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

 江山携手 2019-11-19
书虫625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给老师讲学时多次阐明一个观点:既然当了老师,那就要当个深受学生喜爱的好老师,“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这样经典的人生信条,现在对老师(尤其是青年老师)仍然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魏书生老师的成长经历说明,教学环境不尽人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萎靡不振,在困境中自甘沉沦;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需要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磨练,需要改变自己以适应工作环境,破茧而出,化茧成蝶,攀登事业的巅峰展露人生风采。
  魏书生当老师的愿望十分强烈,他梦寐以求想当个语文老师而不能如愿,经过6年的努力,最终在1978年2月实现了这个夙愿,成为盘山县第三中学的一名语文老师。上了岁数的老师都知道,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还是计划经济,那时候的工人和供销社营业员等行业都比老师(臭老九)吃得开。记得当年曾经流行过这样一个笑话,某公社书记到学校检查工作,鼓励老师们说:“好好干,表现好我提拔你当售货员!”在那样的社会大环境中,魏书生却一门心思要当不受人待见的老师,其志可嘉。正是这份执着的理想追求,使他能够坦然面对各种困难,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教育奇迹。
  魏书生老师自己本身就是“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的典范。那时候的盘山县第三中学校舍简陋得令人难以置信:除了两栋简陋平房的教室,全校没有一间实验室。学校四周连围墙都没有,一个低洼的大操场夹在两排教室之间,晴天尘土飞扬,阴雨天泥泞积水。平房顶还没有扣瓦,内部还没有顶棚,上课时抬头透过木板缝可以看到白云蓝天;冬天下雪,雪花透过缝隙飘落到室内来。更糟糕的是教师讲课的声音穿房梁的人字架串音到其它四个教室,上课互相干扰。可是,魏书生没有消沉抱怨,而是想方设法改变自己,变被动为主动。他把这些困难当做生活和工作的一大历练,乐呵呵地上课,真心实意地和学生做朋友。结果很快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环境:成为现学生欢迎领导重视的优秀教师。他说,“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少”。人不能要求环境适应自己,只能让自己适应环境,才能改变环境,有所成就。他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
  胜利留给有准备的人。魏书生能在恶劣的教育教学环境里独领风骚,得益于他有坚定执着的教育信念。领导分配他做班主任并教两个班的语文课,其中初二(8)班56位同学全是男生,是从各个班淘汰出来的学习后进生。他们爱玩,怕上课,有几位同学填学生登记表连父母的名字都写不对(学生还抱怨爸爸的名字太难写)。面对这样的班级这样的学生,谁也没有信心能够管好班级,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魏书生老师不等不靠,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改革的实践之中去。他下定决心先从改变自己做起,下大气力探求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没过多久,他所任教并担任班主任的班级情况有了明显的变化,尤其是那个全是男同学的特殊班,学生们的精神面貌发生巨大的变化,学习信心也空前高涨起来,他们也帮着魏老师搞教学改革,帮着设计公开课,学习效果出人意料地好。
  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由于魏书生老师特殊的表现,教书不到半年组织上便任命他当学校的教导处副主任。担子重了,责任大了,这并没有使他感到压力和烦忧,反而激起他更强烈的工作热情。他一边教书当班主任,一边研究全校1500多名学生的教育方略和成长之路,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长足的进步,就是原先很多的重点学校也对这个学校刮目相看。1986年3月,市委组织部任命他做学校的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学校也被批准为辽宁省重点中学,并更名为盘锦市实验中学。有了魏书生,当初名不见经传的盘锦市实验中学誉满全国。
  难能可贵的是,魏书生老师的工作负担远远超出了正常人的负荷,其教育教学成就也另一般人望尘莫及。他虽然官越当越大,兼职越来越多,却一直坚守在班主任和语文教学的岗位上。他就像个埋头种地的农民,欢欢喜喜地在教学园地里辛勤耕耘,成为教育界一颗耀眼的明星。
  我们要向魏书生老师学习的地方很多,其中最首要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学习他坚定不移地奉守自己的人生信条,既然当老师,那就要当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还要把“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当做我们的座右铭。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当老师的绝不会事事一帆风顺。现在有很多参加工作的青年老师,所处的工作环境可能和当初的预想大相径庭,或者在工作中有诸多不如意。是怨天尤人,在抱怨中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还是像魏书生那样,不埋怨,不消极,积极改变自己,适应环境,在逆境中创造出优异的成绩,最后改变了自己和学生的未来?相信老师们都能够弄明白这个问题,而且能够做出明智的选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