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家垴战场遗址,看过就知为什么一万八路军灭不了500个日军 ![]() 当年的形势图 关家垴战斗是抗战期间八路军比较大的一次失利战斗,几十年后的今天网络上对此战斗的评论基本上都是这样的;日军军事素养很高,士兵训练有素,土工作业熟练,占领关家垴后迅速修筑了大量工事,工事构筑的非常规范,完全按教范实施。 ![]() 关家垴是一个四面陡坡上面平顶的地形,这种地形对于日军来说,实际上就是一个反斜面阵地!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在现场的八路军来说,甚至比攻城还难因为兵力展不开,火力也不能尽情发挥,说是几千要围攻五百多日军,其实面对八路军的每次二三百人的攻势,日军都能做到全力攻击及充分发挥火力,,八路军刚打了百团大战第一阶段的战斗,很多部队不满员,八路军的部队也没都在关家垴,很多是用于阻援战斗中。 ![]() 独立的山岗,北面是断崖陡壁,下面是一条深沟,东西两侧坡度较陡,只有南坡比较平缓能接近的只有一条约0.3米宽的小道,易守难攻,这样冲上去的百多人已经被误伤不少,能接近敌人阵地的只有一条约0.3米宽的小道,战斗打得异常残酷。战士们一次又一次地攻击,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往上爬,反复与日军短兵相接,伤亡极大,而效果甚微。 ![]() 山顶另一侧是一个约20米高的陡崖,崖顶有一个略凸出来的壕坎,上面是一个斜坡,只要火力封锁了斜坡就无法行动,三八五旅七六九团从西北方向攻击关家垴。这一面斜坡,一直通到关家垴山顶日军的前沿阵地。攻击前,七六九团突击部队曾借助攀登工具和陡崖上的野藤爬到壕坎处,但被日军发觉,日军随即用火力封锁了斜坡。因地形所限,七六九团突击部队既无法发起冲锋,又无法压制日军火力,反被日军压制在壕坎处无法行动。七六九团的后续部队也因地形的限制无法投入战斗,上面这张图是当时日军机枪手的视野,当年彭总手持望远镜观察敌情的照片就是在对面山头拍的, ![]() 其实最重要的是地形,指挥人员没意识这是反斜面阵地,山炮火根本就发挥不了作用,打高一点就飞跃垴顶,打低一点则有可能伤及自己人,而772团接防28团阵地后,冒着被自己炮火击中的危险向上猛攻也是迫不得已, ![]() 山顶平地,长、宽各至少200米,高居临下,视野开阔,比关家垴更高的山头,是柳树垴,上面还有100多鬼子。柳树垴的鬼子用火力控制着关家垴的反斜面。 ![]() ![]() ![]() 顶下的关家垴村及窑洞 ![]() ![]() ![]() 彭总站立的地方望过去 ![]() 一些日军藏身于此 八路军的干部战后总结也是这样说的;“干部军事素质与战士军事技术甚差,部分指挥员不善于组织冲击队形,选择冲击道路,利用地形,一旦遭反冲击时,未能采取措施,固守既得阵地,战士射击、投弹、刺杀动作不熟练,过早地消耗了弹药,接近敌人时不能白刃格斗。 |
|