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的纸

 liangdatushu 2020-03-08

纸作为文字和图画的一种展示媒材,是中国的伟大发明之一。唐代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张怀瓘说:“汉兴,有纸代简。至和帝时,蔡伦工为之”。纸作为竹简和帛的替代品,因为其制作原料广泛,成本相对较低,且洁白受墨,艺术效果丰富,故而在书画的应用中,逐渐取代了其他材料,成为书法和绘画的主流材质。

纸,字从糸,从氏,氏亦声。“氏”义为“基底”、“基本面”、“受物面”。“糸”指“植物纤维”。“糸”与“氏”联合起来表示“植物纤维(浆液)均匀铺摊在一块平底板上”。所以纸的基本含义就是植物纤维经过人工加工,重新组合而成的一种薄型平面状物。

纸的最重要的分类方式就是按照其主要成分不同的植物纤维的材料成份来划分的。其基础制作工艺上都大同小异。其中当然除了单一成份的纸,也有多种植物纤维混合在一起而制成的纸。 当然一些特殊后加工的工艺纸也有很多,下文也将一一列明。

中国纸的发明时代较早,从出土的西汉时期的纸分析结果来看,麻是最早使用的造纸原料。 而我们普遍认为发明了造纸术的蔡伦,他的重要贡献其实是发明了用树皮造纸的技术,也就是说皮纸在东汉时期已经出现。 而这时候已经使用了桑科的楮树皮作为原料。

根据潘吉星先生在《中国造纸史》一书中的研究,公元319年东晋的晋元帝开始,就几乎全部用纸而不用简牍了。

同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麻与皮混合材料的纸也出现了,也是从魏晋南北朝开始,抄纸器具从织物为底更多转为竹或者长条茎干做的帘,所以纸的纹路更多呈现帘条纹而不是布面纹理。

麻纸

麻是中国最早使用的造纸原料,大麻和苎麻都被用于造纸。藏于甘肃省博物馆的西汉天水放马滩地图,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5号汉墓出土,其用纸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纸之一。纸面平整、光滑、结构紧密,表面有细纤维渣。其原料为大麻,是西汉早期麻纸。

唐代诗人杜牧的书法作品《张好好诗》就是用北方麻纸书写,另外还有书法家杨凝式的《神仙起居法》也为麻纸。

西汉天水放马滩地图

皮纸

我们目前可以从考古发掘中见到魏晋时期出土的皮纸,到了唐代以后,楮皮纸产量猛增。而南北朝时期不多见的桑皮纸也多了起来,另外还出现了瑞香树皮纸和木芙蓉皮纸。从北宋时代开始,皮纸开始逐步取代绢素在中国绘画材料中的主导地位。

知名的冯承素本《兰亭序》和韩滉的《五牛图》就是桑皮纸。

韩滉 《五牛图卷》

薛涛笺

中唐的女诗人薛涛,在居成都浣花溪时,自创了一种为写短诗而设计的“薛涛笺”,用木芙蓉皮为料,加入芙蓉花汁液,颜色呈现桃红到猩红色的效果。

木芙蓉

澄心堂纸

澄心堂是南唐的创立人烈祖李昪(biàn)节度金陵时候之燕居,读书之地。到后主李煜在位之时,设立官方机构监造御用纸,乃为“澄心堂纸”。 纸的原料是楮皮,较为厚重坚韧。极其洁白,表面平滑如玉,又很受墨。被蔡襄评为纸中第一品。 后代皆有仿制。

北宋 蔡襄 《澄心堂帖》

金粟山藏经纸

浙江海盐县有座金粟山,其下寺庙名曰金粟寺,该寺在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募资写造大藏经。写经用纸的背面有小红印“金粟山藏经纸”。纸以皮纸居多,也有麻纸,每张都厚,可以分层揭开,所以常可以看到纸隐约有前面经文文字的墨迹。从明代开始好事者流行将其接下来用于装潢,到清代,乾隆喜用藏经纸做引首,《平复帖》的引首纸,用的就是金粟山藏经纸(未题写引首)。

陆机《平复帖》局部:引首部分

明仁殿纸和端本堂纸

都是元代内府所用的艺术加工纸,明仁殿又名西暖殿,是皇帝读书之处,而端本堂则是皇太子读书之处。这两种纸用上等皮纸染黄,背面刷粉并撒金片,再在纸的两面涂蜡且砑光,最后在正面用泥金描如意云纹。纸的右下角还有“端本堂纸”或“明仁殿纸”的长方形小印,纸厚,可以揭为三四层。 后代也均有仿制。

乾隆年仿明仁殿纸

竹纸

虽然有些文字记载说竹纸在晋代已经创制,而研究发现,竹纸创始于唐代更为可靠,并且从北宋开始使用逐渐增多,米芾就提到“余年五十,始作此纸,谓之金版也”,他还认为竹纸比藤纸要好。米芾的《珊瑚帖》就是在竹纸上所做。

北宋 米芾 《珊瑚帖》写于竹纸上

连史纸

连史纸,又称连四纸,不见于宋及之前的文献,从元代开始出现,纸的原料不同时期各不相同。 其名可能来自操纸(抄纸)的方法,一般是一帘一纸,在帘的中间加上布条,就可以一次操纸生产多纸了。 所以就有连二纸,连三,连四纸的称谓。

而现在一般说的连史纸是用优质的嫩竹经过大约八个月时间制料,采用捞纸三次的“连城捞纸法”制成的竹纸。纸张表明细嫩光滑如油,色泽温润如玉。迎着光线看不到丝状纤维而是看到明显的帘纹,帘纹线宽度2厘米左右。

连史纸的抄纸

剡(shàn)藤纸

晋代开始,浙江嵊县的剡溪一带开创出用野生的藤皮来造纸,也属于皮纸的一种。到唐代以后,余杭,婺州等地都开始制作藤纸,

藤皮原料

草纸

用麦茎、稻杆来造纸很可能唐代就开始,不会晚于北宋,可惜强度不大,一般用作日常包装等用纸。而稻杆更多的作为一种混合材料加入如皮纸中,宣纸中除了青檀皮就有稻杆的成分。

硬黄纸

染潢技术就是把纸用黄柏树皮洗净晒干碾粉调制成的染料染色,可以驱除蠹虫,将这类纸写的书本制成卷子,就是所谓的装潢。而这样的纸再用黄蜡涂布,石头砑光,就是“硬黄”纸了。硬黄纸的透明度明显增加,适合用来摹写汉晋的法帖。 例如辽博所藏的《万岁通天帖》唐摹本,就是用硬黄纸所书写。

唐摹本 《万岁通天帖》局部 用硬黄纸书写

谢公笺

北宋富阳人谢景初,在四川任职时,承接薛涛笺的影响,调制出更多颜色的笺纸。

玉版笺

基础纸为精细的皮纸,表面涂白粉,再上蜡,经过强力砑光,光洁亮丽。 有的纸上用泥金绘制几何冰纹,间有梅花图案,右下角钤印隶书长方形花边朱印“梅花玉版笺”。

乾隆年梅花玉版笺

罗纹纸

罗是一种平纹的织物,罗纹纸的特点是,纸面上除了帘纹之外,还有纵横交错的细密纹理,如同罗纹,所以称为罗纹纸。

侧理纸、苔纸

麻料和皮料为主制浆,加入少量水苔、发菜,纸上会呈现明显的有色纹理。纹理纵横斜侧,故名侧理纸。 清代的侧理纸根据古代传言所做,没有水苔发菜,有斜侧帘条纹,纸呈现圆筒状,表面凹凸不平。

董其昌《关山雪霁图》局部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用侧理纸绘制

宣纸

唐代人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记载:好事者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这里的宣纸就是指产于唐代江南西道的宣州地区的纸,不过还是楮皮居多。

现代宣纸以青檀皮为主料之一,是元明之后的情况了,另外一种主要原料则是沙田稻草,稻草纤维短,影响纸的寿命和强度,乾隆年间写本《四库全书》出现点点黄斑,就是配有稻草引起的。

藏研拍摄的当代红星宣纸(特净皮)白纸和受墨后的放大图

瓷青纸

五代到宋创制,宋徽宗赵佶就喜欢用泥金在瓷青纸上写字,纸一般较厚,可分层,染靛蓝色。后代多有仿制。

丁观鹏《无量寿佛图》瓷青纸描金,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宣德纸

明初宣德年间,社会经济繁荣,出现著名的宣德纸,角上有“宣德五年造素馨纸”,楮皮制成,有厚纸薄纸之分,另有多种艺术加工纸。总之,宣德纸是一系列宫廷贡纸的总称。

明宣宗朱瞻基花下貍奴图轴

羊脑笺

羊脑笺以宣德瓷青纸为基础,用窨(yìn)藏的羊脑和顶烟墨制品涂布在纸上,纸面黑中泛蓝,光亮防蛀。

明 宣德御制《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局部(用羊脑笺书写)

高丽镜面笺

属于楮皮纸,产于朝鲜国。

高丽纸 王羲之《行穰帖》唐摹本局部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藏

本文主要参考自潘吉星先生《中国造纸史》,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