、藤树皮、桑树皮、青檀皮等。树皮纤维坚实,使皮纸韧性较好,逐渐取代麻纸。主要产自浙江、安徽、河北等地,其品种较多。

皮纸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元和江标灵鹤阁影宋刻本

白棉纸,明刻本

白棉纸:以树皮为主要原料,纸质绵软耐折,拉力强,纸破丝连,如同棉丝,故名绵纸。

黄绵纸:黄绵纸是由白棉纸染色而成,贵在防蛀。

 日本古写经    黄棉纸

高丽纸:产自河北迁安,类似朝鲜印书用的纸,故名为高丽纸。色泽白净,纸质较厚,坚韧而有绵性,有明显的直纹。我国用高丽纸印书较少,古书修补中多用以染色作书皮。高丽纸(朝鲜刻书用纸)纸面可见明显的交结紧密而发亮的纤维束,酷似蚕茧所造。

 朝鲜旧刻本

日本雕版名匠木邨嘉平捉刀  日本皮纸

日本皮纸:产自日本,又称东洋纸。有黄色的,也有白色,绵韧性较强。日本印书多采用。我国清末民初间也用此纸印书。

美浓纸:纸面光滑,细薄匀称,绵软而富有韧性。黎庶昌印《古逸丛书》,有一部分采用这种纸。日本印制古书亦广泛采用。

开化纸:又名桃花纸,因产于浙江省开化县而得名。其纸虽薄而韧性极强,虽有帘纹而不明显。开化纸始于明代,大量应用于清初至乾隆年间,列为名贵纸品,专供清内府、武英殿及扬州书局印书。

 清内府开化纸

开化榜纸:从表面看,与开化纸相像,但比开化纸厚,颜色也略显青色,质地稍逊于开化纸。清代嘉、道年间(1796—1850年)有些书使用开化榜纸印制。

 内府刻本“开化榜纸”

宣纸:宣纸源于唐代的宣州贡纸。主要产地是安徽泾县,其料是青檀皮,实为绵纸或皮纸。宣纸品种很多,用于印书的主要有绵连、罗纹、单宣等。

单宣:又称料半,厚于绵连有帘纹,其质次于绵连。

绵连:由皮料连四发展而成,质地细薄,色白如玉,匀净细腻,纸质柔软耐折,有帘纹。可做补书、护叶、镶书和衬纸、染书皮等用。

罗纹纸:纸色洁白,其质地、厚薄同于绵连,但横纹深而清晰,宛如丝织罗绸一样,故名罗纹纸。可以作为护叶,或者染色后裱书皮用。

三、竹料纸

竹纸始于宋代,南方的毛竹、苦竹、淡竹、麻竹、篁竹是其主要原料。竹纸成本低,一经出现即取代皮纸而据首位。面平滑,背稍涩,夹有沙粒和草棍,韧性差而脆,帘纹宽窄都有,随年代变化为二指至一指左右。竹纸因为颜色略呈黄色,故又称“黄纸”,品种繁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清乾隆四年武英殿刻本    连史纸

连史纸:产于福建连城,故名。有大、小两种,分别称“大连史”、“小连史”。连史纸原料中有一定比例的韧皮纤维,故有人把它列入棉纸类。但现今制造的大连史纸原料中竹子占的比例很大,所以也可列入竹纸类。这种纸洁白匀净,正面光滑,背面粗涩发滞,但没有草屑粘附。纸料细而耐久性强,与棉连相似,惟韧性稍逊于棉连。托墨、写字易洇,清代乾隆以后用以印书者较多。它是修补装潢古书的必备纸张,用作普通线装书的补镶、衬或扉叶均可。尤其适宜作竹纸书籍的扉叶,但不宜用作书皮。

毛晋毛边纸本

毛边纸:明代产于福建、江西两省,以嫩竹为料染黄色而成,不防蛀。纸质较细,色淡黄,厚薄适中而脆。面光滑,背稍涩,吸水性较好,隐帘纹,毛氏汲古阁本多用此纸。一般旧书裱书皮、衬纸、补书等都用此纸。

建阳扣:又称麻纱纸,宋代产于福建建阳县而得名,也由于建阳麻纱书坊印书皆用此纸,故称麻纱纸。建阳扣是一种用山椒染过的防蛀竹纸,其纸色黄褐,厚薄得中,面平滑,背稍粗,夹有较多的草棍和毛屑,呈黄褐色或黑色。纸薄有光,抖之有响声。

毛太纸:产地纸色与毛边纸同,但较毛边薄,色也较暗。面不光滑,但较柔和,为现代古籍修复的必备纸。毛氏汲古阁亦多用此纸。

太史连纸:较开化纸略黄,质地细匀,绵软而有韧性,清代前期曾用以排印大部头书《古今图书集成》

 雍正内府、太史连纸

万年红:明清时期广东刊行的线装书在其扉页和封底均衬有这种纸,成为广东刊本的特征。色桔红可防虫,又称防蠹纸。采用毛边或连史纸涂上铅丹等染制而成。

洋粉连纸:为机制纸。颜色灰白,正面光滑,背面粗涩,质薄而脆,不耐久藏。清末民初的石印本多采用此纸。

机制有光纸:清光绪年间生产的一种机制纸,其用料是进口纸浆。清末民初满文印本多用此纸。该纸酸性大,仅二百年间就已经发脆变黄,触之即碎,不可用作古籍修复用纸。

虎皮宣:用宣纸染成黄白相间虎皮的颜色和花纹,再托裱一层质地相同的纸张,可用以作书皮

附:仅作参考,未经考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